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社論:推進醫療改革為居民減負

社論:推進醫療改革為居民減負

作為重點民生領域的醫療,近年一直是改革的重點,雖難以一蹴而就,但從取消藥品加成、降低進口藥品關稅到全面打通跨省異地就醫結算,每一次進展都能引發不小關注。

9月11日,中央機構編製網發布《國家醫療保障局職能配置、內設機構和人員編製規定》,意味著掛牌三個月的國家醫保局職責正式明確,主要包括制定醫療保障制度相關的法規、推進醫保支付方式改革、組織擬訂並實施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改革方案,以及推進醫療、醫保、醫藥「三醫聯動」改革,更好保障人民群眾就醫需求、減輕醫藥費用負擔。

經濟發展的根本目的在於增進民生福祉。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中國發展偏重於「效率」,民生領域短板不少。正如十九大報告所提到的,民眾在就業、教育、醫療、居住、養老等方面面臨不少難題。值得慶幸的是,近幾年民生問題受重視程度日益提升,旨在減輕普通大眾負擔、解除民眾後顧之憂的改善民生工作持續推進,醫療改革正是其中重要一環。

而且,近年醫療改革成就不少,總體上看,我國醫療保險覆蓋達13億人,參保比例超過95%,這主要得益於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全面推進。

具體措施方面亦亮點頻現,包括取消藥品加成,截至去年9月底,全國所有公立醫院已全面取消藥品加成,按有關部門測算,累計為患者節省藥品費用600多億元;降進口藥品關稅,今年5月1日起,以暫定稅率方式將包括抗癌藥在內的所有普通藥品、具有抗癌作用的生物鹼類藥品及有實際進口的中成藥進口關稅降為零;暢通異地就醫,要求2018年底前確保每個縣區至少有1家跨省定點醫療機構,實現縣級行政區全覆蓋,加快實現外出農民工、外來就業創業人員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全覆蓋。

同樣在9月11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考察市場監管總局時表示,市場監管責任重、難度大,特別是在食品藥品等涉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的領域,必須更加嚴格監管,因為這既是對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負責,也是企業健康發展的長久之道。

事實上,改善民生不僅僅是社會公平的體現,對於提振消費刺激經濟也大有裨益。因為一旦醫療、養老、教育等後顧之憂得以解決,或者說民眾在這些領域的負擔有所減輕,那麼民眾日常消費就會少去許多顧慮。且隨著中國經濟轉向內需型大勢所趨,居民消費的作用不言而喻。

在這種背景下,醫療改革應該持續朝著減輕居民負擔的方向前行。比如部分藥品價格過高問題,特別是針對重症患者的藥品,雖然一些進口葯隨著關稅下降或取消,價格會出現一定程度下跌,但仍需要多措並舉消除流通環節各種不合理加價,進一步降低葯價。至於跨省異地就醫結算,則需要提高統籌層次,由目前的省級統籌逐步上升到國家統籌,並加快建立國家異地就醫結算系統,以實現徹底打通。

當然,醫療改革也需要照顧到醫生等群體的利益,應建立一個符合行業特點的薪酬制度,比如差異化醫療服務收費,允許公立醫院在不影響公眾利益的基礎上設立滿足高端醫療消費需求的人群,以及通過互聯網一定程度上打通醫療資源的地域限制。

隨著中國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改善民生是不可忽略的重要環節,且民生問題的持續改善,也給經濟增長提供支撐,可謂一舉兩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財經 的精彩文章:

農民不易當 郁亮這樣回應萬科股價、規模與價值觀
滬指2700點失而復得,軟體股強勢領漲

TAG:第一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