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在陶德曼調停中,蔣介石為何認為「與其屈服而亡,不如戰敗而亡」?

在陶德曼調停中,蔣介石為何認為「與其屈服而亡,不如戰敗而亡」?

原標題:在陶德曼調停中,蔣介石為何認為「與其屈服而亡,不如戰敗而亡」?


陶大使見孔院長、王部長後,表示希望可以往見蔣委員長,遂即去電請示,蔣委員長立即復請陶大使前往一談。本人乃於三十日陪陶大使同往南京。在船中與陶大使私人談話,陶大使謂:中國抵抗日本至今,已表示出抗戰精神,如今已到結束的時機。歐戰時,直至凡爾賽條約簽訂的時候,任人提出條件,德國不能不接受。陶大使又引希特勒意見,希望中國考慮;並謂在彼看,日本之條件並不苛刻。



蔣介石


十二月二日抵京,本人先見蔣委員長,蔣委員長對本人所述加以考慮後,謂要與在京各級將領一商。下午四時又去,在座者已有顧墨三、白健生、唐孟瀟、徐次辰。 蔣委員長叫本人報告德大使來京的任務。本人報告後,各人就問有否旁的條件,有否限制我國的軍備。本人答稱,據德大使所說,只是現在所提出的條件,並無其他別的附件,如能答應,便可停戰。蔣委員長先問孟瀟的意見,唐未即答。又問健生有何意見,白謂只是如此條件,那麼為何打仗?本人答:陶大使所提者只是此數項條件。蔣委員長又問次辰有何意見?徐答只是如此條件,可以答應。又問墨三,顧答可以答應。再問孟瀟,唐亦稱讚同各人意見。蔣委員長遂表示:(一)德之調停不應拒絕,並謂如此尚不算是亡國條件;(二)華北政權要保存。



調停中的陶德曼


然而,日本政府與軍方並沒有因南京政府準備妥協而罷兵,隨著12月間日軍分別攻佔太原、南京、濟南等大城市,其氣焰更加囂張。本來,日本人引誘蔣氏和談只不過是他們實現滅華目標的另一種手段,他們哪裡是真的準備與中國實現和平。可是誘和卻大大地麻痹了中方的抗戰意志,影響了中方作戰部署。當日本在軍事上節節推進之時,九國公約會議的結果竟不顧日本侵略中國的事實,對中日雙方各打五十大板,這充分表明了英美也不願開罪日本。日軍更加有恃無恐。


12月21日,日本內閣會議通過了《為日華和平談判事項給德國駐日大使的復文》,進一步提高了「和平」的條件。復文首先要求中國政府對日「表示乞和態度」,而後提出中國承認偽滿、中日「滿」合作、在佔領區設置特殊機構、對日賠款等「四項基本條件」,以及「九項條件細目」,限定中國政府在年內作出答覆,然後派出代表在日本指定的地點談判。 23日,日本外相又向德方送交一份書面聲明,以威脅口吻警告中方,如不接受日本的條件,日方「就將被迫以完全不同於前此所持的觀點來對待目前的局勢」。 無疑這已是對中方的最後通牒。



于右任


蔣介石接到陶德曼關於日方新提各項條件的通報後「表示極其驚訝」。他於29日在漢口約集於右任、居正等國民黨元老,會商後表示:「與其屈服而亡,不如戰敗而亡。日本所提條件,等於滅亡與征服,我國自無考慮餘地。」 此時國內輿論也聞風而動,強烈反對對日媾和。因此,蔣介石不願意再冒險對日和談,決定採取拖而不決的策略來應付日方。而汪精衛一夥親日分子出於自己的政治目的,卻繼續主張對日談判,認為不能再次「錯失良機」。


馬振犢、陸軍:《抗戰正面戰場啟示錄——八一三淞滬抗戰》


編輯:浙江大學近現代史碩士生 蕭宸軒

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官團 的精彩文章:

天津何以超越北平成為北方首位的城市?
是什麼事給陳納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堅定其對日作戰的決心?

TAG:軍官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