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媽媽要捨得放手,給爸爸機會,藏著孩子大大的幸福!

媽媽要捨得放手,給爸爸機會,藏著孩子大大的幸福!

文:糖糖

老人們常說,女人嫁錯男人是毀一輩子;男人娶錯媳婦卻是毀三代。

母親,就是一個家庭的靈魂。

1

我有一個交往了13年的摯友。這不,剛剛又在微信上對我發出邀請:

我組織了一次活動。你周五請一天假,我們一起出去玩3天。我和毛老師明天上午走。你明天清好東西直接去上班,下班了再坐高鐵到廣州跟我們匯合。花費3k左右。怎麼樣?2點之前速回復,我們要買票啦!

每次給我來個措手不及,可每次我還都被她帶跑了!

你肯定覺得我這個朋友她很閑了?

不,她是個新晉媽媽,孩子才兩歲。每天除了要帶孩子,買菜洗衣做飯是日常,還經營者一個微店,同時她也是某知名跨境電商公司大中華區藍寶石總裁。收入遠在我這個職場媽媽之上。

我不排除每個人的眼光和人生戰略包括個人的性格會使得他的人生成就不一樣,但是她最讓我欣賞的就是她身上那股自我放空的勁:

「 周一到周五我會一鼓作氣勢如虎帶好孩子,打理好家裡和工作,但是每個周末都會讓孩子爸爸或者家裡的長輩幫忙帶娃。我需要給自己放假,才能更高質量的處理好一切。」

給自己放假,不一定要遠走高飛。哪怕是找個咖啡廳靜靜地喝上一杯,去圖書館翻翻感興趣的書,或者是小逛一下街吃點自己愛吃的,哪怕是倒頭大睡一個下午,都是媽媽給自己充電的好方式。

很幸運,她先生也是個明理的人,不但反對的話不說,反而極力擁護妻子:「企業有企業文化,家庭也有家庭文化,這是咱家的家規。我媳婦心情好了,啥事情都處理得妥妥的,就是對咱家最大的貢獻。」

2、我不是脾氣壞,我只是太累了

過去,看到別人對孩子發脾氣,總會想著是父母的修養不到家。到自己有了娃,就非常理解那些發脾氣的媽媽。

記得有一次糖糖的爸爸出差了,糖糖感冒發燒去醫院,我一個人抱著孩子跑上跑下,孩子打點滴的時候,我一隻手抱著他,一隻手舉著瓶子......折騰了兩宿,孩子的燒是退了,我累壞了。

糖糖爸爸出差回來,沒有半句理解地話,反倒是先問我:「孩子怎麼就感冒發燒了的?」 我的身心俱疲累積到了一個最高點,情緒一下子崩了!好歹糖糖的爸爸馬上認識到自己言行的不妥,那次家庭危機才及時打住了。

引用雨果的一句話:女人固然是脆弱的,母親卻是堅強的。

但媽媽不是神,媽媽也有情緒。如果憋著一股子氣,反倒容易出大事。

媽媽這個工作,不僅事兒多、勞動強度大,還要面對孩子的各種突髮狀況,豬隊友老公的不作為、家裡長輩們的「指導」和質疑。

我們不是脾氣壞,我們只是太累了!不過話說回來,當媽的脾氣暴躁,真的對家庭和孩子成長不好。

3、心理學上的「踢貓效應」

心理學上,有一個「踢貓效應」。

是說一位父親在公司遭到老闆批評,回到家他便把孩子臭罵了一頓,孩子心裡窩火,於是狠狠地踹了一腳身邊的貓,貓受刺激躥到街上,正好一輛卡車駛來,司機避讓不及,把路邊的孩子撞傷了。

這是一個典型的壞情緒惡性循環,有沒有覺得這個「踢貓效應」特別像中國式家庭的相處模式?

媽媽身心疲憊對她的情緒有多大的影響?情緒失控、歇斯底里。這是一種人的本能反應。

不良情緒和心情會隨著家庭關係鏈條依次傳遞,由強者傳向弱者,無處發泄的最弱小的「貓」 便成了最終的犧牲品。而「貓」就是家庭成員中最弱小的也是受氣最多的「孩子」。

快樂的媽媽才能養出樂觀自信的孩子。

人們總是說媽媽的好脾氣、好心態對一個家庭有多重要,可一個家庭的和睦所依靠的不是單獨某個人的情商和素養,而是家庭成員彼此的互相理解、共同分擔,讓媽媽獨自承擔整個家庭的喜怒哀樂,既不合適也不合理。

4、為什麼說爸爸要積极參与育兒

請看一下下面的對話。

孩子:「媽媽,我想去滑滑梯。」

媽媽:「滑梯太高了,不安全,我們去盪鞦韆好了?」

孩子:「爸爸,我想去滑滑梯。」

爸爸:「好,準備好了嗎?」

媽媽:「今天在學校有聽老師的話嗎?」

爸爸:「今天在學校有沒有跟人打架?」

孩子:「媽媽,我這裡擦破了皮。」

媽媽:「這是哪個同學搞的?怎麼搞的?」

爸爸:「我看不要緊的,不過以後要注意點。」

媽媽時常強調孩子要聽話,凡事強調秩序感,遇到矛盾容易護子心切。

而在爸爸的教育中,爸爸更有趣,給了孩子更多嘗試的機會,爸爸往往大大咧咧,不會太在意一些小事,往往更有格局。多一份豁達和大氣,也是孩子的一種福氣。

相比媽媽讓孩子做家務就是掃地、擦桌子,爸爸更愛和器械打交道——和孩子一起用鎚子、刀子等工具去修理東西,製作玩具,培養了孩子多方面的動手能力。

爸爸喜歡探險,和孩子在一起往往會搞些探索性的活動。如果孩子把玩具拆開,破壞了,母親往往會很生氣,而爸爸卻常常不以為然,甚至會和孩子一起拆玩具,滿足孩子的好奇心,然後再和他一起把玩具裝好。

另外,心理學家研究發現:

隨單親母親長大的女孩成年後往往拒絕做母親或妻子,婚姻生活滿意度較低;

缺乏父愛的男孩子在性格方面會顯得比同齡人更內向,收斂,往往表現的沉默不言。

所以父親的陪伴對孩子的性別認同及婚戀關係有著重要的影響。

對女孩來說,她需要通過父親來認識男人,未來在兩性關係的發展中才不容易被欺騙;而男孩需要從父親身上學習什麼才是男人,從而幫助他在未來維持穩定的婚姻和家庭關係。

所以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爸爸一定要多抽時間陪孩子,不能老以工作忙為借口缺席孩子的教育,雙方共同參與育兒才能對孩子的成長有利。就算爸爸很忙不能處處到場,也可以用電話或視頻聊天的方式來彌補。

5、媽媽要捨得放手,給爸爸機會

本來在孩子的生活中,爸爸的角色就不可或缺。

而有的媽媽並不放心爸爸來帶孩子凡事要親力親為,但你一定想不到:孩子和爸爸單獨相處不但不會貪戀媽媽,反而經常很過癮。

媽媽帶孩子天性比較保守,除了管孩子的吃喝拉撒睡,最多也就是讓孩子小範圍活動活動。但爸爸就不一樣了,他似乎有一種神奇的能力,可以創造出各種帶孩子的奇招。

嘿嘿,爸爸本身也就是個孩子呀!

爸爸在帶給孩子好玩有趣的瞬間的同時,還在潛移默化中開拓著孩子的大腦思維,讓孩子更具有創新力。

而且,帶過孩子的爸爸更能體會女人帶孩子的辛苦,願意主動去關懷妻子,也能付出更多的體貼,妻子被丈夫理解,是最大的安慰。

所以,媽媽也要盡量放手讓孩子多跟爸爸相處,不要捨不得,不要不放心。除了能讓孩子變得更優秀,也能令家庭關係更加和睦。

6、媽媽與保姆的區別就在於

媽媽與保姆最大的區別就是,媽媽的存在絕不僅僅是無微不至地照顧家人的衣食住行,她是家人情緒的引路者、精神的支持者。

台灣心理學博士洪蘭女士說:

從人類演化角度,母親是家庭的靈魂,母親快樂全家快樂,母親焦慮全家焦慮。

和顏悅色、情緒穩定的媽媽,會樂呵呵地給家人準備早餐,開啟全家人心情愉快的一天,讓整個家庭都沉浸在輕鬆愉悅的氛圍里。孩子在學校學習效率高,爸爸出門在外打拚,心裡也踏實。

媽媽的心態決定一個家庭的溫度。所以給媽媽放假,對於一個家庭來說,就是一種複利投資,媽媽的好心情會一點點累積成一個家庭的情緒財富,而情緒財富也會變現成為真正的金錢財富。

一個快樂的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長的最佳環境,一個氣場和睦的家庭,才能家和萬事興。

就問你一句,你們家有多久沒給媽媽放假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名校家長 的精彩文章:

走出這3個誤區,陪孩子走過第一個閱讀關鍵期
「孩子,我為什麼要打你」,媽媽一番話說出了很多家長的心聲!

TAG:名校家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