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范仲淹治家甚嚴,教導子女做人要正心修身積德行善

范仲淹治家甚嚴,教導子女做人要正心修身積德行善

范仲淹治家甚嚴,教導子女做人要正心修身積德行善

范仲淹治家甚嚴,教導子女做人要正心修身積德行善

范仲淹幼年喪父,四歲時隨繼父遷至長山,勵志苦讀於醴泉寺。因家境貧寒,便用兩升小米煮粥,隔夜粥凝固後,用刀切為四塊,早晚各食兩塊,再切一些腌菜佐食。成年後,范仲淹又到應天書院刻苦攻讀,冬天讀書疲倦發困時,就用冷水洗臉;沒有東西吃時,就喝稀粥度日。一般人不能忍受的困苦生活,范仲淹卻從不叫苦。經過苦讀范仲淹在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進士及第,官至參知政事。

范仲淹擔任邠州知州時,有一次登樓飲酒,尚未舉杯,就看到幾個人披麻戴孝地營造葬具。范仲淹急忙派人詢問,得知是一名書生客死邠州,準備就近埋葬,但墓穴、棺材和治喪用具尚未製備。范仲淹聽後非常悲傷,立即撤去酒席,並贈以錢財,使其得辦喪事。

慶曆年間,張海率領人馬攻打淮南,路過高郵。高郵知軍晁仲約料無法抵擋,便令當地富人捐錢獻酒,前去慰勞。盜寇高興了,沒有施暴就離開了高郵。事情傳開後,朝廷非常憤怒,富弼提議處死晁仲約。范仲淹說:「若郡縣兵力足以應戰或防守,遭遇賊兵不抵禦而去賄賂,在法理上知軍必須處死;但實際情況是高郵兵力不足,根本沒有辦法抵抗或防守;這種情況下殺死知軍不是立法的本意。」宋仁宗聽後,接受范仲淹的意見,赦免了晁仲約。

范仲淹治理國家崇尚忠厚,勤政愛民,深得百姓愛戴。范仲淹戍邊西北時,邠州、慶州的百姓和眾多的羌部族,在其生前就懸掛他的畫像以祭拜。范仲淹去世後,聞知消息的人無不扼腕嘆息,羌部族的數百首領,像孝子一樣放聲痛哭,並齋戒三日以後才離開。

范仲淹替人寫墓志銘,寫畢封好剛要發送時,忽然想到:「這篇銘記不能不讓尹洙看。」第二天,范仲淹把銘文交給尹洙過目,尹洙看後說:「你的文章已經很出名,後代人會以你的文章為典範,不能夠不謹慎。現在你把轉運使寫作刺史,知州寫成太守,固然清雅古雋,但現在卻沒有這些官職名稱,後人必然心生疑惑,這正是引起庸俗文人爭論的原因啊。」范仲淹聽後,感嘆地說:「多虧請你看了,否則,我差一點要失誤啊。」

范仲淹素愛彈琴,曾於琴中思古,又向志於琴道的崔遵度請教「琴何為是」,並問還有誰與他志同道合,崔公說是唐處士,於是范仲淹「拜而退,美而歌曰:有人焉,有人焉,且將師其一二。」他為自己尋到能學琴與琴道的老師快樂如孺子。 據陸遊《老學庵筆記》載:「范文正公喜彈琴,然平日只彈《履霜》一操,時人謂之范履霜。」

范仲淹熟治家甚嚴,教導子女做人要正心修身、積德行善,范氏家風清廉儉樸、樂善好施。一次,范仲淹讓次子范純仁自蘇州運麥至四川。范純仁回來時碰見熟人石曼卿,得知他逢親之喪,無錢運柩返鄉,便將一船的麥子全部送給了他,助其還鄉。范純仁回到家中,沒敢提及此事。范仲淹問他在蘇州遇到朋友了沒有,范純仁回答說:「路過丹陽時,碰到了石曼卿,他因親人喪事,沒錢運柩回鄉,而被困在那裡。」范仲淹立刻說道:「你為什麼不把船上的麥子全部送給他呢?」范純仁回答說:「我已經送給他了。」范仲淹聽後,對兒子的做法非常高興,並誇獎他做的對。

范仲淹特別善於識人,當狄青還是個下級軍官時,范仲淹就對他很器重,授之以《左氏春秋》說:「將不知古今,匹夫勇爾。」狄青從此折節讀書,精通兵法,後以武官任樞密使,成為一代名將。

張載少年時,喜歡談兵,至欲結客取洮西之地。二十一歲時謁見范仲淹,范仲淹一見知其遠器,作為將領實在屈才,對他說:「儒者自有名教可樂,何事於兵?」勸他讀《中庸》。後來,張載遍觀釋老,無所得反而求六經,後成為北宋五子之一,宋明理學關學的創始人,一代大儒。

富弼少年時,好學有大度,范仲淹見而奇之,說:「王佐之才也」,並把他的文章給王曾、晏殊看,晏殊就把女兒嫁給了富弼。宋仁宗恢複製科後,范仲淹告訴富弼說:「你應該由制科步入仕途」,並推舉他為茂材異等,富弼從此進入官場,成為一代名相。

相傳范仲淹任杭州知府時,城中文武官員,大多得到過他的推薦,惟有蘇麟,因在外縣擔任巡檢,不在城裡,未得提拔。於是,蘇麟就向范仲淹獻詩一首,其中有兩句為:「近水樓台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范仲淹理解他的心情,便為他寫了一封推舉信,後來蘇麟也得到升遷。

歷史上,人們給以范仲淹特別高的評價,「才其量其忠,非但為一代宗臣而已」。其實,范仲淹也喜歡袒露自己的真實性情。他也發過牢騷:「人世都無百歲。少痴騃、老成尪悴。只有中間,些子少年,忍把浮名牽繫。一品與千金,問白髮、如何迴避?」

宋人吳曾記載過這樣一件事:范仲淹任饒州知州時,官妓中有一位叫小鬟的小歌妓,范仲淹頗為看中。後來范仲淹被調回京師,因小鬟年紀太小,不便攜行,就給朋友魏介寄了一首詩,在詩中說道:「慶朔堂前花自栽,便移官去未曾開。年年長有別離恨,已托東風乾當來」。魏介心領神會,就把小鬟買來轉送范仲淹。 南宋姚寬還記載范仲淹曾以胭脂寄小鬟,並題詩「江南有美人,別後常相憶。何以慰相思,贈汝好顏色。」

三光風範:范仲淹憂國憂民,不圖個人榮華富貴,從二十七歲進士及第到五十五歲主持新政,在漫長的官宦生涯中,范仲淹關心政治,每遇國家大事,總是慷慨直言,由於他直言敢為,曾在八九年間里三次被貶:公元1029年,范仲淹因諫言太后還政,被貶;接著又在廢郭皇后上二次被貶;公元1035年,范仲淹上《百官圖》第三次被貶。在這幾次事件中,范仲淹都是重要的策動者,尤其後兩次,成為影響慶曆士風構建的兩個重要事件。據丁傳靖《宋人軼事彙編》記載,范仲淹三次被貶,每貶一次,時人稱「光」(光耀)一次,第一次稱為「極光」,第二次稱為「愈光」,第三次稱為「尤光」。

范仲淹出任泰州時,徵調民眾四萬多人,重修捍海堰。自天禧五年(公元1021年)至天聖四年(公元1026年)完成,新堤全長約二百里,不僅當時人民的生活、耕種和產鹽均有了保障,還在後世「捍患御災」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當地將所修之堤命名為「范公堤」,遺址迄今猶存。

(本篇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蕭家老大 的精彩文章:

淮南王退下後對別人說:「吾嫂古今第一麗人,亦第一善人也」
呂雉在政治謀略上的機敏和在處事手段上的狠辣,一點也不比劉邦差

TAG:蕭家老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