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以色列——他本是祖國的驕傲,卻活成了「賣國賊」

以色列——他本是祖國的驕傲,卻活成了「賣國賊」

這是城君原創的第1105個城市故事

音樂廳里,

一個交響樂團正在演出。

舞台左方的一個小提琴手,

在停奏空隙抬頭,

剛好與對面的大提琴手四目相對。

兩人在眼神交接時有點躲閃,

急忙地望回指揮家,

演奏繼續。

巴勒斯坦和以色列,

倆國的衝突長期佔據國際新聞,

此刻,他們的樂手竟然同台演出。

這一切,

都歸功於他們面前的指揮家——

丹尼爾·巴倫博伊姆。

這位出生於阿根廷,

長於以色列的猶太人,

是一個音樂奇才。

擁有鋼琴和指揮台的兩棲生涯,

能做到的人確實不少,

但像巴倫博伊姆那樣,

做得如此完美和徹底的,

全世界少有。

他5歲學琴,

18歲步入世界級鋼琴家行列,

20歲接觸指揮後,

僅花了13年,

便成為了世界一流指揮家,

指揮過幾乎所有世界頂級樂團。

以色列是他的家鄉,

他也把自己當作以色列人,

但在他57歲那年,

堅持用自己的指揮棒,

挑戰猶太人的禁忌。

在反猶主義依然存在的年代,

在有著57%猶太人的家鄉面前,

他演出了一首瓦格納的作品。

直到今天,提到瓦格納,

以色列人民依然情緒激憤。

那是希特勒最喜歡的作曲家,

從骨子裡鄙視猶太音樂。

瓦格納的音樂一響起,

猶太觀眾就會回憶起,

納粹大屠殺帶來的恐怖歲月。

在倖存者聽來,

這就是屠殺時的伴奏曲。

以色列人對巴倫博伊姆的攻擊,

持續了幾個月之久。

文化部禁止他的演出,

祖國人民抵制他。

可這位音樂家卻毫不在意,

覺得自己並沒有做錯:

「瓦格納是一名反猶主義者,

但他的音樂卻不是。」

巴倫博伊姆繼續著挑戰,

跑到死對頭那裡創立音樂學院,

甚至接受了巴勒斯坦公民身份和護照。

他帶著自己創立的「西東合集樂團」,

在2005年完成了一項創舉。

他讓以色列的音樂家,

首次踏上了巴勒斯坦的土地,

這本是一場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以巴之間,

豎立著一堵高達8米,

長達700公里的隔離牆。

因為這堵牆的存在,

巴勒斯坦有2300多人流離失所。

這些難民每日出行,

都要在以軍檢查站遭受侮辱和刁難。

東西兩邊的仇恨,

漸漸堆得比高牆還高。

巴倫博伊姆卻始終相信,

以色列與巴勒斯坦之間的紛爭,

是可以放在一個譜架上,

用音樂來解決,

這也是樂團的意義所在。

西東合集樂團取名自歌德的一部詩集:

「明智之人,必會覺察,

西東兩地,不可分離。

平衡兩者於心,為我所讚賞。」

化干戈為玉帛,

這正是巴倫博伊姆的夢想。

在他的努力下,

老死不相往來的兩地青年們,

開始肩並肩坐在同一聲部中,

嘗試用音樂進行對話。

儘管夢想美好,

但人們的質疑卻沒有休止。

即便他被巴勒斯坦政府授予榮譽公民身份,

當地的人民仍然曲解他;

而在以色列人眼裡,

他也早已是「叛國賊」;

在猶太同胞當中,

也沒有什麼好的名聲。

在耶路撒冷的露天咖啡廳,

他和妻子曾被飛來的沙拉砸中。

可悲的是,

連他自己都不知道,

扔沙拉的,

究竟是以色列人,

還是巴勒斯坦人。

這位音樂天才,

就像既喜歡吃甜湯圓,

又喜歡吃鹹湯圓的人,

遭受兩邊的歧視。

面對這樣的窘境,

他卻自我解嘲道,

只要雙方都不滿意,

他所做的便是正確的。

或許巴勒斯坦的孩子,

不會因為在他那裡學習音樂,

便會停止向以色列投擲石塊。

但至少在練習樂器的時間裡,

他們沒有閑暇產生那些激進的想法。

音樂的時光,和諧美好。

本文部分圖片來源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那一座城 的精彩文章:

泰國—12位少年驚魂18天,小山洞裡的世界級大營救
當年看《衝上雲霄》,想在這個機場里談戀愛!

TAG:那一座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