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明清瓷器品種鑒賞——胎釉裝飾——玲瓏瓷

明清瓷器品種鑒賞——胎釉裝飾——玲瓏瓷

玲瓏瓷與青花、粉彩的大宗相比、與顏色釉的品種繁多相比,能作為一個獨立的品種,與之並稱景德鎮傳統四大名瓷,其原因恐怕除了它自身的靈通剔透、惹人喜愛外,也因為它與另三者共同涵蓋了景德鎮瓷器裝飾的常用手法,即:釉下彩、釉上彩、顏色釉與胎釉裝飾。

什麼是玲瓏瓷?《飲流齋說瓷》載:素瓷甚薄……而兩面洞透者謂之玲瓏瓷。因為孔眼常為米粒或芝麻(水滴)形,故也稱米通、米花、芝麻漏等。因其玲瓏剔透,老外曾誤以為是「瓷器嵌玻璃」。

玲瓏瓷的製作過程很繁複,首先在干透的坯胎上用鐵刀手工雕鏤成所需形狀的孔眼,然後一遍遍用專門配製的玲瓏釉將孔眼填滿,再將孔眼周圍沾染的多餘釉料處理乾淨,最後通體施透明釉燒成。

單獨的玲瓏裝飾比較單調,故尚未見純玲瓏裝飾的器物。瘦馬所見的玲瓏品種主要有與青花一起裝飾器物的青花玲瓏,另外還有粉彩玲瓏、青花玲瓏加彩、色地玲瓏等。

玲瓏瓷孔眼的布局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均勻排布,組成重複的圖案花紋,瘦馬認為稱為米花或米通花者,系指此種裝飾風格;一種是配合釉上或釉下彩紋飾,作為紋飾的一個組成部分。

下圖為瘦馬收藏的一件乾隆青花玲瓏,也是瘦馬所見最漂亮的青花玲瓏瓷,玲瓏排布極為密集,鏤刻工藝及燒成難度都較大。

下圖為乾隆粉彩玲瓏瓷,太湖石孔與花盆泥土巧妙的以玲瓏裝飾,很遺憾不是瘦馬所有。

下圖為嘉慶青花玲瓏加彩,清中期比較常見的品種,還算有檔次的。

下圖殘器為光緒色地玲瓏瓷,青花玲瓏加低溫顏色釉,雖然年份晚點,卻也不失為一個少見的品種。

玲瓏瓷是如何產生的?資料無載,瘦馬臆斷或許為瓷器在燒成時,釉汁偶爾漫過瓷器的孔洞(人為開孔或瑕疵、燒裂等形成的孔洞)自然形成的,最後為有心的製造者採用,並成為一種裝飾工藝。

關於景德鎮玲瓏瓷產生的年代,據《學瓷瑣記》,永樂年間景德鎮窯已生產玲瓏瓷了。有出土成化玲瓏瓷的資料,稱成化玲瓏瓷製作水平已很高,玲瓏眼大如黃豆,極為平整,手扶不出,直接觀察也很難發現,對光則洞然。據說嘉靖時期青花玲瓏就已經使用在日用瓷的裝飾上了。很遺憾,明代所有關於玲瓏瓷的資料,沒有看到任何圖片實物。目前就瘦馬所見,最早均為乾隆。

據說清末民初景德鎮曾出品過米粒形之外的玲瓏瓷,有三角形、菱形、彎月形等等,雖沒見過實物,但可以想見。

另外還有孔眼中填彩色透明釉,稱為彩色玲瓏瓷的,這已經是新時代的產物了。

欄目報名熱線: 155 7485 7543 趙編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玩收藏愛好 的精彩文章:

古錢幣鑒賞 清朝家有一枚西王賞功定會被滅門九族
雍正朝與明成化年間的鬥彩有何不同?其實鬥彩您還真不懂

TAG:古玩收藏愛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