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發電新招妙妙妙

發電新招妙妙妙

不要為能源不足發愁了,我們的身邊處處都有電能!

五彩牆壁來發電

所有房屋建築都鑲嵌上了五顏六色的彩色板,一天中只要是白天,只要太陽升起,從黎明到傍晚,不論是晴空萬里還是陰雲密布,都可以發電。以後居民生活用電可以完全靠彩色板發電,不需要火電站或水電站來幫忙了。

這是未來的一幕。彩色板發電利用的是光能,就是太陽能發電吧?沒錯,但它與傳統的太陽能發電有很大的不同,它的發電過程更巧妙,成本低廉得多,而發電效率則高得多。

傳統的太陽能發電板用的是塗有一層硅薄膜的玻璃板,而要把硅原子的電子轟擊出來產生電能,需要強度足夠的陽光照射,而且陽光中,只有部分光能轉變成電能,其它光能則變成熱量損失掉了。這種方式效率低不說,最關鍵的是「靠天吃飯」,如果遇上天氣不好,這種發電方式就難以派上用場了。因此,人們普遍感覺,靠太陽能發電來生活不可靠。

針對太陽能發電的這些缺點,以色列一家公司開發出了可以用於尋常百姓家的彩色太陽能發電板。這種發電板沒有用硅膜,而是用熒光染料和金屬納米顆粒,只在玻璃板的最邊緣塗有幾條硅膜條紋,這使太陽能發電材料的成本降低到原來的1/5。各種色彩的熒光染料可以吸收幾乎所有的可見光和紫外線,之後會輻射出熒光。

由於金屬可以看作是帶正電的金屬離子泡在自由電子的海洋里,熒光會與金屬納米顆粒的電子海洋相互作用,從而激起沿著金屬表面傳播的電子波,這種電子波被玻璃板表面的金屬納米顆粒引導向兩側傳播,到達玻璃板邊緣,能量被硅膜條紋捕捉,這個能量足以轟擊出硅的大量電子,從而產生較多的電能。這就是該公司開發出的巧妙技術,過程中利用了金屬表面的電子波。

這種發電方式不需要陽光直接照射,因此無需晴空萬里,只要周圍環境明亮,甚至明亮的燈光也可以讓五彩發電板發電。這一技術其實很關鍵,意味著以後太陽能發電不用「靠天吃飯」了,可以放心地把它用於需要電量不是很大的普通用戶了。也許在不久的將來,這種技術進一步改進後,它可以完全代替傳統的火電站或水電站呢!

公路也能發電

物理學家知道,某些晶體在受到壓力時會產生電荷,壓力撤銷後,再施加壓力,又會產生電荷,把這些電荷收集起來,就可以轉換成電能了。如果把這種壓電晶體鋪在反覆受壓的地方,例如公路下面,汽車疾馳過公路,就可以發電了,如此誘人的發電方式,是否可行呢?

首先我們要計算一下,如果在車流量很大的公路下面鋪上壓電晶體,會產生多少電能。以色列就鋪了這麼一條發電公路,1千米的這種路面可以產生100~400千瓦的電能。車流量越大,發的電越多。截至2008年底,我國有高速公路4.1萬千米,假如都鋪上壓電晶體,用來發電,每年產生的電能約340~1400億度,可以抵得上三峽水電站的年發電量!

而鋪設這樣的路面會有多高的成本呢?1千米這種路面需要約300萬元人民幣,理論上,這種壓電晶體至少可以使用30年,如果大規模鋪設這種路面,所產生的電力,成本大約是每度電0.2元到0.7元人民幣,電價比較便宜,而且發電過程完全潔凈,沒有任何污染。

由於壓電晶體發電前景很誘人,目前科學家還研究出一種具有壓電效應的氧化鋅納米線,能將低頻率的振動轉化為電力。比如走路時手臂的擺動,拂面的微風,甚至血液的流動,環境中的噪音都可以轉變為電能。研究者正在設計如何把這種納米線「縫合」進衣服,以後野外的士兵就不用背著厚重的電池了。

如今利用噪音發電的小電池也出現了,只是功率很小,但可以用於手錶。相信不久,我們就可以帶著沒電的手機到嘈雜的鬧市區晃悠一會兒,手機的噪音電池就充滿電了,可以正常工作了。

用體溫來發電

早在1821年,德國科學家塞貝克就發現,當把兩種金屬(例如銅和銻)的兩端相互連接起來組成一個閉合的迴路後,若把兩個接點分別放在不同的溫度下,在迴路中就會產生電流。兩個接點之間的溫度差越大,產生的電流就越多。這是金屬的溫差效應,科學家早就盯上了這種效應,用它來發電。1980年代,美國研製成功了功率達到千瓦的溫差發電機。

溫差發電不需要複雜的發電機組,只需要兩種金屬組成的迴路和比較恆定的高低溫度差異,因此,溫差發電機的體積可以做的很小,沒有機器運轉的任何噪音,安全可靠,沒有污染。只是這種方式的發電量有限,目前主要應用於用電量不大,需要小體積、小重量的儀器上,例如航空航天和太空探索中的某些環境。在太空運行的衛星中,它比面積龐大的太陽能電池要實用,它只需要硬幣大小的放射性同位素來提供連續不斷的熱源,就可以在太空可靠地使用20年。溫差發電已經為阿波羅登月、人造衛星和探測器運行貢獻了自己的能量。而對於未來飛出太陽系、沒有陽光普照的探測器,只能使用這種溫差電池才能平穩地繼續工作。

溫差發電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它可以利用工業產生的廢熱,變廢為寶。一般的化工廠、鋼鐵廠、煉油廠等,產生的大量的熱量如果用於溫差發電,就可以把這些即將排放掉的能量再重新利用起來。

自然界的海洋溫差熱、地熱也可以用於恆定的溫差發電。隨著高性能的熱電轉換材料被開發出來,甚至汽車尾氣中的熱量,人體的體溫都可以利用。現在,已經出現可以利用我們的體溫發電的體溫電池了,它看上去像一塊手錶。

無線電波和靜電都可發電

我們周圍的空間中到處充斥著各種電磁波。許多電磁波看不見、摸不著、感受不到,但是收音機或電視機就可以感受到它們的存在。收音機或電視機中有用於調節頻道的振蕩電路,調節這些振蕩電路,讓電路的頻率與那些電磁波的頻率發生共振,就可以從電磁信號堆里收聽特定頻道的信號了。

科學家正在考慮,利用這種方式來收集這些無線電波的能量為小型電池充電。目前已經研製成功可以捕捉無線路由器信號能量的充電器。無線路由器是把多台電腦接入一個互聯網介面的橋樑,可以通過天線等無線的方式發射和接收信號。另外,還有一種低電壓接收器,可以捕捉高密度無線電波能量。將來,附帶這種充電器的手機就不用特意充電了。只是這種方式發電量很少,無法用於大功率電器。

乾燥的季節會製造靜電,令人煩惱。靜電還會揚起灰塵,損壞脆弱的電器,甚至放出火花,引燃易燃物質,招致火災或爆炸。靜電之所以會這樣,因為靜電的電壓一般很高,達到千伏以上,但是靜電的電量很少,不值得收集利用。不過現在,俄羅斯科學家發明出一種可以收集靜電的高效收集器,可以從乾燥的空氣中收集靜電,並能轉換成40伏左右的電能,用於家庭照明。這又是一個變廢為寶的事例。

生活中不缺少電能,缺少的只是發現電能的眼睛和變廢為寶的頭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科技雜誌社 的精彩文章:

飛機上的「小尾巴」是什麼?
洗衣機為什麼喜歡翻衣兜

TAG:大科技雜誌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