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互聯網時代下的科技傳播,你會嗎?

互聯網時代下的科技傳播,你會嗎?

互聯網時代下的科學傳播新方式

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新技術以指數級發展,電子阿凡達無處不在:社交網路上的秀恩愛、網路遊戲里的PK,購物網站上的點評……那我們用它可以為科學傳播做些什麼?

新技術能為科學傳播帶來什麼變化?圖片來源:pixabay

移動式互聯網是時下人們獲取信息的最大渠道之一,並不斷擴展到新的用戶群體,使得用戶在獲取信息上變得越來越「均等化」。藉助新型的技術,科學信息傳播是否能以更加快速、淺顯的方式,傳遞到新的用戶群體?科研成果的過快傳播和草率解讀,又是否會造成科學與受眾之間的信息鴻溝進一步增大,使得謠言更加難以被識破?科學傳播的未來之路會變成怎樣,並通往何方?

解讀「互聯網時代下的科學傳播新方式」,讓更多致力於此的人懂得如何發聲,如何運用新媒體的力量將聲音傳得更遠更廣。

9月18日下午13:50-16:30

國家會議中心210A、B會議室

6位嘉賓將分享他們在

新時代互聯網背景下的科學探索

「互聯網時代下的科學傳播新方式」

主題分論壇開始招募

演講嘉賓

Thomas Kiefer

托馬斯·基弗博士於1982年出生於德國薩爾布呂肯;在ASIIN開啟了其工程教育質量保證領域的職業生涯後,於2015年加入德國工程師協會(VDI)。在德國工程師協會工作期間,他出任了一個由歐盟資助的國際項目的協調員;該項目通過為工程師建立一套文檔和驗證系統來提高其資歷透明度,從而促進工程師在歐洲勞動力市場中的流動。

2016年,托馬斯·基弗成為德國工程師協會的國際事務協調員,同時亦出任德國科技協會聯合會(DVT)的秘書長。德國科技協會聯合會是一個由30家科技協會所組成的聯盟組織,在國際上,代表德國科技界的利益。托馬斯·基弗主要負責國際合作、工程教育、監管、工程勞動力市場以及專業政策等工作。

David Cyranoski

施普林格 · 自然集團亞太通訊員。資深記者,2000年加入自然出版集團。歷任科技翻譯、教師、記者。2013年起在上海工作,報道多篇幹細胞領域的研究。

Nancy Shute

美國科學與公眾社團科學新聞主編,美國科學作家協會前主席。Shute注重培訓記者和科學家使用社會媒體和其他新媒體技術的能力,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高級學術課程中教授科學寫作。此外,Shute在很多大學擔任客座講師,包括哥倫比亞大學、紐約大學、馬里蘭大學喬治城分校、哥倫比亞大學聖克魯茲分校等。

張雙南

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粒子天體物理中心主任、中國科學院粒子天體物理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國家天文台兼職研究員和空間科學部首席科學家、新疆天文台兼職研究員、國防科技大學兼職教授。清華大學學士,英國南安普敦大學博士,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博士後。入選國家基金委傑青、教育部長江特聘教授、國家「千人計劃」特聘專家。獲得趙九章優秀中青年科學獎、義大利Ferrara大學「哥白尼科學家獎」。

研究領域為黑洞、中子星、宇宙學和空間天文。發表審稿論文兩百多篇,引用超過7000次,H-因子為43。擔任2016年9月發射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伽馬暴偏振實驗、2017年6月發射的「慧眼」天文衛星以及未來的eXTP空間天文台和HERD中國空間站高能宇宙輻射探測等大型國際合作空間科學項目首席科學家。

鳳凰衛視「名人面對面科學家系列」和央視新聞頻道「China Insight」等節目訪談嘉賓、央視一套「開講啦」演講者和「加油向未來」科學顧問、果殼網科學顧問。入選「最受媒體歡迎科學家」、典贊2017科普中國「十大科學傳播人物」、央視《新聞周刊》「新聞人物」和中國科學院網路科普聯盟「2017科普啟明星」。

嵇曉華(網名姬十三)

果殼網創始人、CEO,在行創始人。他曾獲神經生物學博士學位,作為科學專欄作家,曾主編《當彩色的聲音嘗起來是甜的》,獲「國家圖書館文津獎」。

作為創業者,嵇曉華長期致力於用互聯網創新產品來推動科學傳播,探索知識獲取模式的革命。他也是公益機構科學松鼠會的創始人,倡導「讓科學流行起來」。嵇曉華在科學傳播、教育創新、社會創新等領域多次獲得全國性獎項。曾獲全國科普先進工作者、時尚先生年度科學傳播人物、2016年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全球青年領袖」等榮譽。

畢嘯天

清華大學2010級本科生,2014級直博生。公眾號「畢導」創始人,致力於傳達有趣的理工科思維方式。目前畢導公眾號擁有百萬粉絲,累計閱讀量4000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果殼 的精彩文章:

選對尺碼,內衣還是不合適?因為還有這些問題你沒考慮!
家人患有遺傳病,我難道沒有權利知道?

TAG:果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