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商代玉器的毛刀工藝,行家鑒定點

商代玉器的毛刀工藝,行家鑒定點

商代玉器的毛刀工藝,行家鑒定點

商武丁時期鳳冠人像

商代玉器的毛刀工藝,行家鑒定點

即使你對於玉器沒什麼研究,硬著頭皮逛一圈博物館後,也會感性的發現:漢代之前的高古玉,似乎比明清時代的玉器,更帶勁兒。

我就是這樣,有一天闖進國博玉器展廳,從頭到尾看了一圈後,深深被新石器時代、夏商周三代玉器吸引:雖然基本看不明白怎麼回事,但那份神秘氣息已經讓人慾罷不能。

商代玉器的毛刀工藝,行家鑒定點

紅山文化 卷龍

商代玉器的毛刀工藝,行家鑒定點

良渚文化 玉璧

商代玉器的毛刀工藝,行家鑒定點

商晚期 鳳鳥形雙援戈

商代玉器的毛刀工藝,行家鑒定點

商代 錐形器

今天,我們請專家著重說說:商代玉器的鑒定。

專家在實踐中研究總結了,確認商代玉器真品的幾十項證據。在鑒定過程中,有的時候只要發現一條確鑿的造假證據,便基本上可以全部否定。

例如,在幾十項真品的標準中,只列舉一條商代玉器的毛刀特徵,這是商代玉器典型的一條真品特徵。現在的一些贗品也偽造這種特徵,但是偽造的只是真品表面大概效果,禁不住科學的分析論證。

如果我們對真偽的這兩種特徵,進行對比便會發現,兩種表現特徵存在著根本性的區別。雖然表現的都是零亂細碎線條,但真偽細線條的走向、線條的寬度、深度,以及線條從頂端隱約出現,到線條延伸的終端,真與偽實際上所形成的工藝原理不同,具體的對比區別主要是。

商代玉器的毛刀工藝,行家鑒定點

國家博物館館藏

1:這些細線條效果的形成,要求磨製刀具必須鋒利。

用鋒利的刀具磨製,說明了設備的旋轉力度相對較低(沒勁兒)。由於旋轉力度的局限,只能釆取,反覆的、一點點的進行研磨,磨製出數十條線條以後,形成一定深度的線溝。

這種前期草稿式的工藝處理方式,為的是確定線條的定位,然後再置換磨製刀具,在定位的基礎之上繼續進行深加工。當一個紋飾線條磨製完成以後,線條兩端便會殘留初期細磨時遺留的很多細線條。

所謂的毛刀工藝痕迹,是商代玉器加工初期必須要這麼處理的,也是基本的工藝程序。

但是,贗品把線條磨製完以後,在線條的兩端添加數條所謂的毛刀,這種後補的線條不是遺留特徵,而是後起線。就如同在假人民幣上抹土,故意撕邊角或者揉挫成皺,畫蛇添足的冒充真幣是同一個道理。

商代玉器的毛刀工藝,行家鑒定點

國家博物館館藏

2:所謂商代玉器的毛刀,是說線條很細很多,磨製的線溝也很輕淺。

在這種情況下,研磨砂漿也必須很細膩。通俗易懂的說,砂漿太粗了,原始設備帶不動刀具,圓盤刀具也轉不動,所以也無法磨削。因此必須使用細砂漿,只有這樣才會出現商代玉器特殊的毛刀現象。

贗品的偽造技術和手段是不可能成功的,原因是現代設備的穩定性比原始的設備精確;現代工具的材料和耐磨性,也比原始的耐磨性高。

由於轉速高,磨削量大,必然會造成掌控的穩定性差,磨製成形的線條流暢度,肯定比不上真品;線條的寬度也會出現不均勻的現象,深度無法控制,而且線條鋒利度也比真品高,這些都是對比的差別和證據。

商代玉器的毛刀工藝,行家鑒定點

國家博物館館藏

3:我們發現無論是國家館藏,還是民間流散的商代玉器,有很多玉器實際上都沒有最後完美的磨製完成。

有些玉器的紋飾線條,仍然處於半成品的細碎紋飾狀態。

如果我們懂得工藝技術理論,及加工技術方面的實際經驗,便很容易理解和認定為什麼現代造假,無法成功的仿造古玉器。(撰文/劉學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雅昌論壇 的精彩文章:

盜墓產業鏈大曝光,嚇壞了
玉以神貴丨中國古玉之美

TAG:雅昌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