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單田芳去世了,他還有一些你不知道的故事

單田芳去世了,他還有一些你不知道的故事

2018年9月11日15:30分,著名評書表演藝術家,有著「書聖」之稱的單田芳先生與世長辭,享年84歲。

從藝50多年來,單田芳表演錄製完成了111部共1萬5000餘集廣播、電視評書作品,是我國最高產的評書藝術家。

單先生的一口尖銳而又沙啞的營口腔普通話,辨識度極高,就是這個聲音,陪伴了幾乎每個70、80後的童年。當年人們守在收音機旁等著單田芳評書更新,和今天人們追劇更新是一個心情。

單田芳的父親單永魁與母親王香貴

單田芳原名單傳忠,出生在曲藝世家,母親是當年知名的西河大鼓藝人,父親則是她的弦師,妻唱夫奏,紅遍東三省。

從小受藝術熏陶的單傳忠自幼就跟著父母、叔叔、大爺在東三省各地輾轉,十四歲的時候就能背下幾部長篇大書,無奈自己的父親交友不慎,在他19歲那年被判入獄6年。

遭到這個變故之後,母親丟下了他和妹妹們離開了這個家。雖然不久後單田芳考上了東北工學院,但是在學業和生存面前,單田芳不得不選擇後者。也許是冥冥中註定,中國要出這麼一張「國嘴。」

孩提時代的單田芳

1954年,單傳忠輟學下海,拜師學藝,取了藝名叫「田芳」。也是這一年,他跟比自己大8歲的妻子王權桂結了婚。

結婚後的單田芳從營口北上到了鞍山,加入鞍山市曲藝團。單田芳首次登台是1956年的大年初一,說的是《大明英烈》。

第1集

 大明英烈

單田芳 

00:00/23:21

這次演出,單田芳賺了4塊2毛5分錢,他給家裡買了一斤豬肉,十個雞蛋,還給自己買了一包煙,還剩3塊多錢。這錢在當時,不是個小數目。

也就是從這場演出開始,曾經夢想著當工程師的單田芳走上了他那條跌宕起伏的評書生涯。

1962年,文化部門下達規定,停止傳統曲藝演出,演員想登台,就得「說新唱新」。

舞台經驗與評書經驗都過人的單田芳,很快做到了有破有立,在台上說起了《草原風火》《戰鬥的青春》《林海雪原》等30部新時期小說,名聲大噪。

隨後他去了海拉爾跟妻子一同發展,在鞍山工資只有84元的單田芳,到了海拉爾馬上漲到了180元。

頭腦活分的夫妻二人又去了盤錦「走穴」,憑藉著名氣和才華,在春節前後不到2個月的時間,單田芳賺了4600塊錢。

俗話說槍打出頭鳥,上頭得知了這對「個體戶」夫婦在外賺錢的消息後,將單田芳調回到了鞍山曲藝團,工資漲到98元,但是對於私自出走演出罰款800元。

《快樂老人報》2013年1月3日第14版,刊登了《單田芳走穴被罰800元》

彼時的單田芳經濟殷實,每個月能賺到1000多塊錢。

單田芳酷愛瑞士手錶,當時一塊「勞力士」超過400元,「歐米茄」便宜一些,也要300多元,這些奢侈品對於三十幾塊錢工資的老百姓根本是想都不敢想的,但是像「勞力士」、「歐米茄」、「梅花」和「大羅馬」這樣檔次的手錶,單田芳有十幾塊。

用他自己的話說:「誰讓我喜歡呢?看著這些表我舒服、滿足。早晨起來,我看哪個順眼我就戴哪個,痛快!」

60年代初期的進口手錶價格表

很多人議論過單田芳,也有不少人提醒過他別「露富」,但是他覺得手裡的錢都是合理合法的收入,也沒有什麼陰陽合同,為啥不能大大方方的?

除了買進口手錶,單田芳也買進口自行車,最先買的是300多塊錢的「德國B6」,後來英國的「鳳頭萊里」剛到鞍山,單田芳就花了425塊錢買了一輛。

當年的「鳳頭」自行車,俗稱「大二八」地位堪比自行車屆的單田芳

在鞍山廣播電台的單田芳(中)

「那啥」開始後,單田芳不出意料地成了被批判的對象。

單田芳在「文革」第三年被下放到農村,雖然苦,但是這期間妻子每天穿梭在城市與農村之間,給了他莫大的欣慰。後來他鋌而走險地從農村跑了出來,成了一個「流竄人員」,這樣的日子維持了4年。

直到1979年,單田芳才得以重返舞台,十年未登舞台的單田芳心想著,隔了這麼久,還有人聽我說書嗎?沒想到,單先生一進「迎春茶社」,全場觀眾起立鼓掌,45歲的單田芳站在台上,泣不成聲。

還有一次,單田芳在鞍山體育場講《隋唐演義》,正好講到秦瓊扔暗器,可能是勁兒使大了,單田芳的假牙像秦瓊的暗器一樣「噗」的一聲飛了出去。

當時全場爆笑,前排的觀眾趕緊撿回了假牙,拿水沖了沖就又戴上繼續說,當時還下著大雨,可沒有一個觀眾退場。

時至80年代,電視機尚未大範圍普及,收音機作為當時「三轉一響」的大件,將單田芳的聲音通過電波傳到了千家萬戶,他的評書承載了當時無數人的閑暇時光,從他的評書中聽江湖恩怨、千軍萬馬,我們很多人都是其中的大多數。

無奈電台終究是時代的棄子,如今電台服務的對象,只剩下上了年紀的老人、視力欠佳的盲人和穿梭城際的出租司機,恐怕沒經歷過電台黃金年代的年輕人,都是從某輛計程車中得知單田芳的名字的。

單田芳的評書仍然是廣大「的哥」打法無聊時間的首選

電台逐漸沒落,單田芳的身影開始在電視上出現。

這時的單田芳為了更好、更自由地從事自己熱愛的評書藝術,年近六旬的他從鞍山到北京,做起了一名「北漂」。

1995年的夏天,「北京市單田芳藝術傳播有限責任公司」正式掛牌營業。

但是接下來的5年之內,單田芳和他沒有任何經驗的「票友團隊」做什麼賠什麼,直到千禧年才摸清了門路。

在北京定居後的單田芳,2007年宣告離開舞台,每天過著品茶遛狗的愜意生活。他曾經的苦難,離不開評書,他晚年的幸福,也得益於評書。

如今,單田芳先生永遠地安睡了過去,北京城依舊喧囂如昨。

雲在青山月在天,在單老去世的這兩天,無數人給這位曾給我們帶來歡樂的藝術家帶來緬懷之情的時候,我們也只能再從哪些過往的作品中聽到那獨特的聲音。

故人已去,生活還在繼續。願單田芳先生一路走好。

編輯= 李超

熱文回眸

訂閱號關注「新男人裝」

是的,你們的男人裝又回來了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分享到朋友圈才是正義之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男人裝 的精彩文章:

誰說炊事兵的戰鬥力很弱?
兄弟,遮羞真不是內褲的主要功能

TAG:男人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