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腸鏡檢查發現息肉竟是早期癌變 七成腸癌是「吃」出來的

腸鏡檢查發現息肉竟是早期癌變 七成腸癌是「吃」出來的

近來,50歲張女士發現自己的排便習慣與以往發生了不同,常常一天排便好幾次。於是,張女士來到醫院就診,做了常規的腸鏡檢查。

據介紹,醫生腸鏡檢查發現張女士的直腸有腫塊,取樣活檢,一周後確診為「直腸腺癌」,這個結果讓張女士著實嚇了一跳。

直腸癌根治術與是否根治、清掃是否乾淨相關。手術越規範,與術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質量密切相關。

警惕吃出來的腸癌 息肉早發現早治療

腸鏡檢查發現息肉竟是早期癌變 七成腸癌是「吃」出來的

腸癌的發病率逐年上升,臨床上以直腸癌和結腸癌為主,而且發病有年輕化趨勢。在惡性腫瘤中,腸癌高居發病率第二位,致死率排第四位,已成為嚴重威脅我市居民健康的一大疾病。

如何應對腸道危機?

管住嘴很關鍵。「大魚大肉、高脂肪、高蛋白飲食與腸癌的發生密切相關。」據了解,腸癌實際上是一種「富貴病」,吃肉太多,攝入纖維過少,腸子蠕動慢了,導致腸管與致癌物質接觸時間長,增加了癌變的幾率。另外,促消化的膽汁酸分泌過多,也會刺激腸管粘膜,引起癌變。

腸鏡檢查發現息肉竟是早期癌變 七成腸癌是「吃」出來的

醫生還提醒,比管住嘴更重要的是要定期做腸鏡檢查。腸癌發生的第一步,通常是長腸息肉。特別是腺瘤性息肉,如果不及時治療,經過一定時間的自然發展,可能將會發生癌變。早期發現大腸息肉並將其切除,就能極大減少腸癌發生的幾率。「建議45歲起定期做腸鏡並保持每年進行大便隱血的檢查,而對於有腸病史或者家族史的人要更早進行腸鏡檢查,以警惕腸癌的發生。

腸癌有哪些預警癥狀需要引起重視?

對照這幾點趕緊自查一下。

腸鏡檢查發現息肉竟是早期癌變 七成腸癌是「吃」出來的

1.大便習慣改變,大便次數增多,或腹瀉與便秘交替出現;

2.大便帶血及粘液便;

3.大便形狀變細、變形、排便費力;

4.時有排便感,卻無大便解出,有里急後重的感覺;

5.腹部不適,隱痛或腹脹,癥狀持續存在,並有逐漸加重趨勢;

6.原因不明的貧血或體重減輕;

7.腹部可摸到腫塊,多見於右腹部,可推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腸癌學堂 的精彩文章:

央視主持人肖曉琳患癌 癌症早期的4個標誌 別後悔知道太晚
便血與痔瘡不對等 大腸癌是一大隱患 三類人別等到便血才來檢查

TAG:腸癌學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