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28歲就胃癌晚期!胃是喇叭,稍有故障就發信號,切莫忽視,久拖患重疾!

28歲就胃癌晚期!胃是喇叭,稍有故障就發信號,切莫忽視,久拖患重疾!

一、外賣,讓他吃出胃癌

最近,一條新聞在網上刷屏了——

小王今年28歲,要不是胃癌來襲,會有大好前程等著他。小王的胃癌是吃出來的,由於工作忙碌,一年365天,他至少有200天靠外賣度日,結果畢業才5年,就硬生生地吃出了胃癌。目前28歲的小王,生命已進入倒計時。

江蘇省腫瘤醫院腫瘤內科的專家表示:在臨床上,胃癌正呈現越來越年輕化的趨勢,而且這些年輕的胃癌患者身上,都有一些共性習慣,其中最常見的就是經常吃外賣或夜宵。

那麼,為什麼常吃外賣、夜宵,容易引起胃癌呢?歸根結底,還是衛生問題,網上多次曝光,外賣、夜宵的衛生難以保證,食物不潔,餐具不潔,使得胃癌元兇幽門螺桿菌黏附其上,加上吃夜宵時總是三五成群,大家共用筷子或相互夾菜,極易造成交叉感染。也就是說,這部分人之所以罹患胃癌就是「瞎吃」造成的。

現代人工作壓力大,尤其年輕白領,飲食不規律,要麼餓著,要麼撐著,讓胃經常處於「餓出胃潰瘍」和「撐出胃下垂」這兩種狀態,進而引起各種不適癥狀。此外,年輕人熱衷於夜生活,經常熬夜,而胃黏膜上皮細胞平均2-3天更新一次,且這個過程一般在夜間休息時進行,經常熬夜,胃腸道得不到充分休息,胃黏膜的修復能力就會受影響。加上,年輕人是外賣、夜宵的主力軍,因此比其他人群更易感染幽門螺桿菌,使得胃癌患者越發年輕化。

二、胃是喇叭,幾大信號請重視

俗話說:肝是啞巴,胃是喇叭。胃受中樞神經和腸道神經的雙重支配,對疼痛十分敏感,加上胃內壁有一層胃黏膜,它主要起著保護胃的作用,但它非常脆弱,稍微不適,就會反饋信號給胃,所以胃對疼痛、冷熱、神經緊張、飢餓等均十分敏感,如同喇叭一樣,動輒就向人體通報:它不舒服了。

一般而言,只要出現以下信號,就要及時關注胃健康了。

1

胃痛

多見於胃粘膜糜爛和潰病,由酸水刺激糜爛面引起。有時疼痛範圍能綿延至左邊胸腔心窩處。

2

胃脹、噯氣

多見於胃病累及肌層,引起胃動力下降。胃部的病情越嚴重,飯後飽脹感就越強烈。

3

胃酸、燒心

多見於食管返流,有時消化道或胃部出血時,也會伴隨燒心、泛酸等情況,嚴重時甚至可能吐血。

4

消化不良、稀便

多見於消化酶分泌不足,說明有萎縮性胃炎的可能。

5

失眠、流口水

《黃帝內經》記載:「胃不和則卧不安」,如果胃的生理功能紊亂,就會出現病理性障礙,表現出失眠癥狀。

《黃帝內經》還記載:「脾主涎」,「涎」就是口水,脾氣充足才能正常輸送涎津,幫助消化食物,如果睡覺時流口水,說明脾虛。脾胃互為表裡,脾出問題,胃多半也會不在狀態。

三、中醫如何治療胃病?

日常生活中,很多胃病患者總是常年服用胃藥。小編要提醒的是,胃病講求「三分治七分養」,是葯三分毒,許多藥物本身就會直接或間接地損傷胃黏膜,還會導致腸道菌群失調,以及人體抗過敏能力變差等副作用,長期依賴藥物,本身就會對胃腸造成刺激和損傷。

中醫認為,胃病發生的常見病因有寒邪客胃、飲食傷胃、肝氣犯脾、脾胃虛弱等幾個方面。其中,胃痛是主要癥狀——《靈樞·邪氣臟腑病形》指出:胃病者,腹脹,胃脘當心而痛。過食生冷,寒邪犯胃,寒積於中,陽氣被遏;或飲食不節,中焦失運,內蘊濕熱,氣機阻滯;或憂思惱怒,肝氣鬱結,橫逆犯胃,氣滯日久,血行瘀阻,瘀血內結,不通則痛,久痛傷胃絡等因致氣機不暢,都會導致胃脘疼痛。

艾灸具有諸多功效,比如溫通經絡、祛寒除濕、行氣活血、消痰化瘀、調和陰陽等,可以針對患者具體的體質及癥狀做整體調整。通過調治,讓脾胃達到器質和功能平衡,就能及時修復受損的胃黏膜,還能「正氣存內,邪不可干」,不讓外邪有機可趁。

再回到開頭那則新聞,小編要特別提醒大家:如果因為工作原因,而不得不經常吃外賣,更需要艾灸。因為幽門螺旋桿菌是胃部的定植菌,能夠穿透胃粘膜,埋藏在當中,躲過胃酸影響,並可分泌尿素保護自己。也就是說,幽門螺旋桿菌必須結合抑制胃酸治療,但是,吃進任何食物都會刺激胃酸分泌,影響藥效,所以藥物很難徹底殺滅幽門螺桿菌。

而艾草是菊科植物,它的根莖和葉子里都含有可揮發的芳香油,研究發現,芳香油的化學成分主要是水芹烯、β-細辛醚等,經過熏烤以後,可以有效殺滅病菌,比如白喉、傷寒、結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

具體來說,艾灸與西藥相比,具備兩個優勢:一則,艾灸的藥性完全不受胃酸干擾;二則,艾火具有超強的滲透性,它可以讓藥物有效成分傳經透骨,直抵病灶,殺滅隱藏在胃粘膜上皮細胞表面的幽門螺桿菌,並阻遏其繁殖。細菌無法繼續作惡,胃黏膜就會迅速修復,就不會進一步惡化為胃癌。

四、灸透養胃穴,通調一切胃病!

人體自帶3大養胃穴,胃不舒服時,只要刺激它們,就可適當緩解癥狀。並且,這3大養胃穴,通調一切胃病,在不知道如何配穴時,直接艾灸它們就行!

1

中脘

中脘,被譽為胃的「靈魂腧穴」,具有健脾和胃、補中益氣之功。《循經》中有一句話形容中脘:一切脾胃之疾,無所不療。

主治疾病:絕大多數的胃及十二指腸疾病,如: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胃炎、萎縮性胃炎、胃下垂等,尤其對緩解胃痛和治療消化不良十分有效。

2

天樞

天樞是胃腸系統的保健大穴,具有促進腸蠕動、增強胃動力的功效,對於急慢性腸胃病都有很好的療效。

主治疾病:腹脹、腸鳴、繞臍痛、泄瀉、急性胃腸炎、小兒腹瀉、痢疾、便秘、膽囊炎、肝炎、腹水、腸麻痹、消化不良、噁心想吐等。

3

足三里

足三里,屬足陽明胃經,具有調理脾胃、補中益氣之功。「三里」指理上、理中、理下。胃處在肚腹的上部,胃脹、胃脘疼痛的時候就要理上;腹部正中出現不適,就要理中;小腹在肚腹的下部,小腹上的病痛,就要理下。

主治疾病:胃痛、嘔吐、腹脹、腸鳴、消化不良、泄瀉、便秘、痢疾、疳積、氣短、虛勞羸瘦;急慢性胃腸炎、十二指腸潰瘍、胃下垂、痢疾、闌尾炎、腸梗阻等。

此外,根據上文所說的四種胃病病因,還應酌情加減穴位:

寒邪客胃

加灸脾俞、胃俞、神闕。

脾俞、胃俞:腹為陰,背為陽,脾俞、胃俞是脾胃的背俞穴,是陽氣進入脾胃的通道,調理胃寒首先要灸它們。

神闕:藥物吸收度高,加上靠近胃腸,常灸可補中焦虛寒。

飲食傷胃

加灸大陵、四縫。

大陵:被譽為「健胃消食片」,可以降胃火、去心火,提升胃動力,改善脾胃不和、消化不良等癥狀。

四縫:消宿食、化積滯的專用穴,最適合對付消化不良。

肝氣犯脾

加灸太沖、膻中、期門,這3個穴位都是為了調暢氣機,肝氣暢通,則肝胃得和。

脾胃虛弱

加灸太白、關元。

太白:可健脾化濕、理氣和胃,特別適用於「血有餘而氣不足」的脾氣虛癥狀。

關元:相當於腹部的閥門,將人體元氣關在體內不泄漏,艾灸可讓溫陽之氣通過此穴送入小腹,溫暖中焦。簡而言之,目的就是為了益氣健脾、溫胃助運。

五、不同胃病的飲食調理方法

1

慢性淺表性胃炎

少食多餐:少吃粗纖維食物,如全麥麵包、芹菜、韭菜;多吃新鮮蔬菜,如番茄、油菜、菠菜、胡蘿蔔等。

2

急性胃炎

流質飲食:但不要喝興奮性飲品,如濃茶、咖啡、可可;少吃容易產氣的食物,如牛奶、豆奶、大豆。

3

胃及十二指腸潰瘍

防範幽門螺桿菌:注意飲食衛生,不與他人共用筷子,飯前便後要洗手;

不吃刺激性食物:如生食、冷食、辛辣食物、過熱過硬食物。

4

慢性萎縮性胃炎

吃軟飯:多吃優質蛋白質和鐵元素,如牛奶、魚肉,以及含鐵豐富的紅豆、動物肝臟,可以營養胃黏膜,有助於修復胃壁,幫助胃液分泌。同時三餐要規律,定時定量定內容。

最後,再強調一下,胃喜溫不喜涼,平日要注重保暖,無論什麼時候都不要讓胃受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艾灸匠心居 的精彩文章:

氣虛,氣不足,一個穴位就搞定
女人常見的結節、增生、囊腫、息肉,哪些是癌症先兆?一文秒懂!

TAG:艾灸匠心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