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中國各地國家級非遺項目年畫名錄匯總

中國各地國家級非遺項目年畫名錄匯總

中國各地國家級非遺項目年畫名錄匯總

中國各地國家級非遺項目年畫名錄匯總

中 國 · 年 畫

沉靜歲月,淡忘流年

年畫是中國古代一種寓意吉祥的形象。在漫長的歲月里,隨著年節風俗的演變而衍生形成的一種中國民間特殊的象徵性裝飾藝術,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類遠古時期的自然崇拜觀念和神靈信仰觀念。中國早期的年畫都與驅凶避邪、祈福迎祥這兩個母題有著密切關係,在祈禱豐收、祭祀祖宗、驅妖除怪等年節風俗習俗化的過程中,逐漸出現了與之相適應的年節裝飾藝術。

◆ ◆ ◆

中國各地國家級非遺項目年畫名錄匯總

中國各地國家級非遺項目年畫名錄匯總

中國各地國家級非遺項目年畫名錄匯總

1 楊柳青木版年畫

時間:2006

類別:傳統美術

地區:天津市

編號:Ⅶ-1

申報地區或單位:天津市

在天津眾多的民間藝術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楊柳青木版年畫。

楊柳青木版年畫發源於千年古鎮楊柳青。明代永樂年間,京杭大運河的開通及天津漕運的興起使楊柳青成為南北商品交易的重要集散地,經濟日益繁榮。周邊地區的木版年畫藝人先後遷居楊柳青鎮,發展業務。而楊柳青鎮外盛產的杜梨木非常適宜雕版,有了這種可用的工藝材料,楊柳青木版年畫隨即興起,並日益走向興盛,出現了全鎮及周邊村莊「家家會點染,戶戶善丹青」的盛況。

由於歷史原因,楊柳青年畫曾一度衰落,抗日戰爭時期全部停業,損失最為慘重。1949年後,經過人民政府的多次搶救、搜集、挖掘、整理,楊柳青年畫又獲得了新生。

楊柳青木版年畫題材廣泛,內容豐富,構圖飽滿,寓意吉祥,雅俗共賞。它採用刻繪結合的手法,刻工精美,繪製細膩,人物生動,色彩典雅,成為我國著名的年畫品種之一。楊 柳青年畫是中國年畫藝術的代表,在中國民間文化和天津文化發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挖掘、搶救、保護楊柳青木版年畫,對天津地區民俗文化及北方年畫乃至中國美術發展狀況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第一批國家級傳承人: 霍慶順 霍慶有 馮慶矩 王文達

◆ ◆ ◆

中國各地國家級非遺項目年畫名錄匯總

中國各地國家級非遺項目年畫名錄匯總

中國各地國家級非遺項目年畫名錄匯總

2 武強木版年畫

時間:2006

類別:傳統美術

地區:河北省

編號:Ⅶ-2

申報地區或單位:河北省武強縣

武強縣是著名的民間年畫之鄉,地處冀中平原,位於河北省東南部,屬衡水市管轄。武強木版年畫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和地方特色,其豐富的內容是中國民間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

據現存資料考證,武強木版年畫產生於宋末元初,明、清兩代最為鼎盛。後因地理交通狀況的變化而逐漸衰微,民國時期的戰亂導致武強木版年畫業迅速萎縮,僅有四十餘家畫坊開門經營。20世紀40年代初,武強木版年畫藝人與晉察冀邊區的美術工作者一同創辦「冀中年畫研究社」,1947年又在此基礎上成立了「石家莊大眾美術社」,武強木版年畫由此得以復興並有所創新。1949年後,武強縣40家畫業作坊合併為武強畫廠。1985年,武強木版年畫博物館建立。1993年,武強縣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木版年畫之鄉」。

武強木版年畫製作採用傳統手工木版套印而成。在題材方面,既有傳統的人物、山水、花鳥,亦有當代現實生活及時事新聞,其中對傳統美德的宣揚表現得尤為突出。武強木版年畫有門畫、灶畫、中堂、對聯、窗花、燈方、斗方、條屏、歷畫、炕圍畫等幾十種形式,充分表達了下層平民百姓的思想感情,它在辭舊迎新的歡樂氣氛中散入千家萬戶,吉利紅火,深受廣大群眾喜愛。

隨著社會的變遷和人們生活觀念的轉變,目前武強木版年畫已面臨著人去藝絕的嚴峻形勢,搶救、保護工作迫在眉睫。

第一批國家級傳承人: 馬習欽

◆ ◆ ◆

中國各地國家級非遺項目年畫名錄匯總

中國各地國家級非遺項目年畫名錄匯總

中國各地國家級非遺項目年畫名錄匯總

3 桃花塢木版年畫

時間:2006

類別:傳統美術

地區:江蘇省

編號:Ⅶ-3

申報地區或單位:江蘇省蘇州市

桃花塢木版年畫產生於明代,當時在蘇州七里山塘和閶門內桃花塢一帶有數十家畫鋪,年產量多達數百萬張,故以桃花塢為名。

桃花塢木版年畫盛於清代雍正、乾隆年間,最繁盛時期有張星聚、張文聚、魏宏泰、呂雲林、陸福順、陸嘉順、墨香齋、張在、泰源、張臨、季祥吉等畫鋪,稍後出現的王榮興、陳同盛、陳同興、吳錦增、吳太元、鴻雲閣等畫鋪在當時亦有不小的影響。桃花塢木版年畫曾流行江蘇、上海、浙江等處,遠銷湖北、河南、山東各地,併流傳到國外,日本的浮士繪等版畫藝術受其影響甚大,英國、法國、俄羅斯、德國等亦有桃花塢木版年畫作品收藏。

桃花塢木版年畫的畫、刻、印分為三大譜系,在長期的創作、生產實踐中,身懷絕技的老藝人各自摸索出了獨特的經驗,形成了一整套特殊的工藝製作程序。

桃花塢木版年畫製作一般分為畫稿、刻版、印刷、裝裱和開相五道工序,其中刻版工序又分上樣、刻版、敲底和修改四部分,其主要工具為「拳刀」,同時以彎鑿(剔空)、扁鑿、韭菜邊、針鑿、修根鑿、扦鑿、水缽、鐵尺、小棕帚等工具配合使用。套色印刷亦有一套程序,主要包括看版、沖色配膠、選紙上料(夾紙)、摸版、扦紙、印刷、夾水等步驟。

桃花塢木版年畫繼承了宋代的雕版印刷工藝,兼用人工著色和彩色套版,以門畫、中堂、條屏為主要形式,題材多為祈福迎祥、驅凶避邪、時事風俗、戲曲故事等。

近三十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桃花塢木版年畫的實用功能大大減弱,而純粹的觀賞功能反倒有所提高。市場的變化影響到桃花塢木版年畫中傳統技藝的留存,現代印刷技術的發展給傳統木版年畫的手工製版和印刷技巧造成巨大衝擊。在此情勢下,桃花塢木版年畫的畫鋪越來越少,傳統雕版技藝和染色印刷技術的傳承也越來越困難,急需搶救、保護。

第三批國家級傳承人:房志達

第五批國家級傳承人:王祖德

◆ ◆ ◆

中國各地國家級非遺項目年畫名錄匯總

中國各地國家級非遺項目年畫名錄匯總

中國各地國家級非遺項目年畫名錄匯總

4 漳州木版年畫

時間:2006

類別:傳統美術

地區:福建省

編號:Ⅶ-4

申報地區或單位:福建省漳州市

漳州木版年畫主要流傳於漳州的薌城區和閩南、嶺南一帶,並遠銷台灣、香港和東南亞等地。

宋代福建的刻書業開始興盛,迅速帶動了民間版畫刻印技術的發展。明清兩代,漳州 木版年畫開始流行,漳州月港的興起給木版年畫的外銷帶來了有利條件。20世紀初,漳州聯子街、香港路、台灣路一帶集中了大批年畫店,直至50年代尚有八九家存在。

繁多的民間民俗活動是漳州木版年畫業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漳州民間木版年畫的主要題材有辟邪消災、祈求吉祥、歷史戲文故事及裝飾圖案等。漳州年畫中以門畫居多,門畫又分粗、幼神及文、武神等種類。粗神指以大紅或朱紅紙為底印製的門畫;幼神指直接以本色紙印製,而人物背景上自行調色套印淡紅色的年畫;文神指畫面人物沒有騎馬或插旗的年畫;武神年畫與文神相反,畫面上人物一般要騎馬或插旗。

漳州木版年畫先在木質平板上鐫刻畫稿(分色版和墨線版),而後以短版法套印於紙上。雕版分陽版和陰版兩種,印製「幼神」人物背景色(紅)的版為陰版,這種陰版的刻法和用法為全國所獨有。雕版上所有線條和色塊的邊緣都是向外傾斜的,這便於印製時調節水分。印製時採用版套印,先色版後黑線條版,畫面效果十分明朗。版材多選梨木,也採用相思木、紅柯木、石榴木等,紙張全部採用閩西紙,如龍岩的福書紙,長汀、上杭、古田的玉叩紙,清流的錫皮紙等。漳州木版年畫作坊有「紅房」和「黑房」之分,「黑房」專指印製文字書籍的作坊,「紅房」則專指印製年畫的作坊。作坊老闆一般兼任畫稿和刻版工作,或二者居一,也用僱工干雜活。清末的顏氏作坊在兼并小作坊的過程中聚集了一大批前代舊版和同代新版,各種版本比較齊全。1957年,顏氏後代顏鏡明將作坊和店產全部捐給政府,自己改業行醫。

隨著社會變革的深入,傳統意識逐漸消除,民間民俗活動因之而發生變化,依託於地方民俗的漳州木板年畫觀賞性增強,而趨吉避邪的實用性減弱,由此造成年畫市場的蕭條。隨著原來民間年畫市場的萎縮,從事漳州木板年畫生產的人員大大減少。若不儘快制訂具體措施加以搶救、保護,漳州木板年畫的製作技藝難免要走向消亡。

第五批國家級傳承人: 顏仕國

◆ ◆ ◆

中國各地國家級非遺項目年畫名錄匯總

中國各地國家級非遺項目年畫名錄匯總

中國各地國家級非遺項目年畫名錄匯總

5 楊家埠木版年畫

時間:2006

類別:傳統美術

地區: 山東省

編號:Ⅶ-5

申報地區或單位:山東省濰坊市

楊家埠木版年畫是流傳於山東省濰坊市楊家埠的一種民間版畫。明代隆慶二年後,楊家埠年畫藝人創立了「恆順」、「同順堂」、「萬曾城」、「天和永」等四家畫店。清代乾嘉年間,楊家埠木版年畫開始興盛,至咸豐年間達到鼎盛,一時間,當地出現了畫店百家、畫種上千的盛況,年畫人才輩出,楊家埠木版年畫曾行銷大半個中國。1949年後,因戰亂而一度蕭條的楊家埠木版年畫枯木逢春,重新煥發了生機。1952年,楊家埠木版年畫印製780萬張。1979年,原濰縣政府成立了楊家埠木版年畫研究所,專門對楊家埠木版年畫進行挖掘整理、研究創新。

楊家埠木版年畫製作方法簡便,工藝精湛,色彩鮮艷,內容豐富。每年春節年畫題材都會更換一次,許多新思想、新事物出現之後,馬上就能夠在年畫中反映出來,對社會的進步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另外,楊家埠木版年畫還間接地記錄下了中國民居和民間社會生活的情況,對於中國古代文化的研究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第一批國家級傳承人: 楊洛書

◆ ◆ ◆

中國各地國家級非遺項目年畫名錄匯總

中國各地國家級非遺項目年畫名錄匯總

中國各地國家級非遺項目年畫名錄匯總

6 高密撲灰年畫

時間:2006

類別:傳統美術

地區:山東省

編號:Ⅶ-6

申報地區或單位:山東省高密市

山東省高密市姜庄的撲灰年畫亦稱「民間寫意畫」,作畫時先用柳枝燒制的炭條打好草稿,然後用毛筆勾描,再用白紙拓印,一稿可拓撲多張,「撲灰」由此得名。撲灰後的畫稿還要加以手繪,經多道工序後才能成畫。

撲灰年畫相傳形成於明代成化年間,初時一些民間畫工臨摹廟宇壁畫出售,因為臨摹需要大量底稿,故在傳統民間壁畫底稿「撲粉」拓印法的基礎上形成了「撲灰」拓印法。「撲粉」和「撲灰」最大的差別並不在於材料的運用,而在於「撲粉」是使用現成的粉本(即樣本),而「撲灰」則需要先對原作加以臨摹。「撲粉」是直接印製,用一次印一次,「撲灰」是一次摹仿多次印製。因為有了臨摹這一程序,故撲灰年畫在發展過程中極善於吸收各種繪畫因素和造型風格,以適應人們的審美趣味。清初撲灰年畫吸收了文人畫的藝術因素,嘉慶年間又對天津楊柳青、濰縣楊家埠兩種木版年畫的技術進行了吸收與改造,逐漸形成具有濃郁地方風格的年畫派系。咸豐年間高密湧現出一大批年畫制手,出現了「老抹畫」、「紅貨」兩個主要流派。

撲灰年畫的製作特點使其無法脫離傳統的手工撲拓、繪製技藝,由此造成製作周期長、工藝講究、產量有限的特點,這樣撲灰年畫便無法與製版印刷的新年畫技術競爭市場,至光緒年間整個行業開始衰落。時至今日,撲灰年畫技藝在高密地區的傳承已是後繼無人。作為一個獨特的年畫品種,反映了社會文化和風土人情,保存了中國民間繪畫的傳統技能,有必要對之進行搶救和挖掘。

第一批國家級傳承人:呂臻立

◆ ◆ ◆

中國各地國家級非遺項目年畫名錄匯總

中國各地國家級非遺項目年畫名錄匯總

中國各地國家級非遺項目年畫名錄匯總

7 朱仙鎮木版年畫

時間:2006

類別:傳統美術

地區:河南省

編號:Ⅶ-7

申報地區或單位:河南省開封市

河南省開封市位於豫東平原。據《東京夢華錄》記載,北宋時距開封城南二十多公里的朱仙鎮就已有了木版年畫。明清兩代,朱仙鎮的木版年畫十分興盛,作坊最多時達三百餘家。清末民初朱仙鎮木版年畫開始衰落,大多數作坊遷回開封市內,於是開封又成為朱仙鎮木版年畫的生產與銷售中心,城內出現了「天成」、「雲記」、「匯川」等名噪一時的老字號年畫作坊。1949年後,開封市先後成立了開封年畫社、河南朱仙鎮木版年畫社等團體機構,對木版年畫的傳統工藝進行挖掘、整理。

朱仙鎮木版年畫十分講究用色,以礦物、植物作原料,自行手工磨製顏料,磨出的顏料色彩十分純凈,以之印製的年畫明快鮮艷,久不褪色,構圖飽滿勻稱,線條簡練粗獷,造型古樸誇張,藝術風格獨特。年畫題材多源於膾炙人口的民間故事、神話傳說和戲曲等,種類繁多,形象生動。

現在開封已挖掘、整理出年畫老版二百二十餘塊,重新印製歷史老版年畫三百多套,並編印了《開封朱仙鎮木版年畫精選》、《朱仙鎮木版年畫珍藏本》、《朱仙鎮木版年畫故事集》等,為保護傳統木版年畫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但是,目前大多數老藝人年事已高,其技藝無人傳承,特別是傳統的礦、植物顏色磨製方法已鮮為人知,如不及時加以保護,朱仙鎮木版年畫製作技藝很可能會徹底消亡。

第一批國家級傳承人:郭泰運

第五批國家級傳承人:任鶴林

◆ ◆ ◆

中國各地國家級非遺項目年畫名錄匯總

中國各地國家級非遺項目年畫名錄匯總

中國各地國家級非遺項目年畫名錄匯總

8 灘頭木版年畫

時間:2006

類別:傳統美術

地區:湖南省

編號:Ⅶ-8

申報地區或單位:湖南省隆回縣

灘頭木版年畫是湖南省惟一的手工木版水印年畫,以濃郁的楚南地方特色自成一派。灘頭鎮地處湖南省隆回縣東南部,此地民風古樸淳厚,習俗獨特,歷史上曾出現過造紙村,雕刻村,色紙、花紙、香粉紙巷和年畫街,手工業十分發達,且分工明確,相互配套。灘頭自古巫風熾盛,民間祭祀活動甚為流行,用於祭祀的紙馬品種繁多,其製作工藝與後來的灘頭木版年畫有著內在的傳承關係。據《隆回縣誌》載,灘頭木版年畫有三百多年的歷史,而據民間口傳歷史資料,灘頭最初的木版年畫作坊是明末清初時綽號「王猴子」的王東元所辦,曾印製過《秦叔寶》、《尉遲恭》等十餘種年畫。道光年間,胡奇甫開辦「和順昌」年畫作坊,增加了《桃園結義》等新品種。同治年間,灘頭木版年畫已行銷全國。20世紀初,灘頭木版年畫生產達到全盛,有年畫作坊108家,年產年畫三千多萬份,銷往江南各省及東南亞一帶。1949年後,灘頭木版年畫被當作封建迷信品加以禁止,1958年恢復生產,1966年後再次受到摧毀,1979年重新恢復生產。1984年,灘頭鎮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現代民間繪畫之鄉」。1994年,灘頭木版年畫被文化部授予「中國民間美術一絕銀獎」。2003年,在中國首屆文物仿製品暨民間工藝品大展中,灘頭木版年畫獲中國傳統工藝品金獎。

灘頭木版年畫從造紙到成品所有工序都在灘頭當地完成,形成了一個完善的生產系列,這在全國年畫製作中較為鮮見。傳統的灘頭木版年畫有四十多個品種,分為門神畫像、寓意吉祥、戲文故事三大類,在灘頭木版年畫的工藝中,蒸紙、托膠、刷粉等傳統工序均為灘頭所獨有,「開臉」也是有別於他處年畫的獨特技藝。灘頭木版年畫的製版難度在於線板雕刻,在這方面「高福昌」年畫作坊的「陡刀立線」技術很有名,其行刀角度一致,使用均勻的暗勁,轉折、交叉處穩當不亂,完全靠感覺和技巧把握。

如今,歷經三百多年風采依然的灘頭木版年畫已經遠涉重洋,成為英、美、日等多國大型博物館的珍藏。但近年來灘頭木版年畫市場急劇萎縮,作坊入不敷出,藝人紛紛改行,只剩兩家年畫作坊還保留著門面,其中「金玉美」也基本停產,「高臘玫」只能勉強支撐,年產量不足五萬張,作坊主人的子女無一繼承祖業。灘頭木版年畫或毀壞或流失,有不少技藝已經失傳,亟待搶救、保護。

第一批國家級傳承人:鍾海仙 李咸陸

第四批國家級傳承人:高臘梅

第五批國家級傳承人:鍾建桐 劉國利

◆ ◆ ◆

中國各地國家級非遺項目年畫名錄匯總

中國各地國家級非遺項目年畫名錄匯總

中國各地國家級非遺項目年畫名錄匯總

9 佛山木版年畫

時間:2006

類別:傳統美術

地區:廣東省

編號:Ⅶ-9

申報地區或單位:廣東省佛山市

佛山市位於廣東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腹地,東倚廣州,毗鄰港澳,地理位置十分優越。早在宋元時期,廣州、佛山一帶已流行刻繪門神的習俗。這類門神早期直接在門板上手繪刻畫,後來另置木板繪刻,大量複印,製成木版年畫行銷於市,供人張貼。

佛山木版年畫的生產興盛於清代乾嘉年間,20世紀30年代後漸次蕭條。以技藝劃分,佛山木版年畫包括原畫、木印、木印工筆三種類型;以題材劃分,則有門畫、神像畫和歲時風俗畫三種類型,其主要功用為祭祀、祈福和裝飾環境,體現了人們驅邪納福的願望。

佛山木版年畫為當地活動中的一種特殊的形式,反映著佛山本地文化的歷史根源以及佛山傳統民間繪畫和印刷工藝的一些基本情況。

目前佛山木版年畫的傳承人僅剩馮氏一家,現急需採取有力的保護措施讓這一富有價值的年畫製作工藝繼續延續下去。

第一批國家級傳承人:馮炳棠

◆ ◆ ◆

中國各地國家級非遺項目年畫名錄匯總

中國各地國家級非遺項目年畫名錄匯總

中國各地國家級非遺項目年畫名錄匯總

10 梁平木版年畫

時間:2006

類別:傳統美術

地區:重慶市

編號:Ⅶ-10

申報地區或單位:重慶市梁平縣

重慶市梁平縣的梁平木版年畫屬於民間美術梁平「三絕」(竹簾、年畫、燈戲)之一,至今約有三百年的歷史。

梁平木版年畫的內容大體可分三類,一是門神,主要有《將帥圖》、《立刀頓斧》、《加官晉爵》、《揚鞭》、《五子登科》等作品;二是神話傳說,主要有《老鼠嫁女》、《麒麟送子》等作品;三是戲曲故事,主要有《四郎探母》、《踏傘》、《鍾馗嫁妹》等作品。梁平縣也生產各種類型的花箋、花紙和門畫。在年畫等的繪製技法上不僅繼承了傳統水印木板年畫的工藝流程和川派雕刻技術,也吸取了徽派、金陵派的雕版套色技術,還運用西洋繪畫中的焦點透視,巧施陰陽(明暗畫法),區分遠近;其構圖飽滿簡潔,人物誇張變形,色彩對比強烈,動靜處理得當,造型古樸粗獷,使人過目難忘。

清代,梁平木版年畫便已「馳名京省處」,暢銷東南亞。20世紀三四十年代,又被蘇聯、美國和法國等地的博物館收藏,由此蜚聲中外。20世紀末,《中國美術全集》、《中國民間美術全集》、《三峽民間藝術》和《民間年畫》等大型畫冊中都收錄了傳統的梁平木版年畫。隨著現代社會環境的轉變,民間習俗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此背景下,梁平木版年畫逐漸淡出人們的生活,部分年畫和雕版珍品散落民間,一些傳承人先後去世,年畫技藝後繼乏人,瀕臨滅絕,急需進行搶救和保護。

第五批國家級傳承人: 徐家輝

◆ ◆ ◆

中國各地國家級非遺項目年畫名錄匯總

中國各地國家級非遺項目年畫名錄匯總

中國各地國家級非遺項目年畫名錄匯總

11 綿竹木版年畫

時間:2006

類別:傳統美術

地區: 四川省

編號:Ⅶ-11

申報地區或單位:四川省德陽市

綿竹市地處四川盆地西北邊緣,盛產竹子,其中最為著名的綿竹是造紙的上好材料。綿竹木版年畫技藝主要分布在綿竹市城區劍南鎮和北部的拱星鎮、清道鎮、新市鎮、孝德鎮等地。

綿竹龍門山中段與成都平原北部連接,成都自唐以來便是國內雕版印刷的中心,綿竹受其影響,相傳在宋代已有木版年畫生產。據口述資料,清代乾嘉年間,綿竹有年畫從業人員九百餘人,大小規模不一的作坊三百多戶,年產包括門畫、斗方、屏堂、雜條、拓片、案子在內的年畫一千二百多萬幅,遠銷雲南、貴州、陝西、青藏、兩湖及四川省內各地。綿竹木版年畫的題材除傳統的門神畫以外,還涉及戲曲故事、山水花鳥、寫景紀實、吉祥圖案等。綿竹各地年畫製作有專業分工,城區偏重拓片、雜條、斗方、案子,併兼及門畫;清道鄉偏重彩色清水大袍;遵道鄉偏重美人、娃娃戲,如此等等。綿竹木版年畫興盛時,出現了行會組織「伏羲會」,自發對年畫產品進行評議。20世紀初,綿竹木版年畫開始衰落,此後日趨蕭條,休業者眾。

綿竹木版年畫與地方習俗緊密聯繫在一起,僅張貼就有許多規矩,不能違背。畫中種種圖像亦有不同的象徵與解釋,和圖像一起反映或呈現在各種民俗儀式中。明清時,除神佛題材外,綿竹木版年畫中已大量出現戲曲題材,綿竹的畫師根據川劇劇目繪製年畫,創作出《白狗爭鳳》、《五子告母》等作品。從體裁論,綿竹木版年畫有「紅貨」和「黑貨」之分,「紅貨」是指彩繪年畫,「黑貨」是指以煙墨或硃砂拓印的木版拓片。

綿竹木版年畫製作包括起稿、刻版、印墨、施彩、蓋花等工序。其藝術特點一是手工彩繪,同一張版因不同的手繪,效果不一;二是對稱性構圖;三是運用色相和色度對比,尤善用金色(如瀝金、堆金、貼金)。但比較而言,最見特色的還是「填水腳」(指用剩餘顏料塗抹的一種樣式)。

清代乾隆以後,綿竹木版年畫代出名師,從未間斷,現在這一技藝的主要傳承人有李方福、陳興才等。20世紀50年代以後,綿竹木版年畫在多次政治運動中受到毀滅性的打擊,不少傳承人被剝奪了繪畫的權利,古版亦遭破壞。近20年來,年畫的製作與生產雖已恢復,但市場開始萎縮,因此有的傳承人賣版子毀筆,不再從事年畫製作。

第一批國家級傳承人:陳興才

第五批國家級傳承人:李芳福

◆ ◆ ◆

中國各地國家級非遺項目年畫名錄匯總

中國各地國家級非遺項目年畫名錄匯總

中國各地國家級非遺項目年畫名錄匯總

12 鳳翔木版年畫

時間:2006

類別:傳統美術

地區:陝西省

編號:Ⅶ-12

申報地區或單位:陝西省鳳翔縣

位於陝西省關中平原西部的鳳翔縣,是我國知名的木版年畫產區。據鳳翔縣南肖里村邰氏祖案記載,明正德二年前,邰氏家族已有八戶從事年畫生產,至今已傳承延續了20代。至1950年,鳳翔木版年畫尚有六百九十多種,分門畫、十美畫、風俗畫、戲劇故事畫、神碼畫五大類,最盛時年產銷量達600萬張。鳳翔木版年畫全以手工雕版,土法印製,局部手繪染填,套上金銀二色,色彩對比強烈,造型飽滿誇張,保留了古版年畫古樸自然的藝術風格。它數百年間流行於陝、甘、寧、青、川廣大地區,深受民眾喜愛。

20世紀六七十年代,鳳翔年畫瀕於滅絕。1978年後,「西鳳世興畫局」第三代傳承人邰怡,主持成立了鳳怡年畫社,對流散民間的版畫古樣進行挖掘、整理、研究和複製,重新恢復了鳳翔木版年畫這一古老的民間傳統藝術。1984年後,邰怡長子邰立平接主鳳怡年畫社,繼續為搶救、保護鳳翔木版年畫而不斷奮鬥。經過邰立平的努力,《鳳翔木版年畫選》兩卷冊得以整理出版。陝西省文化廳、陝西省文聯和陝西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曾授予「西鳳世興畫局」第二、三、四代主持人邰世勤、邰怡、邰立平「陝西民間年畫世家」的稱號。

目前西北地區能夠製作年畫的只有為數不多的幾個人,而能從事創作及研究的只有邰立平一人,鳳翔邰氏木版年畫的傳承和延續正面臨著危機,亟待搶救和保護。

第一批國家級傳承人:邰瑜 邰立平

中國各地國家級非遺項目年畫名錄匯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