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剛上戰場的愣頭青怎麼生存下來的?林彪戰術「大道至簡」

剛上戰場的愣頭青怎麼生存下來的?林彪戰術「大道至簡」

文|白孟宸

從1947年3月,東北人民解放軍連續發動夏季、秋季和冬季攻勢,收復城市77座,擴大解放區30.7萬平方公里。至此東北97%以上的土地和86%以上的人口獲得解放。3月8日美國駐南京大使館在給美國國務院的報告中哀嘆:「為(南京)政府孱弱的控制力所及的地方,在滿洲只佔1%。」解放區的農業播種面積達到1億畝以上,掌握了大批的工礦企業,鐵路里程突破1萬公里,佔東北鐵路總里程的95%。

在冬季攻勢結束後,東野主力大部位於瀋陽、長春之間,兩個縱隊位於瀋陽、錦州間,1個縱隊插到唐山、昌黎附近。各部隊以「大兵團、正規化、攻堅戰」,和「練好兵,打長春」的口號進行了較長時間的修整和軍政訓練。廣大指戰員的政治覺悟和戰術、技術水平有所提高,特別是攻堅能力得到提升。

東野在1947年攻勢中已經很好地開展了步兵技戰術訓練。林彪提出的「六大戰術原則」,即「一點兩面、三三制、三猛戰術、三種情況三種打法、四快一慢、四組一隊」。本質上是以最簡練又最直白的語言,向沒有接受過正規軍事教育的基層指揮員普及組織進攻的各種軍事原則。具體來看,基本是向營連級指揮員介紹如何組織進攻,「一點兩面」是講如何在進攻中部署,要講究攻其一點,預先為敵讓開逃跑的道路,誘使敵人潰逃。同時「一點兩面」也並不是教條地要求必須這麼布置,指揮員可以在經驗豐富,對戰術原則有了較深理解和認識後,自行根據敵我及環境來臨機處置。「三猛」就是「猛打、猛衝、猛追」,是講進攻和追擊必須要迅猛,不給敵人以可乘之機,避免因為指揮員舉棋不定,貽誤戰機。為了避免指揮員過度追求速度,林彪又提出了「三種情況三種打法」和「四快一慢」,「三種情況」指敵人分別處於防禦、退卻和要退卻不退,三種打法則是根據敵人這三種情況,結合敵人的情況和特點,提出遇敵人已經組織防禦,則不打莽撞仗,要在偵察敵情後妥善組織進攻;遇到喪失防禦意志,選擇退卻的敵人,要打莽撞仗,以大膽迅猛的攻擊分割打亂敵人的組織,徹底擊潰敵人的士氣;對於要退卻不退,處於舉棋不定的敵人,一方面要大膽攻擊,同時也要防止敵人使詐,因此講究半打莽撞仗,以攻擊迫使敵人退卻。「四快一慢」則是具體到作戰行動,提出準備要快、行動要快、擴大戰果要快、追擊要快,但是攻擊準備,總攻開始要慢,要給自己留足準備時間。這裡的慢,並不是讓指揮員和部隊無所事事,而是具體要求以連排為單位,組「火力組」「支援組」「爆破組」「突擊組」,這四個組組成突擊隊。

那麼「三三制」是什麼呢?是具體到班組的戰鬥隊形和編排原則。每個班要分為三個以上戰鬥小組,每組3—4人,人員配置上也要依照「三三制」,戰鬥骨幹、新兵和解放戰士各佔三成,作戰時根據突擊或後撤,小組內和小組間都要組成三角隊形,互相掩護,又保隊形疏開,避免蝟集一處遭到敵人火力集中殺傷。

由此可見,林彪提出的「六個戰術原則」,全面地介紹了連排班組在編組和作戰上的各種原則,用詞言簡意賅,容易記憶和理解。事實上,這就是林彪寫給當時我軍基層大批從戰鬥骨幹走上指揮員崗位的老兵新官的「兵法」。我軍歷來強調官兵一致,因此基層指揮員大多是從普通戰士依靠戰功贏得上下級承認,得以被拔擢為指揮員。這樣的指揮員打仗時敢打敢拼,個人技戰術水平紮實,戰士們佩服。但美中不足是文化水平普遍不高,沒有接受過系統而正規的軍事教育,打起仗來喜歡衝到第一線,容易不自覺的放棄指揮位置。因此抗戰和解放戰爭時期,經常出現當營連主官受傷無法指揮時,指揮員身邊的文書和通訊員反而比一線的排長更適合臨機指揮,因為文書和通訊員跟隨指揮員時間長了,耳濡目染下對指揮有了一定心得,而班排長大多習慣沖在前面,大局觀反而較差。根據我軍基層指揮員的這些特點,林彪結合以往的經驗,總結了通俗易懂的六個戰術原則,要求東野逐級學習。所謂兵法,通常有兩類,一類是《孫子兵法》和《戰爭論》這種將戰爭和指揮上升到哲學高度,適合對戰爭和指揮有豐富經驗的高級指揮員學習。而林彪六個戰術原則,則更類似「科普讀本」或者「用戶指南」,言簡意賅,有針對性,沒有多少經驗和體會的新指揮員,也能夠聽懂,作戰時先遵照執行,積累了經驗後再融會貫通,舉一反三。這也體現了林彪打仗「算計」「精細」的特點,他歷來不喜冒險,更不願讓基層指揮員用寶貴兵力去「交學費」。從這個角度上講,當年東野說「跟著林總走,保管打勝仗」,並不是溢美之詞。

「六大戰術原則」是符合東野以參加過抗日戰爭的我軍老兵為骨幹,大量吸收翻身農民參軍的兵員特點的。在東北解放戰爭初期,我軍曾一度陷入快速擴軍的怪圈,例如首先打出關外的八路軍是李運昌將軍的冀熱察軍區部隊。開國少將曾克林和唐凱這對好搭檔帶著隊伍很快獲得了蘇軍的支持,開始接收投降日軍的裝備,部隊很快由4000人擴充到上萬之眾。但這些部隊沒有得到訓練,其中大量是曾在偽軍服役的老兵油子。結果在1946年的戰鬥中很多部隊整建制投降或叛逃。

隨後東北民主聯軍開始系統性的根據地建設,用抗戰的老辦法,通過積少成多的方式,在大量小規模戰鬥中鍛煉新老結合的部隊。林彪的六大戰術原則,很多是從四平等幾次失敗中總結出來,著眼點是我軍普遍教育水平有限,軍事經驗參差不齊。像「三三制」作為最基本的戰術編組,便於剛上戰場的愣頭青們跟隨戰鬥小組長首先學習如何在戰場上生存下來,再依靠積累經驗逐漸成為優秀的士兵。

而同時期國民黨軍在擴軍和訓練方面,繼續犯著抗戰時期的錯誤。美械部隊雖然吸收東北的青年學生參軍,獲得了一批具有文化素養的骨幹,但卻無法從東北老百姓中吸收新的戰鬥兵員。而其他部隊與抗戰時期的國軍一樣,在徵兵和訓練中採用原始而野蠻的手段,結果新兵除了感受到屈辱,並沒有學到戰場生存需要的知識和技術。相比之下,林彪的六個戰術原則看似簡單通俗,實際上卻蘊含著「大道至簡」的智慧。

同時作為一名黃埔軍校的畢業生,林彪和東野其他指揮員也很善於辦高大上的軍校。延安炮校的主體轉往東北後繼續為東野培養的大批炮兵人才,這些人才是東野在搜羅和繳獲美式、日式炮械後能迅速將其變為戰力的根本。東北老航校等院校也成為我軍多支技術兵種院校的起點。從這個角度來看,東北野戰軍的培訓能力,實在不是東北的幾十萬國民黨軍所能媲美的。

該內容為騰訊獨家合作內容,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家人文歷史 的精彩文章:

蘇聯「原子坦克」真的能在核爆中心作戰嗎?防禦近乎完美
英式犯罪優雅,美國推理小說直接,中國偵探劇只是換個職業談戀愛

TAG:國家人文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