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戲院挖出價值千萬古羅馬金幣,對「票房」最金光閃閃的註解

戲院挖出價值千萬古羅馬金幣,對「票房」最金光閃閃的註解

前幾天,義大利羅馬科莫市,在拆除一座老劇院時,挖出來一個古羅馬時期的雙耳瓶,裡面有300多枚古羅馬時期的金幣。經過一千多年,依然金光閃閃。

這些金幣共有4種,分別有安東尼奧等4位帝王的頭像,有人說這些金幣價值可達近千萬歐元。而考古學家們認為價值不可估量,對於考古來說,這是真下的寶藏。

這座劇院1870年落成,1913年改建成電影院,電影一放就是80多年,直到1997年才關門歇業。閑置了十年後,影院計劃拆除後改建成住宅,沒想到開工沒多久就先挖出個「金礦」。

至於這些金幣為什麼會被裝在瓶子里藏起來,有人說可能是古羅馬土豪怕隨身攜帶會有危險,所以就將其先埋在了這兒,待到危險過去再回來取。

考古學家認為這些金幣可能不屬於私人所有,而屬於公共銀行的存款。

還有人開玩笑說,沒準兒這就是人影院的「票房」收入啊,賺錢多不行嗎?

玩笑歸玩笑,不過這還真是對英文「box office」的形象注釋,「票房」一詞的由來據說還真跟這個相似。

幾百年前的戲院,不賣票,人們進場前直接把錢投到一個小盒子里,跟現在公交投幣差不多。比如莎士比亞時代,戲院大門口會站一「收費人」,捧著個上著鮮亮綠釉的小錢盒,上面有個投幣口,跟現在的儲蓄罐差不多。普通座位投一便士的入場費就行,VIP當然就不一樣了,有專用通道。

有錢人嘛,不走正門。

小錢盒裝滿了,就拿到一個房間清點,這個房間也就被稱為「盒子辦公室」(Box Office)。後來又有了個更響亮的名稱——「票房」,據說這也是現在「票房」一詞的由來。

現在出土的戲院錢盒很少有完整的,都是碎片,因為跟小豬儲蓄罐差不多,拿到後台要敲碎才能取出錢。

在當年的倫敦,各劇院的票房收入是相當可觀的,在戲院遺址發掘的碎陶片中,錢匣的碎片佔到了五分之一。

莎士比亞既是文豪編劇,也是當時環球劇院的股東,除了拿稿費外,還有權參與分紅,有人戲言「想必每天散戲後敲碎錢匣那聲脆響,是他愛聽的動靜。」

真實生活中的莎士比亞,並不像他劇中說的那樣憎惡錢財,莎老闆寫劇本的同時,囤糧、炒房、投資劇院……是一個很會賺錢的文藝青年。

(圖片來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愛情詩經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那麼多畫家裝瘋賣狂畫裸女?看看這位「美術史上的失蹤者」
「大媽摔手機」雙方和解,通告稱「不便披露細節」,有人披露了

TAG:愛情詩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