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李世民為了增加人口,下了一道聖旨,全國光棍漢為此歡呼雀躍

李世民為了增加人口,下了一道聖旨,全國光棍漢為此歡呼雀躍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馬上皇帝,而且不是開國之君。歷史上可以比擬的大概只有明成祖朱棣。也因為其開疆擴土的赫赫武功,達到了中國歷史上的極勝,李世民也因此被草原各族譽為「天可汗」。

毋庸置疑的是,太宗皇帝確實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帝王之一,這不僅在於他的謀略和軍事才能,更在於他重視民生,穩定社會,為唐王朝走向盛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其中,最有名的一件事就是一次遣返三千宮女事件。

因為玄武門之變,太宗屠兄殺弟逼父似乎讓他顯得冷酷,但對於當時的百姓而言,他最大限度的體恤民力,恢復生產,相比之下,對於歷史的貢獻要大得多。隋末大戰之後,天下整體凋殘,武德年間的人口還不足大業時代的四分之一,僅二百餘萬戶,不過約千萬人。當務之急,就是增加人口。

要增加人口,就要有更多的適婚人口,男女婚配,才能養育後代。民間有眾多的光棍漢找不到媳婦,而大量的年輕女子長期養在深宮,為此,李世民下令一次性讓三千名大齡宮女出宮,自由婚配。當聖旨下達之時,宮女和親屬歡呼萬歲,百官朝野震動,全國光棍漢更是為此歡呼雀躍。

這的確是利國利民之舉,造福天下蒼生之事。後宮人數眾多,但絕大多數的底層宮女都得不到皇帝寵幸,直到成為深宮怨婦,她們對宮牆內的生活早已經厭倦。而國家巨額的財富還要耗費在後宮,這就形成了巨大的浪費,除了滿足帝王一己之私慾和排場外實在價值不高。

太宗皇帝的舉措,在人性的角度,釋放了男歡女愛;從費用的角度,節約了國家賦稅;從社會的角度,增加了人口。可謂一舉三得。

這一紙詔書,可以讓三千個家庭得以組建,從此充滿歡聲笑語,太宗皇帝功不可沒。李世民後宮人數明顯少於前朝的楊廣,更遠遠少於後世李隆基那四萬宮女的規模,大約也就是數百人。

相比較那些實際上就是換了古裝的都市職場情感肥皂劇,佔據絕大多數的底層宮女的生活是苦悶,單調的。並不意味著一步登天,母儀天下,而是在深宮中慢慢老去,慢慢窒息。能走出宮門,與家人團聚,組建屬於自己的家庭,享受天倫之樂,更是她們所希望的。貞觀年,是人口還是寶貴財富的年代,努力即可豐衣足食,在那個年代,已經很幸福了。唐太宗李世民這件事無疑是一大善舉,居功甚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煮酒史話 的精彩文章:

她是努爾哈赤的第一寵妃,出身名門,生下一優秀的嫡長子,卻被努爾哈赤親手殺死
皇后遲遲不孕,皇帝急了,趕緊寵幸一宮女,宮女生下一子,升為皇后

TAG:煮酒史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