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林彪一生的十大經典戰役

林彪一生的十大經典戰役

1.龍岡伏擊戰(1930年11月5日至1931年1月3日)

林彪職務:中國工農紅軍第1軍團第4軍軍長。

戰役特點:我軍總體以少勝多,以弱勝強,但在局部戰鬥中,卻以多吃少,以強擊弱,集中精力打殲滅戰,以伏擊戰為主。

殲敵情況:共殲國民黨軍1個師部和3個多旅約1.2萬人,繳獲各種武器1.1萬餘件。林彪所部第10師俘獲敵第18師師長張輝瓚。

戰役評價:中國工農紅軍建立後殲敵最多、戰果最巨大的一次戰役,也是紅軍由以游擊戰為主向以運動戰為主轉變過程中取得的第一次重大勝利,紅4軍擔任主攻。

2.黃陂草台崗伏擊戰(1933年2月9日至3月21日)

林彪職務:中國工農紅軍第1軍團軍團長。

戰役特點:我軍總體以少勝多,以弱勝強,但在局部戰鬥中,卻以多吃少,以強擊弱,集中精力打殲滅戰,以伏擊戰為主。

殲敵情況:共殲滅蔣介石的嫡系部隊近3個師,俘虜官兵1萬餘人,繳槍1萬餘支,及大量槍械、子彈、電台等軍用物資。俘獲蔣介石嫡系部隊主力第52師師長李明和第59師師長陳時驥,擊傷王牌第11師師長肖乾。

戰役評價:首創紅軍大兵團山地伏擊戰的範例,也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央紅軍打的最大的一次伏擊戰,林彪為戰場總指揮。

3.飛奪瀘定橋激戰臘子口(1934年10月10日至1935年10月19日)

林彪職務:中國工農紅軍第1軍團軍團長。

戰役特點:我軍總體以少勝多,以弱勝強,但在局部戰鬥中,卻以多吃少,以強擊弱,集中精力打殲滅戰。

殲敵情況:紅2師第4團奪占瀘定橋,殲滅川軍第14軍第38團主力;紅2師第4團強攻臘子口,殲滅國民黨新編14師第6團一部。

戰役評價:飛奪瀘定橋和激戰臘子口兩場戰鬥,是林彪在萬里長征中指揮的許多戰役戰鬥中最為經典之戰。飛奪瀘定橋一戰,紅4團一晝夜高速行軍240里,僅以22人便奪取了瀘定橋,越過天險大渡河,堪稱奇蹟。激戰臘子口一仗,為紅軍陝甘支隊北上打開通路。

4.平型關戰役(1937年9月25日)

林彪職務: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第115師師長。

戰役特點:我軍總體以少勝多,以弱勝強,但在局部戰鬥中,卻以多吃少,以強擊弱,集中精力打殲滅戰,以伏擊戰為主。

殲敵情況:共殲滅日軍1300餘人,擊斃日軍中佐2人;繳獲日軍汽車60餘輛、小摩托車3輛(全部燒毀),九二步兵炮1門(無炮彈),七三、七五山炮彈2000餘發,長短槍1000餘支,機關槍20餘挺,大衣數千件,部分馬匹、彈藥、糧草等軍用物資;還繳獲大量秘密文件,包括日軍整個華北作戰計劃及標示目的的軍用地圖。

戰役評價:平型關之戰是八路軍挺進抗日戰爭前線後的第一仗,取得了中國全面抗戰以來「零的突破」,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打出了中國人抗戰的決心,打出了共產黨和八路軍在中國人民心中的威望,極大地鼓舞了中國軍民的士氣,打擊了侵華日軍的囂張氣焰。

5.三下江南四保臨江戰役(1946年12月17日至1947年4月3日)

林彪職務:東北民主聯軍總司令兼政委。

戰役特點:我軍總體以少勝多,以弱勝強,但在局部戰鬥中,卻以多吃少,以強擊弱,集中精力打殲滅戰,伏擊戰已退居次席,作戰樣式多元化。

殲敵情況:殲滅國民黨軍4萬餘人,收復城鎮11座。

戰役評價:林彪指揮東北民主聯軍採取「南拉北打,北打南拉」的戰術,徹底粉碎了杜聿明「南攻北守、先南後北」的戰略計劃。國民黨軍隊的機動力量,在民主聯軍的不斷打擊下遭到嚴重削弱,轉主動進攻為被動防守。東北局勢發生了重大變化。

6.遼瀋戰役(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

林彪職務:東北野戰軍司令員兼政委。

戰役特點:東北戰場敵我雙方力量對比發生了根本變化,我軍的軍力和經濟力均已超過國民黨軍,軍隊在數量上特別是質量上都佔優勢。已不打伏擊戰,作戰樣式多元化,以城市攻堅戰為主,陣地阻擊戰相結合。

殲敵情況:殲滅國民軍47.2萬餘人,其中斃傷官兵5.68萬人,俘虜32.43萬人,反正及投誠6.49萬人,起義2.6萬人,包括少將以上高級軍官186名。國軍共損失1個東北「剿匪」總司令部、1個東北「剿總」錦州指揮所、1個冀遼熱邊區司令部、4個兵團部、11個軍部和36個師,此外還有1個騎兵司令部,5個炮兵團、戰車團等特種兵部隊。損失各種火炮4709門、輕重機槍13347挺和其他槍支175361支。

戰役評價:遼瀋戰役結束後,國民革命軍總兵力下降到290萬人,解放軍總兵力上升至300萬人。東北野戰軍獲得了第一個戰略決戰的完全勝利,取得了打大規模殲滅戰的寶貴經驗,率先成為解放軍中一支強大的戰略機動力量。

7.平津戰役(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

林彪職務:東北野戰軍司令員兼政委。

戰役特點:東北野戰軍與國民黨軍相比,在數量上特別是質量上都佔優勢,已不打伏擊戰,作戰樣式多元化,以攻堅戰為主,圍殲戰、追殲戰相結合,還有「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和平戰。

殲敵情況:東北和華北野戰軍共同殲滅和改編國民黨軍隊1個「剿總」司令部、1個警備司令部、3個兵團部、13個軍部、50個師,共52.1萬人。

戰役評價:平津戰役中產生的「天津方式」、「北平方式」和「綏遠方式」,成為解放軍對國民黨軍隊實行軍事打擊和政治爭取的基本方式。東野與華北軍區聯合完成解放軍三大戰略決戰的最後一戰。

8.衡寶戰役(1949年9月13日至10月16日)

林彪職務:第四野戰軍司令員。

戰役特點:第四野戰軍已成為我軍最強大的戰略機動力量,追殲戰、圍殲戰已成為主要作戰樣式,伏擊戰不用打,攻堅戰也很少打;我軍總體以多勝弱,以強擊弱,但在局部戰鬥中,卻以少吃多,以弱勝強。

殲敵情況:四野主力和二野一部共殲敵正規軍3個軍部、5個整師,共4.7萬人,其中俘虜3.8萬人,包括17名將級軍官,收復縣城24座。

戰役評價:解放軍前後只用33天就殲滅了白崇禧賴以起家的第7、第48軍的4個精銳師,並消滅了湘系唯一美械的第62師,給湘系戰力最強的第10師以殲滅性打擊,成為解放軍渡江以來華中最大的一次戰果。

9.廣西戰役(1949年11月6日至12月14日)

林彪職務:第四野戰軍司令員。

戰役特點:第四野戰軍已成為我軍最強大的戰略機動力量,追殲戰、圍殲戰已成為主要作戰樣式,伏擊戰不用打,攻堅戰也很少打。

殲敵情況:指揮3個兵團9個軍31個師及粵桂邊、滇桂黔邊縱隊共40多萬人,共殲滅白崇禧集團和余漢謀集團17.29萬人,其中俘虜16萬餘人,包括78名將級軍官,解放廣西全境和廣東部分地區。

戰役評價:解放軍解放了桂林、柳州、梧州、南寧和廣西全境及廣東西南沿海城鎮和全部海港。華中華南所轄範圍除海南島一隅外已全部解放。桂系及蔣介石在華南區殘餘的殲滅,加速了全中國解放的進程。

10.海南島戰役(1950年3月5日至5月1日)

林彪職務:第四野戰軍司令員。

戰役特點:海戰敵強我弱,我軍以木船為主、配以部分機帆船作為航渡工具,突破敵人海軍軍艦、空軍飛機、海岸炮兵立體封鎖;海島陸地作戰,雙方勢均力敵,但我軍氣勢更盛,戰術更高,最後戰勝敵人。

殲敵情況:解放軍共殲滅敵軍5個師9個團,總計33148人,其中俘虜26469人,繳獲火炮418門、飛機4架、坦克和裝甲車7輛、汽車140輛,擊落敵機2架,擊沉敵艦1艘、擊傷5艘。

戰役評價:海南島戰役是人民解放軍以木船為主、配以部分機帆船作為航渡工具,突破敵人海空封鎖的一次成功的渡海作戰,開創了陸軍乘木帆船大規模渡海作戰,摧毀敵立體防禦的先例。該戰也是林彪指揮四野的最後一次大戰。

生日報

推薦一本你可能喜歡的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糖醋生日 的精彩文章:

歷史上的7月20日大事記
讓劉強東折戟的美國酒局,細思極恐!

TAG:糖醋生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