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懶是長久生存的秘訣?大數據顯示,生物越「懶」,其存活時間越長

懶是長久生存的秘訣?大數據顯示,生物越「懶」,其存活時間越長

網路上曾有人調侃,這世界幾乎什麼都在變,收入在變、生活在變、感情也在變,唯一不變的是稅收和死亡。不久後,有網友神補刀,表示稅收也是會隨國家政策改變而發生變化,人們也可以運用各種方法來達到避稅或逃稅的目的,但不管怎麼說,生老病死倒是不變的。

的確,不管是對生物個體來說還是對於生物種群來說,死亡與滅絕都是不可避免的,科學研究顯示,地球上存在過的物種中有99.9%已經滅絕,強大的人類也會有滅絕的一天。通過歷史圖軸,我們可以看到,在過去5億年間,地球上發生了5次生物大滅絕事件,導致包括恐龍在內絕大多數生物的滅絕,據科學家分析,在生物滅絕事件中,很多物種都是在較短時間內滅絕。

那麼,為什麼有些物種在較短時間內便走向了滅亡,而有部分物種卻能順序躲過劫難,生存很久呢?

生物學家表示,導致物種短時間滅絕的因素有很多,例如種群數量、溫度變化、隨機現象等。很明顯,生物種群數量越少,種群內生物的遺傳多樣性也越少,它們面對突發災難性事件時的敏感程度較高,自我調節與適應能力較弱,滅絕的可能便較大。

其次,溫度變化也是導致許多物種走向滅絕的重要因素。科學調查報告顯示,每次出現溫度大幅度升降情況時,都會導致許多物種滅絕,這對生存範圍小的生物的影響尤其嚴重。隨機現象也是同理,突然而來的災難令許多生物來不及做出應對措施,在慌亂中喪失了生命,發生於約6500萬年前的隕石撞擊地球事件便是典型例子。

此外,科學家表示,種群生物的代謝率也是決定生物生存能力的重要因素。生物代謝率高,代表著維持生物生存所需能量較高,面對突發險境時,生物的適應能力較弱,可能會較快滅絕。通常情況下,「勤快」生物其代謝率較高,而「懶惰」生物代謝率往往較低。從這一角度來看,「懶惰」其實有利於生物生存與發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挖奇使者 的精彩文章:

南極谷地堪比火星,100萬年前湖泊流出血色瀑布,引科學家重視
這種情感體驗令人迷戀,科學家:「一見鍾情」確實有科學依據

TAG:挖奇使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