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裂而不破,成就無與倫比的殘缺之美

裂而不破,成就無與倫比的殘缺之美

青瓷是中國著名傳統瓷器的一種。在坯體上施以青釉(以鐵為著色劑的青綠色釉),在還原焰中燒制而成。我國歷代所稱的縹瓷、千峰翠色、艾色、翠青、粉青等瓷,都是指這種瓷器。唐代越窯、宋代官窯、汝窯、龍泉窯、耀州窯等,都屬於青瓷系統。在瓷器的發展的歷史長征中,青瓷從率領隊伍,到參與其中,一直跟隨隊伍,永不掉隊,每一個階段都留下自己堅實的足跡,讓後人有機可尋。

青釉的美學追求從開始就包含了廣泛的大眾因素。青色是自然界中最為悅目的顏色,不矯揉造作,不分地域的廣泛存在。青色專註的反映著自然界中的生機勃勃,寒來暑往,年復一年的演繹著生命的頑強。古人在觀察青色的美麗之餘,賦予了青色以生命,讓其在陶瓷大戲中擔綱主角,領銜主唱。

瓷器在燒制過程中,坯釉會發生較大收縮,我們的先人巧妙地利用坯釉收縮係數不同的特性,發明了裂紋釉。

冰裂紋又稱開片,是瓷器釉面的一種自然開裂的紋理,主要是由於高溫瓷器驟冷開裂所形成的紋路。因其如冰破裂,裂片層疊,有立體感而被稱之為冰裂紋。

冰裂紋原是瓷器燒制中出現的缺陷,但是在宋人眼中卻是一種十分難得的殘缺美,於是將冰裂紋賦予了美學上的意義。由此,制瓷工匠們便開始有意識地利用瓷器開裂的規律來製造冰裂紋。

縱觀宋代的名瓷,不管瓶、盤、洗、碗,在其釉面上,往往散布著長短、深淺縱橫的冰裂紋。它們與溫潤的瓷釉搭配調和,相得益彰,給原本以單色為主的宋瓷平添了更為豐富的裝飾。同時,冰裂紋的存在還能給人以一種聽覺的美感,似乎可以聽到小巧洪亮的冰裂之聲。

葉小春,1964年2月出生,浙江省工藝美術大師。龍泉上垟人,出生於青瓷世家。其父葉時金為高級工藝美術師,一直跟隨祖輩,以製作青瓷為生,從事青瓷技藝已達50多年,配製胎釉是他的特長。專業從事胎、釉水配方工作25年,曾成功研製出梅子青、粉青、點彩流動釉、天目金滴釉、珍珠藝術釉等多種胎釉。經過整整5年的苦心研製,在2001年4月將失傳近千年的哥窯珍品「冰裂紋」重現於世,使這千年古瓷重放異彩。

冰裂蓋碗[編號 : 65565]

放眼葉小春大師的青瓷作品,靈動的釉色,好似搖曳不止的音符,活潑躍動,一旦用手輕輕撫觸,它們便會叮咚演奏一曲青瓷釉色歌謠。我靜下心來,閉上眼睛去感知它們,內心升騰起的是一片碧青碧青之翠,讓人忍不住要吟嘆出"曲中人不見,江上數峰青"的詩句來。

冰裂直口杯[編號 : 63433]

冰裂紋的風行,便是宋人審美的一個集中體現。這種裂而不破的美,也寄託了當時的人們,對於祖國河山的愛。收藏界有一句古話:「縱有家產萬貫,不如冰瓷一件」,如此具有收藏價值的品茗杯,你確定要錯過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盞堂 的精彩文章:

13道工序,1300多度高溫,建盞燒制難度到底有多大?
普洱茶「歲月」:普洱茶在04年

TAG:古盞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