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為什麼罵人說「不要臉」?

為什麼罵人說「不要臉」?

本文來源於 觀觀雅集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為了宣洩對某人的憤怒不滿之情,常會罵「不要臉」,意思是說這人不顧顏面,不知羞恥。

但卻不會罵「不要面」,這是為什麼呢?

臉和面的本義,都是「頭的前部」,許多場合可以通用。

但面的歷史更加久遠,甲骨文的「面」字,裡面是個「目」字,外面表示臉龐,指代人的整個面部。

東漢許慎《說文解字》也解釋道:「面,顏前也。」

信陽楚墓彩繪木俑

「臉」是大約是魏晉以後才產生的,最初的意思就是頰,常常指婦女目下頰上可以施粉的部位。如白居易的《昭君怨》「眉銷殘黛臉銷紅」,指的就是這個部位。

除此之外,「臉」在古代還有「瞼」的意思,也就是眼皮。南朝梁武帝《代蘇屬國婦》詩:「帛上看未終,臉下淚如絲。」這裡的「臉」就指眼皮。

而「面」的範圍要比臉大,臉只是面的一部分,而面包括了整個頭的前部。

人長得美醜,主要就看這張臉了,因此尊嚴、體面跟「面」掛鉤,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比如上古時代五刑之一的墨刑,就是在罪犯的額頭刺上黑字,為的就是讓罪犯「沒面子」,是一種恥辱刑。

後來,隨著時間的推移,臉表示的範圍逐漸擴大。到了唐宋時期,口語中才用「臉」表示整個面部。

《水滸傳》中寫道:「婆惜也不曾睡著,聽得宋江罵時,扭過身回道:『你不羞這臉!』 」到現在,臉和面的意思基本上差不多了。

「面」屬於書面用語,多用於文學作品之中;相對而言,「臉」是口語,時常出現在口頭對話之中。比如我們在日常對話中會說洗臉、擦臉,卻很少說洗面、擦面。

臉多用在貶義的語境。俗語說某人臉比城牆還厚,如果說成面比城牆還厚,便失去了口語生動活潑的效果。

另外,「不要臉」在發音上擲地有聲,鏗鏘有力,比「不要面」硬朗得多。

更多專業知識請回復99查詢

各類文玩的知識和鑒別方法

(輸入數字直接查詢)

例如輸入「1」,查詢「天珠知識」

歡迎大家聯繫我們小編微信號一起交流探討,若你想了解更多古玩,文玩的某些的文章,歡迎給我們留言投稿,我們希望在共同的研究和探討中和大家一起進步!

平台合作請聯繫:

文章投稿轉載請聯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玩那點事兒 的精彩文章:

十年間,這些文玩爆漲了100倍!
收藏綠松石最實用的電子報告,幫你不良躲過商家的陷阱!

TAG:古玩那點事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