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皇帝剛即位,宦官便說:請把國事交給我處理,結果後者很快被殺

皇帝剛即位,宦官便說:請把國事交給我處理,結果後者很快被殺

原標題:皇帝剛即位,宦官便說:請把國事交給我處理,結果後者很快被殺


文/格瓦拉同志


宦官干政的現象在歷朝歷代均有所體現,其中以東漢、唐、明三朝為甚,然而為患最烈、流毒最深者非唐朝莫屬。從唐肅宗以宦官掌兵開始,閹黨便通過對禁軍的絕對控制,頻頻干預國政,最終竟發展成擁有廢立皇帝的權力,成為帝國實際上的「太上皇」。而這一現象的始作俑者,正是肅宗、代宗兩朝的大宦官李輔國。

李輔國本名李靜忠,在唐玄宗時期入宮,並長期服侍太子李亨(唐肅宗),由此成為後者頗為倚重的心腹。安史之亂期間,李輔國因勸說李亨北上靈武、自立為帝有功,深得後者器重,並為其改名為輔國。肅宗因為極度感激、信任李輔國,索性封他做元帥府行軍司馬,將軍國大事、禁軍統領權全部委託給他。唐朝宦官執掌兵權,自李輔國始。



李輔國是唐肅宗、代宗兩朝的大宦官


李輔國掌兵後,與權力欲極強的張皇后結成政治同盟,聯手干預朝政、排除異己,將反對他們的宗室李峴、宰相蕭華等人驅逐出京,還誣殺功勛卓著的建寧王李倓,犯下滔天的罪行。然而隨著唐肅宗的沉痾難起,這個政治聯盟走向瓦解,最終竟變成勢不兩立的仇敵。

肅宗駕崩前後,張皇后加緊搶班奪權計劃,準備扶立越王李係為帝,並誅殺太子李豫及大宦官李輔國、程元振等人,結果計劃尚未來得及實施,便被李輔國的黨羽發覺並告密。寶應元年(762年)四月,李輔國、程元振率先發難,逮捕李系、囚禁張皇后,並大肆屠殺對方黨羽,就在此期間,唐肅宗因受驚嚇而死。肅宗死後,李輔國便扶立李豫即位,是為唐代宗,隨即處決李系、張皇后。



唐肅宗重用李輔國,開宦官掌兵之先河


唐代宗即位後,對李輔國極為尊崇,而後者自恃有定策之功,便愈發變得不可一世,某日竟公然對皇帝講:「大家(宦官對皇帝的俗稱)每日只需端坐宮中即可,外事請交給老奴處理。」(「代宗即位,輔國與程元振有定策功,愈恣橫。私奏曰:『大家但內里坐,外事聽老奴處置。』」見《舊唐書》)。唐代宗聽到如此僭逆不道之言,心中倍感憤怒,漸漸地便滋生起誅除李輔國的心思。


然而李輔國手握禁軍、黨羽滿朝,皇帝雖然把他恨得牙根癢,但考慮到「投鼠忌器」的道理,也只能採取迂迴曲折的方式,來實現自己的目的。唐代宗知道李輔國喜歡權力、官位,於是投其所好,將他尊為尚父,並進拜為司空、中書令,將朝廷大小事務全部交給他打理。


唐代宗對李輔國恨之入骨,意圖將其誅殺


就在李輔國忙得焦頭爛額、分身乏術的機會,皇帝以「減輕負擔」為由,漸奪其兵權,拔光「老虎」口中最鋒利的「牙齒」,等到李輔國回過味來時,早已是無力回天。不久,唐代宗又採用明升暗降的手段,將李輔國進封為博陸王,但同時又罷免他的中書令職務。


失去兵權、相權的李輔國感到大事不妙,怨憤之餘竟然對代宗大放厥詞,聲稱自己侍奉皇帝不力,請求賜他自盡,以便到地下侍奉先帝。面對李輔國的要挾,代宗心中算是徹底對他判處死刑。不久,皇帝便派人在深夜刺殺李輔國,並將他的首級割下後扔到糞池裡,以泄心頭之憤,此時距李輔國扶立代宗上台還不滿一年。


李輔國因飛揚跋扈,被代宗派人刺殺


代宗雖然派人殺死了李輔國,但考慮到他的「功績」和影響力,並不敢將其真實死因昭告天下,而只能含糊其辭地代之以「被盜所殺」。事後,代宗又命人給李輔國雕刻了一個木頭首級,然後予以下葬,同時還追贈他為太傅,以較為體面的方式辦理他的身後事。


代宗怒其不遜,以方握禁軍,不欲遽責。乃尊為尚父,政無巨細,皆委參決。五月,加司空、中書令...乘其有間,乃罷輔國判元帥行軍事,其閑廄已下使名,並分授諸貴,仍移居外。輔國始懼,茫然失據...乃氣憤而言曰:「老奴死罪,事朗君不了,請於地下事先帝。」上猶優詔答之。十月十八日夜,盜入輔國第,殺輔國,攜首臂而去。詔刻木首葬之,仍贈太傅。引文同上。


李輔國死後,大宦官魚朝恩代之而起


然而李輔國雖死,但宦官集團的勢力卻並沒有因此而得到削弱,代之而起的大宦官魚朝恩同樣軍權獨攬、飛揚跋扈,跟李輔國的表現幾乎別無二致。代宗「前門驅虎,後門迎狼」,辛苦經營多時,最終不過是為魚朝恩「做嫁衣」,歷史往往就是這樣的「有趣」,不是嗎?


史料來源:《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磚家 的精彩文章:

西太島國靠中國遊客拉動經濟,卻否認「一個中國」,如今嘗到苦果
四位被史書抹去的漢朝皇帝,前兩位都被殺,第三位在位27天便被廢

TAG:文史磚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