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歷史教會了我們什麼

歷史教會了我們什麼

原標題:歷史教會了我們什麼


最近幾年,受制於經歷和個人興趣,筆者一直把讀史當作一種認識未來、解讀當下的工具。在讀史的過程中,有時怡然自得,有時又不忍直視,看到世事曲折竟然感到傷悲。筆者自信地確信在史書中可以學到壓制個性、磨平稜角的經驗,最終實現一覽眾山小的超脫境界。然而,現實卻經常與筆者開玩笑。


雖然史書並未能直接教會筆者改變世界的方法,但卻培養了筆者嬉笑怒罵皆成文章的能力。最初,筆者以為讀了這麼多史料,應該是處變不驚,見任何事都會坦然;但在看到社會不公之時,筆者依舊會憤怒,並嘗試以自己的筆去評論、揭露,甚至對抗。友人時常作詩贈與筆者,共同揭露世俗冷暖。揭露得多了,友人亦表示已經從以前對政事、官方新聞通稿非常感興趣變成了麻木,「已經不再點開」。

小柯的歌曾有一句歌詞,「早已過了看著一切都會憤怒的年紀」,看來筆者依舊沒有過了這個年紀。友人亦多次表示,時代需要英雄和鬥士,這一感嘆與其經歷直接相關。


筆者現實中的表現,身邊之人視我等言論為「憤青」,甚至評論: 「感覺你們隨時要搞革命了!」


筆者與友人,都是手無持槍之力的,一名公安便可將吾等按倒在地。但筆者看見民族經濟發展超越外國之時,都要熱淚盈眶,如此情態豈能是冷麵無情的革命者情懷?所以,筆者近來開始懷疑,讀史到底可以學到什麼?


有好友說:「讀歷史,其實什麼都學不到。」這句話十分扎眼,似乎更與「讀史使人明智」的慣用古諺相左。

筆者近來在思考,中國為什麼歷史學極為發達,引得每個學科的人都有很多人對之痴迷,但其中的魅力恐怕只有後人才可以評價了。我朝太祖的歷史造詣恐怕後來的繼任者都不能與之比肩,哪怕官宣說其讀了非常多的史書。


在被很多人比作帝王之術集錦的《資治通鑒》中,筆者看到了眾生之相:一個一個在舞台上跳躍的人物,今天風風光光,大後天藏屍床下。或許因為年代的久遠,視角又是事後觀察,筆者有時竟然懷疑這其中的人物、事件到底有沒有存在過。


王朝迭來更去,姓氏劉曹蕭元。沒有一個王朝不是踩著過去的痕迹不斷向前進步的。筆者相信,每個王朝都在前朝的失敗中學到了很多。


《梁紀十》,在這一部分中,北魏正是多事之秋,拓跋家的天下大有搖搖欲墜之態。不甘心亡國的繼任君主努力尋找救國之路,但又面臨選人用人難題。


元氏皇帝也是無奈的。

在回答發展什麼樣的魏朝道路,如何發展魏朝道路之時,君主更是束手無策:因為大勢是一個問題。能否改變格局並不在於君主是君主,而是有多少人願意跟著君主幹。——這一點才是關鍵。


元子攸在被爾朱榮等人裹挾擁立為皇帝之後,被圈養在洛陽。既被山西的爾朱榮遙控,又被皇后(爾朱榮的女兒)欺負,在夾縫中鞏固權力,打擊團團伙伙和山頭主義,是擺在元子攸面前必須回答的問題,這面大旗他必須扛起來。


——要想確定自身的核心地位,第一個大問題就是如何解決山西的爾朱榮問題。該人手中有兵,又有非分之想,旗下又聚集一幫出謀劃策且別有用心之人(如高歡、宇文泰)。爾朱榮明知道組織沒有安排他,卻通過要挾稱王,並安插了很多人物在洛陽掌控權力。


——就在不久之前,前任皇帝召集外藩(爾朱榮) 帶兵入洛勤王。在權力鬥爭中,胡太后毒死了兒子。爾朱榮借口攻破洛陽,把胡太后、大臣、世族大家全都押往河陰,並扔到河裡淹死。


正因為此事,洛陽的人才面臨一片凋零。元子攸舉目看不到可用之人。這一點,南朝已經當了三十幾年皇帝的蕭衍也面臨這樣的問題,因為此時趁機伐魏實際上是佔盡了天時,但卻只能「心有餘而力不足」 。


北魏中央政府第一大問題就是解決選人用人難題。——這確實是一個問題,而不是為了說是問題而強調出來的問題。


元子攸是一個不甘心做爾朱榮的兒皇帝的,決心要殺掉爾朱榮。


殺掉一個悍臣,第一件事就是要找幫手,找可以依靠的人,並對隨後的安置問題作好預案。——元子攸從歷史之中尋找經驗:王允殺董卓的前例和高貴鄉公曹髦的教訓。

元子攸開始與中書舍人溫子升交流心得,安排謀劃。君臣在交流了心得之後,決心從前例的失敗中尋找突破口:


「王允若即赦涼州人,必不應至此。」(1)


「朕之情理,卿所具知。死猶須為,況不必死,吾寧為高貴鄉公死,不為常道鄉公生。」(2)


註:常道鄉公指曹奐,曹魏最後一個被司馬氏擁立的皇帝,後來禪讓給司馬炎。有觀點稱其為歷史上在禪讓皇帝中享受待遇最高的人,最後善終,並被西晉朝廷加謚號為元帝」 。


經過曲曲折折,驚心動魄的偉大鬥爭,元子攸在洛陽皇宮裡面殺死了爾朱榮父子以及部分黨羽。


——山西派的領頭羊被斬首了。


但此時,山西派的武裝力量依舊強大。與之對比的是,中央政府軍卻極為弱小。雖然,元子攸站在正義和正統一面,但沒有能取得勝利。爾朱榮的侄子爾朱兆帶兵攻入洛陽,俘虜了元子攸,並將其帶往山西秘密殺害。



這一故事,似乎告訴我們,歷史的經驗並未發揮太大的作用,相反元子攸還丟了性命。那是不是讀史真的一無是處?絲毫不能增加我們的見識?


筆者認為,雖然歷史的教訓沒有讓元子攸在偉大的鬥爭中獲得最終的勝利,但是歷史的經驗給了他堅決鬥爭的決心和信心,並告訴了他應該的準備和善後策略。如此可以激發人敢於鬥爭的力量,不正是歷史教會我們的嗎?如果沒有中書舍人講授的歷史經驗,元子攸又豈能取得第一步的勝利?在萬馬齊喑的時代,每個人都在唯唯諾諾,這種簡單地如普通嬰兒吃奶一般的操作,又豈需要讀書人趨之若鶩?


——時代呼喚敢於與不良勢力鬥爭的英雄,而英雄卻被時代看成了「臭傻逼」。


讀史,既可以讓我們選擇做一個誰當權就呼喚誰好,他喜歡什麼,就搞什麼的人,也教會了我們敢於鬥爭的信心和力量。想到這一點,筆者終於理解了文天祥,理解了王夫之。——至於其他,筆者不再贅言,些許碎語,與諸君共勉。


在最後,筆者邀請友人作了一首詩:


修行以讀經史,


紙外相應權謀。


夤夜為文且抒懷,


又有几子同慨?


哎!


時人冷眼謂憤青,


原來一場大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石板潮讀史 的精彩文章:

讀史最無趣之處便是天下承平日久

TAG:石板潮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