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良臣和忠臣根本不是一回事! 魏徵大怒斥責唐太宗 (值得收藏)

良臣和忠臣根本不是一回事! 魏徵大怒斥責唐太宗 (值得收藏)

原標題:良臣和忠臣根本不是一回事! 魏徵大怒斥責唐太宗 (值得收藏)



貞觀十七年,魏徵死了,怎麼死的呢?


還好,是病死的。


當時,聽到這個消息後,李世民非常傷心,連著五天,他都沒有去上朝。並且,要求朝中的文武百官出城相送,伴著魏徵入葬,舉行了盛大的儀式,世所罕有。

這麼一個良臣,為什麼這麼讓唐太宗重視呢?


這,要從魏徵的一生講起。


魏徵,有很多身份,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史學家,可謂是一個百科全書似的人物。


那麼,這麼厲害的一個人物,唐太宗又是怎麼評價魏徵的呢?


下面有一段評價資料;


「貞觀之後,盡心於我,獻納忠讜,安國利人,成我今日功業,為天下所稱者,惟魏徵而已。」


說的什麼呢?


無非就是,貞觀之後,對我盡心負責的,成就我今天的事業的,並且被天下人所認可的,只有魏徵了。足以可見,魏徵,在唐太宗的心裡是多麼重要!


但是,歷史中的魏徵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物呢?


不妨看看歷史。


首先,魏徵也算是一個官幾代了。曾祖父是一個有文武之才的將軍,雅性俊辯,博涉群書, 有當世之才,深得當時的魏世祖賞識。而他的父親呢,也是一個通史明事的人才,但是啊,不知道怎麼回事,魏徵的祖父和父親都很想做一個著作郎,修撰歷史。只是,兩個人都沒有如願。


所以,魏徵從小就是在一個知識分子的家庭中長大,並且,父親正直敢言的性格深深地影響了他。


應該說,魏徵是在一個安定的社會環境中長大的,而這,也使得他飽讀詩書,研究學問。當時,隋文帝以節儉聞名於世,期間也頒布了大量有利於社會安定的政策,使得當時剛剛建立的隋朝出現了繁榮的局面。


但是呢,在隋煬帝上台之後,大興水木,征伐無度,使得使得生產遭到嚴重破壞。最後,終於,爆發了災難,天下亂亡。


此時的魏徵,是隋朝從繁榮到亂亡的見證者。所以,他深深地明白一個國家如果不關注民生是絕對搞不好的。


但是,魏徵既然是隋朝的遺民,為什麼最後又成了李世民的愛將呢?


難道,魏徵也一開始就認定了李世民能成大事?



其實,並不是。魏徵一開始也很謹慎,和房玄齡一樣,一直在觀察形勢,想要選擇一個明主跟從。但是,魏徵並沒有如房玄齡一般,一來就遇見了李世民。魏徵一開始是跟的李密,只是,這個李密是什麼人呢?

李密啊,其實在歷史中並不出名,但是這個人,也算是貴族出身,而且還擅長謀劃,文武雙全,常常時不時還愛接濟難民,有一點小名氣。


後來作為瓦崗軍的首領,運氣不太好,就被別人打敗了,歸降了當時建立的唐朝。而且,這個把李密給勸降的人,正是魏徵。


太子李建成一看,喲,這個魏徵才幹還不錯,就又把他招納到了自己的營下。後來,玄武門事變了,李建成被李世民殺死,李世民見這個魏徵能文能武,就又把他招到了自己的營下,才有了後來的故事。


但是,你想想,魏徵,此時是一個從太子李建成這邊歸降過來的人,難道唐太宗李世民就不怕?萬一,魏徵圖謀不軌呢?為什麼李世民始終對這個魏徵這麼信任?



這個,和魏徵敢於直諫有關。但是,又不單單是直諫,魏徵的直諫更是一種善諫的智慧。


不妨看看下面的歷史:


唐太宗剛上位的時候,碰到了一個問題,國家的兵源不足了。兵源不足?那要怎麼辦?


唐太宗想了一個辦法,為什麼不把未成年的男子納入兵源呢?


但是,這個辦法遭到了魏徵的強烈反對。

唐太宗一聽,很生氣,就發了火,說:「你敢不聽我的?」


「你信不信我會殺了你?」


魏徵想了想,眼珠子鼓搗了幾下,抬起了頭,直視著唐太宗,不曾示弱。


「你要殺就殺了我吧!」


「但是我還是要反對!」


唐太宗有些不高興了,但見著群臣百官都在這裡,就又平息了自己的怒火。


「你為什麼這麼堅持反對我的主張?」


唐太宗見魏徵這麼堅持,內心裡也有了些興趣,想要聽聽他是怎麼講的。


「竭澤而漁,不是抓不到魚了,但是,你現在抓了,明年就沒有魚抓了。」


「你把森林燒了,想要把野獸逼出來捕捉,但是,你現在捉到了,明年就沒有野獸可以捕捉了。」

「陛下,為了眼前的一點利益,難道你要放棄以後的未來嗎?」


唐太宗想了想,覺得也有些道理,就沒有再說什麼,對魏徵也有了些不一樣的看法,認為他說的是有用的。


於是,唐太宗就把魏徵給提拔了。



但是,你一提拔,有人就不高興了,心中有些嫉妒,就向唐太宗打小報告:「魏徵不行,魏徵這個人經常包庇親戚!」


唐太宗一聽,也有些在意,就派了一個人去查,但是發現沒有這樣的事。只是,雖然沒有這樣的事,但是唐太宗還是聽取了當時御史大夫溫彥博的意見。


「魏徵,你要檢點檢點自己的行為,避開嫌疑,否則,別人又要來誹謗你。」


魏徵一聽,不服氣,說:「陛下,你是要為國家做貢獻呢?還是天天去檢點自己身上的問題呢?」


「如果每個官員都天天把時間花在檢點自己的身上,那麼,試問,這樣的國家還能繁榮嗎?」


「.....」

魏徵又想到了什麼,說:「陛下,你是想讓我當忠臣呢?還是當良臣呢?」


唐太宗有些不解,不知道魏徵為什麼會提出這樣的問題,就有了些興趣,看著了魏徵。


「你這是什麼意思呢?」


「良臣和忠臣有什麼不同嗎?」


魏徵聽了,也看著了唐太宗,眼神里充滿著正烈的目光。


「良臣就是不但自己身上有著美名,而且君主也有光輝的聲譽,子孫傳遞,國運無窮。」


「但是,忠臣呢,就是本身遭到了什麼磨難而死,君主因此得到昏庸的惡名,國家亡了,卻留下了一個空名。」


「你說,陛下,是想要忠臣呢,還是要良臣呢?」


唐太宗聽了,不由地稱讚,又問:「君主要怎麼樣才會明德,怎麼樣又會昏暗呢?」


「聽取所有人的意見,就會明。但若是偏偏信某一個人的言論,則會昏暗。」

不得不說,魏徵的直諫是帶著智慧的,也是發人深省的,佩服。



但是,雖然魏徵在唐朝的知名度很大,朝中的大臣都敬仰他,但其實,他的實權並不大,實實在在的功績也不多。


只是,其作為唐太宗李世民的老師,又忠直敢諫,所以,唐太宗對魏徵的評價特別高。

看到這裡,你又有什麼想法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天說秘密 的精彩文章:

長孫無忌上吊自殺, 為什麼功臣都躲不過這個命運? (值得思考)

TAG:天天說秘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