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如何讓全世界孩子們愛上中國童書?他們有這些「妙招」

如何讓全世界孩子們愛上中國童書?他們有這些「妙招」

原標題:如何讓全世界孩子們愛上中國童書?他們有這些「妙招」


撰稿:孫東臨


走進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以下簡稱中少社),色彩斑斕的兒童讀物首先映入眼帘。國際合作部主任沈利娜翻開好幾本書,耐心介紹著:「這本書已經翻譯成十多種外語輸出,那本書在海外反響很好……」對於中國童書「走出去」,她想說的有很多。


中少社國際合作部主任沈利娜。(圖片來自華輿)


從看客到主賓的身份轉變


童書界最近出了件「大事」。

在國際兒童讀物聯盟(International Board on Books for Young People,縮寫IBBY)第36屆世界大會上,中國兒童文學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張明舟當選該組織主席,這也是中國人首次出任該職務。


「張明舟老師之前任職過中少社的國際合作部主任。」沈利娜表示,IBBY與中少社的「淵源」更不止於此。作為國際性組織,IBBY目前在79個設有分會,而中國分會(CBBY)就設立在中少社。「我們還會聘請IBBY的專業評委擔任國際合作顧問,從多方面推進中國童書接軌全球市場。」



2018年6月22日,張明舟分享自己與童書相關的兒時回憶。(圖片來自中國出版集團公司網站)


依靠國際組織的平台基礎,中國童書「出走」的道路已經越走越寬。

受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委託,中少總社自2014年開始,帶領中國少兒出版單位參加博洛尼亞國際兒童書展,經過幾年的精心籌備,中國首次申請到2018年義大利博洛尼亞國際兒童書展的主賓國資格。要知道,能夠承辦這一業內人士公認的全球規模最大、最具權威和影響力的兒童書展和年度兒童圖書博覽會,是極高的榮譽。「這是從看客到主賓的身份轉變,」沈利娜不無驕傲地說,「中國少兒出版社集體亮相於歷史悠久、規格高級的國際書展,說明了中國童書被國際的認可和接納。」



第55屆博洛尼亞國際兒童書展於2018年3月26日—29日在義大利博洛尼亞會展中心舉辦。中國作為主賓國參展,向全世界展現中國少兒出版的歷史、現狀及國際合作成果。圖為現場中國主賓國原創插畫展簡介。(圖片來自中少社官網)


據了解,本次書展的中國童書版權輸出項目858個,其中中少社為350項,相較於2017年的218項,呈現高速增長態勢。除了對版權輸出的顯在貢獻,國際書展更是海內外合作夥伴結識的有效渠道。中少社廣結海外作家、插畫家、大學教授、出版人等致力於推動兒童閱讀和教育發展的專業人士,旨在創作出更適合「海外語境」的童書作品。


中國作家寫故事,外國插畫家配圖

展開《檸檬蝶》,鮮綠色的紙張上鏤空雕刻著一隻振翅的蝴蝶。沈利娜介紹:「這本書是由安徒生獎獲得者曹文軒和巴西畫家羅傑·米羅合力完成的。」中國作家寫故事,外國插畫家配圖——在這種創新合作模式下,中少社推出了一系列原創圖畫書,從而實現中外文化融合,讓中國故事增添一種世界表達的新途徑。



《檸檬蝶》圖畫書內頁。(圖片來自華輿)


由於中外文化背景存在一定差異,不同國家的藝術者需要長時間的磨合,以實現「圖文合一」,促成能夠被中外小讀者接受的兒童讀物。

在作品的創作過程中,兩方文化的交流碰撞,常常能生成新的靈感。《檸檬蝶》的鏤空設計靈感來源於中國的剪紙藝術;《我是花木蘭》由秦文君和英籍華人郁蓉合作完成,表現形式結合色塊拼貼和工筆描繪,畫面極富童趣又有藝術觀賞性。


「相對於文字書,圖多文少的圖畫書更易於外國理解,所以版權輸出也比較快。」沈利娜表示,圖畫書成為近年來中國童書的海外「寵兒」。2017年全年,中少社的圖畫書版權輸出163種,而在2018年的前8個月,這一數字已經達到212種,並將持續增加。



圖為幾本暢銷海外的中國童書。(圖片來自華輿)


多元融合的「新業態」


翻閱過精美的圖畫書,捕輿者又被另一本書吸引:「這不是《植物大戰殭屍》嗎?」「是啊,這是我們從遊戲版權方獲得授權,改編的系列漫畫書。」沈利娜解釋道, 「還有《百變馬丁》、《保衛蘿蔔》等熱門動畫、遊戲,也進行了童書開發,版權也輸出到了多個國家。」


「童書的國際交流正趨向多元融合發展趨勢。」沈利娜強調,版權已經不固化於紙質圖書的單一形式,跳脫出這一傳統的載體,更多新型的合作形式正在生髮。比如,把書籍改編成動畫,或是把動畫改編成遊戲,雙向操作都是可以的。「融合發展在國內外都是一大趨勢,有聲書、電子書、遊戲IP等延伸開發,都有了新的拓展和成績。」今年,中少社第一次嘗試進行原創圖畫書電子版權的海外輸出,成功輸出到韓國,輸出品種數量和版稅收入都達到規模。「紙質圖書和電子書、有聲書內容相通,只是載體和形態不同而已。」



《植物大戰殭屍》系列在東南亞國家銷量非常好,僅在馬來西亞就累計售出50萬冊。(圖片來自華輿)


雖然新興的國際合作市場潛力巨大,但也要針對不同國家來精準投放產品。沈利娜分析,版權輸出存在區域性差異,每個國家對兒童讀物的品類需求不同。例如,東南亞國家對於圖書的實際功用性要求較高。「這和當地的文化背景、教育市場都有關聯。」


用「國際意識」講「中國故事」


雖然前景廣闊,中國童書市場仍有提升空間。沈利娜表示,「中外貿易逆差明顯存在,從『大國』到『強國』」的轉變需要時間。」


以文字讀物為例,輸出海外就相對困難。對比《哈利波特》、《丁丁歷險記》等長銷的世界級經典作品,秦文君的《男生賈里女生賈梅》、沈石溪的動物系列小說在國內暢銷,而國外反饋較差。沈利娜總結,這是特定的文化語境導致的閱讀隔閡。


2016年4月4日,中國兒童作家曹文軒獲得「國際安徒生獎」,這是中國作家首次獲此殊榮;2018年,中國插畫家熊亮入圍2018年「國際安徒生獎」五人短名單,這也是第一次有中國插畫家入圍該短名單。「中國內容的表達形式,要有合適的載體。」分析這些作家的作品,沈利娜強調,面對國際市場,在選題階段就要有國際意識。



2015年8月5日,曹文軒做客中新網視頻訪談《人物對話間》。(圖片來自中新網記者 李卿 攝)


近年來,中國的童書創作者越來越能揣摩海外讀者的「口味」,他們多創造虛構性冒險故事,選擇性淡化國別、歷史背景,讀來趣味盎然。沈利娜認為,越來越多的中國作者獲得國際榮譽,說明了「中國故事」正逐步被世界認可。


「最近,中少社收購了紐西蘭米莉茉莉兒童出版集團(MMCPG),」沈利娜透露,「全球組稿,合作出版」將是中國童書海外推廣的下一步計劃。「布設海外機構,本土化實施版權推廣和多語種出版業務,將是中國童書接軌國際的一大進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輿 的精彩文章:

網傳陳思誠佟麗婭夫婦買下悉尼豪宅!被曝價值1500萬澳元!還打破了記錄!
是什麼讓華人成了在美國「蹭空調」的主力軍?原因令人深思

TAG:華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