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潮汕特產美食|月 糕

潮汕特產美食|月 糕

糯米炒到將熟時,就開始散發出非常明媚,充滿正能量誘惑的米香。離屋子好遠的人都能聞到。

潮汕特產美食|月 糕

我不喜歡吃月餅,遇到中秋,都只是象徵性地吃上一小塊。這麼說又不是很準確,因為這些月餅是身在外地,市面上的主流類型。有一種月餅,其實很喜歡吃。而且算起來,已經有二十年沒吃,這時間算起來,把自己都嚇一跳。

小時候過中秋,不像現在大家搞來包裝華麗的月餅。那時候的潮汕農村,是自己做月餅,我們老家叫糕仔,潮汕通常可能叫月糕。聽說現在很多人覺得費事做,就直接在餅店買了。

月糕做起來,的確費一些功夫。那時的潮汕農村因為每年都要拜很多次神,要做很多種粿,需要用到糯米。所以每年播種的時候,都會種植一定面積的糯米。中秋節前幾天,母親就把儲存的糯米拿出來,最早的時候是拿到有石磨的人家,把糯米殼碾開,石磨是免費使用的。後來有了電動碾米機,就每次花點錢用電動機器碾。

碾好的糯米就在大鼎上炒熟,在爐灶口送柴火是一種很奇妙的感覺。橙紅色的火苗焙著臉,讓人有很放鬆的感覺。如果是冬天,這是很舒服的,當然如果天氣熱,就有一點受罪。糯米炒到將熟時,就開始散發出非常明媚,充滿正能量誘惑的米香。離屋子好遠的人都能聞到。糯米炒到微焦,就裝出來讓它退熱。然後拿到有石舂的人家,把炒糯米舂成糯米粉。當然石舂也是免費使用的。回來以後還要熬糖漿。把糖漿慢慢拌進糯米粉中,用手不斷拌和,混合均勻。再用木槌捶打糯米粉,直到可以捏合成團。有一部分糖漿要和碾碎的炒熟花生拌合在一起,作為月糕的餡。然後拿月糕模印壓出一個個的月糕來。

印出來的月糕放上一兩天,口感會更好,這個時候糖漿和糯米粉充分結合在一起,咬起來有點脆硬。印象中最深刻的一次吃月糕的經歷,是初二時,拿著幾個月糕,在陽台的門檻上,讀著《水滸傳》,慢慢地啃著月糕。書里鮮明而有趣的人物,香甜而耐得尋味的月糕。一切都是簡單而美好。

這也是我對吃月糕最後的一次記憶。高中就出外上學了,再沒吃過家裡的月糕。其實月糕的材料很簡單,就糯米、花生和糖。但它的香甜很開朗,很正面,不覺得膩味,而是有一種積極的回味。總的來講我喜歡吃材料簡單但味道恰好的食物。像沙茶醬,也是很有潮汕特色,但材料種類極其多,十個手指頭都要數幾遍才能數完,什麼味都有,但總覺得什麼味都不純正,我就不是很喜歡它。

記憶是很可怕的東西,美好的東西在腦海里越來越鮮明,而不太願意回憶的,腦子就自動加工讓人似乎忘記了。但其實它們從來也沒有被忘記。生活中的每一天,所有經歷的事情其實都被自動地分配儲藏在腦子的某個角落。似乎忘記的事情,某天也許在夢中出現,也許在影響著每天的行為,負面消極的事情總似乎冥冥中在牽引著人向著不好的行為和缺點。人其實就在不斷地重複著錯誤,能被我們糾正的少之又少。我們能掌握到的自己,其實是很小很小的一部分。

無論如何,既然記憶讓這個傍晚越來越鮮明,簡單而香甜的月糕,簡單而鮮明的水滸好漢。就讓我珍藏這份簡單吧。這個世界我能擁有的不多,即便是對自己,我能掌握的也很少。

特產特說

1. 我總認為月糕才算得上真正的月餅,因為它很圓,很白。市面上主流的月餅,一點都不圓嘛,還棕褐棕褐的。

2. 不像很多潮汕的糖餅,往往要配茶才覺得舒爽,月糕很適合單獨食用,不會覺得膩。

3. 說到「拜月娘」,這當然是很美好的習俗和祈願,但我一直很疑惑,月亮很美好,太陽對人類的重要性不是更直接嗎?為什麼很少聽說中國人拜太陽呢?

圖&文/吳宏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茶源地理 的精彩文章:

一張圖看懂六大茶類的加工工藝!
茶道知識丨茶味「十四型」,哪一種才是你的最愛?

TAG:中國茶源地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