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娘炮」之爭,就是社會寬容度的一張試紙

「娘炮」之爭,就是社會寬容度的一張試紙

你好,我是意外天團最容易餓的編輯,飯醒了叫我。

相信大家最近都被「娘炮」之爭刷屏了。看完各種抨擊小鮮肉「娘炮」的言論,我只有一個想法:

你們是不是對「男人」這個詞有什麼誤解?

生活中有很多行為都會被歸到「不夠男人」的範疇里,比如:

不喝酒!是不是個男人啊?

打太陽傘!是不是個男人啊?

你居然化妝!是不是個男人啊?

……

「是不是個男人」真是一門玄學啊!

如果,你也認同上面這些看法的話,我只能說:

這位同學,我就喜歡你這種沒有見過世面的樣子。你的語文和歷史都是體育老師教的嗎?(體育老師:???)

男人不等於陽剛和肌肉好嘛!

不一樣,又怎樣

古今中外的歷史告訴我們,男人的樣子有很多種。

比如美男子輩出的魏晉時期:

有龍章鳳姿,絕代風華,上個山都被誤認為仙人的嵇康,一曲《廣陵散》驚艷世人;

有集美貌與才華於一身的潘安,出個門都能實力圈粉,引發交通堵塞,最後還收穫一車水果;

有「美姿儀,面至白」的敷粉何郎,何宴。夏天出了一身汗還是那麼白,讓曹丕嫉妒的沒轍;

竹林七賢壁畫

對了,魏晉時期的男人是流行化妝的。就跟現在的妹子出門也會補妝一樣,那時的男人出門也會隨身帶著鏡子和粉撲。

畢竟東漢之後,「儀容舉止」也是考核公務員的重要指標,尤其是到了魏晉,還非常注重對氣質的修鍊,可謂是內外兼修了。

同樣,在歐洲的巴洛克時期,男裝在華麗度上絲毫不遜於女裝。什麼大袖子花邊啦,帶羽毛的大帽子啦,長度到膝蓋的燈籠褲啦……全都不在話下。

品一品這拉風的帽子和多彩的長襪

一個典型的特點就是拉夫領,這種領子用亞麻和細棉布摺疊纏繞製成。倫勃朗的作品《蒂爾普醫生的解剖課》中,醫生們的衣服上都裝飾了拉夫領。

《蒂爾普醫生的解剖課》倫勃朗

時尚時尚最時尚的魯本斯也不甘落後,看看這小馬甲和緊身長襪穿的。

《魯本斯和妻子》

更誇張的還有內衣,被大量絲帶重重捆紮的內衣。一個男人一件內衣需要100多米長的緞帶裝飾(難以想像)。

那時候,要看一個男人穿的多講究,就要看他身上有幾斤緞帶和蕾絲了。

掀起這個風潮的代表人物就是法國扛把子路易十四。

路易十四

不要懷疑,就是這位塗脂抹粉戴假髮,扭臀叉腰跳芭蕾的路易十四,締造了強盛的法蘭西。

順便說一句,高跟鞋也是他發明的(路易十四身高大概1米55),想不到吧,高跟鞋最初是男人們至高權威的代表。

蕾絲、假髮、高跟鞋,短裙、絲襪、泡泡袖,這些現在女生喜歡的東西,男人之前早就穿過了……

《霸王別姬》海報

如果你覺得那些例子太遠,沒事,今天正好是哥哥張國榮的生日,我們就來簡單聊聊,張國榮為什麼那麼紅,甚至在他離開十多年後,還有那麼多人對他念念不忘。

拋開外貌和演技不談(畢竟在娛樂圈,這兩者兼具的人也不少),我們今天聊點別的。

先來看看靚仔在2000年熱情演唱會上的造型:

短裙、黑長直、透視裝……這些造型哪怕放到今天來說都是非常前衛的。而這次演唱會的主題是「從天使到魔鬼」,我們可以理解為從信仰到背叛,天使是對上帝的信仰,魔鬼是對上帝的背叛,實際上從頭至尾都在講述「人」。

這場演唱會從頭到尾,就是一個人的一生。而這個「人」是廣義的,模糊了性別,甚至物種(人、神、魔鬼)。

額頭上的倒十字是魔鬼撒旦的標誌

張國榮顛覆了觀眾對演唱會的審美認知,他把這場演唱會變成了一部電影,一部值得推敲琢磨的電影,有他自己的價值內核。怪不得有人說,張國榮開的是「演唱會」,其他人開的是「唱會」。

在演唱會的最後,張國榮說,「其實我整個的主題就是說人要懂得怎樣去愛人之外,最重要的是懂得欣賞你自己——我。」

1997演唱會穿紅色高跟鞋的哥哥

而關於性別的探討,從跨越97演唱會上《紅》的表演,到《霸王別姬》對程蝶衣角色的詮釋,張國榮已經表現的太多,他身上有一種雌雄莫辨的美。

他不僅僅是一個歌手或演員,還是一位有著前衛思想的藝術家。

說了這麼多,現在看著這張輪廓柔和的臉,你還會說他「娘炮」嗎?

張國榮也好,剛才提到的魏晉美男、路易十四也罷,他們在外在形象或一些舉止上,跟我們現在主流的男性審美都不一樣。

但是,不一樣,又怎樣呢?

誰定義了「男子氣概」

再退一步講,所謂的「主流男性審美」、「男子氣概」究竟是如何定義的?

社會學家康奈爾在《男性氣質》一書中提出:

男性氣質並不是固定、單一的,是在和社會環境的交互中形成的,隨著文化背景、民族、階級、時代等多種因素形成的一個動態、多元的東西。

也就是說,男人的樣子並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

那什麼時候,社會會極力倡導雄性審美呢?

所謂的主流「男子氣概」只不過是男權社會主導下對男性形象的構建。

用人話說就是「在國家層面,男人要保家衛國,在社會中要有領導力,在家庭中要承擔起養家的職責」。當然相應的,女性需要「溫柔、隱忍、賢淑,做好賢內助」。

更深一層的,所謂的「娘炮」也好,LGBT群體也罷,這些非主流的群體之所以受到一些人的排斥,根本原因是「同化可以給群體帶來安全感」,畢竟有句話叫「法不責眾」……

和而不同

最後,簡單提一下很多人噴的「小鮮肉」,他們跟剛才說的有陰柔美的男性不是一個類型,從某種程度上來講,他們是一種商品。

同樣的服裝,同樣的妝容,同樣的濾鏡,甚至雷同的人設,這些統統都是資本流水化的體現。

這並不是他們真實的模樣,他們主要的問題不是「娘」,而是「假」

躺槍的朱正廷

很多家長擔心這些人會教壞孩子,其實所謂的「娘炮」不會把小孩子教壞,反而是僅憑外表就簡單粗暴地貼標籤,貶低自己價值觀之外的一切存在,這種做法,才會教壞孩子。

每個人生來都不同,如果做不到理解,至少應該尊重。

這次的「娘炮」之爭,其實就是一張社會寬容度的試紙。

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價值觀?那太可怕了。

— 今日互動 —

對於所謂的「娘炮」,

你的態度是什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意外藝術 的精彩文章:

用四羊方尊當筆筒是一種什麼體驗?
這是一幅非常費腦的畫,看懂智商136

TAG:意外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