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究竟什麼是人工智慧?高智商的機器人就是人工智慧了嗎?

究竟什麼是人工智慧?高智商的機器人就是人工智慧了嗎?

兩千多年來,西方思想家一直將情感與認知分離開來——情感是這兩兄弟中處弱勢的那一個。認知有助於解釋時空的本質,並將人類送上月球。情感可能會拯救草原上的母獅,但它也會讓人類以令人不安的頻率做出非理性行為。

在創造智能機器人的過程中,設計師傾向於專註建造智能機器人純粹的理性和認知能力,完全忽略情感,或者只包含必要的情感,這確實非常誘人,但如果沒有情感來幫助確定物體和行為的個人意義,那我懷疑真正的智能是否真的存在——不是那種在國際象棋或圍棋比賽中擊敗人類對手的智能,而是我們人類所認可的那種智能。雖然我們可以將某些行為稱為「情感」或「認知」,但這其實是語言的捷徑罷了,這兩者不能分開。

首先,什麼才是複雜、聰明的行為?想像一組機器人在火星執行任務。為了更明智地行動,這些機器人不能僅僅在拍攝環境照片和收集污垢和礦物樣品上浪費時間。他們需要知道如何到達目標目的地,並在最直接的路徑受阻時想出替代策略。如果時間緊迫,機器人團隊必須知道哪些材料更重要,並優先考慮收集這些材料作為考察的一部分。

因此,智能的一部分意味著能夠在各種條件和環境下自主運作。而情感在這裡是有幫助的,因為它可以作為代理人拼湊出最重要的信息。例如,情緒可以在行動和決策中灌輸一種緊迫感。想像一下,在一天最熱的時候,你開著一輛不靠譜的汽車穿越一片沙漠。如果車子壞了,你需要的是快速修復汽車,好讓你到下一個城鎮,而不是一個可能是完美的,但是需要更多時間的解決方案。在現實世界中,通常所需要的只是一個「好的」結果,但是如果沒有外部的壓力去察覺一個「有壓力的」情況,一個機器人可能會花費很長時間去尋找最佳的解決方案。

大多數關於機器人情感的建議都涉及到添加一個單獨的「情感模塊」——某種附加的情感架構,可以影響其他能力,如感知和認知。這樣做的目的是讓機器人能擁有一組豐富的特質,例如動作的緊迫性或面部表情的含義。這些屬性可以幫助確定一些問題,例如哪些視覺對象應該首先被處理,哪些記憶應該被回憶,以及哪些決定將導致更好的結果。

但來自行為和腦科學的研究表明,情緒不僅僅是「標準」認知之上的「附加特徵」。相反,它是我們認知機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我實驗室的一項實驗中,人們在掃描儀里觀看速度很快的房屋或摩天大樓圖像的視頻。他們必須確定視頻中出現了哪些場景,這是一項非常困難的任務。然後我們引入了情緒操控的元素。在觀看視頻之前,一半的參與者在觀看一系列摩天大樓時受到了輕微的電擊;而另一半人則觀看了一系列的房屋,同時也受到了同樣輕微的電擊。這就是所謂的經典條件反射,將最初的中性刺激(一幅難以描述的圖片)與不愉快的刺激(點擊)的情感意義聯繫起來。

結果是:觀看摩天大樓被電擊的參與者更善於探測摩天大樓;相反,那些觀看房子被電擊的參與者則更善於察覺到房子。在每一種情況下,視覺皮層對刺激類型(房子或摩天大樓)的反應都更強烈。本研究表明,感知並不是僅僅反映外部世界的被動過程。相反,它涉及到了了解對象的重要性,並決定如何處理對象。視覺從來都不是中立的,它總是承載著情感意義。

正是大腦的結構,以及它的短期和長期聯繫,使得這些特性得以顯現。情緒不是來自於單一區域的局部計算,比如扁杏仁核,它經常被稱為大腦的「情緒中心」。相反,解剖學研究表明,大腦中與感知、認知、情感、動機、行動和身體感覺相關的區域是緊密相連的。把大腦看作一個複雜的網路,有助於澄清為什麼某些大腦結構,比如杏仁核,對情緒很重要:它們是樞紐,很像連接到大量目的地的主要機場。因此,這些區域可以影響大腦的許多部分,也可以被大腦許多部分影響——這也表明,在不影響認知的前提下刪減掉情感是不可能的。

問題不是智能自主機器人是否需要情感——因為這個問題的答案是肯定的——而是情感需要與認知系統中發生的一切聯繫起來。情感不是一個「附加」模塊,賦予機器人感情或允許它表達內部狀態,如目前的過熱風險。情感與認知的融合是信息處理體系結構的設計原則,沒有情感,我們可能創造的任何東西都不會有任何希望去追求真正的智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前瞻網 的精彩文章:

世界經濟論壇:能源行業供應鏈面臨網路攻擊風險與日俱增
經濟學人全球早報:70城房價出爐,小米進軍韓國市場,伊朗宣布起訴美國

TAG:前瞻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