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裂級的好劇,你必須得看看了
這陣子,不少朋友都在刷這個非常過癮的英劇,在連追了4集之後,我們也決定,要力推一下它了。
因為,再不推,就完結了。
那麼,這部刷爆記錄的BBC新劇你一定要了解下。
爛番茄新鮮度100%。
IMDB評分8.6分。
更厲害的是,第一集播出當晚,它就憑藉1040萬直播觀眾,一舉成為近10年來開播收視最高的英國劇情類劇集。
甚至於,這個數目可能還可以更高,因為目前官方公開的數據來自BARB公司,只統計了用電視機觀眾,但現在無疑有更多人會用手機或者電腦來回看。
沒錯,我們要說的就是這部《貼身保鏢》。
目前豆瓣已經漲到8.8分了。
劇情其實蠻簡單的,用一句話就能概括:英俊的退伍老兵受命保護風韻猶存的內政大臣,做後者的貼身保鏢,發生的一系列充滿驚險和懸念的故事。
《冰與火之歌》中的「少狼主」,理查德·麥登,實力扮演這位冰山臉大胸(劃掉)肌肉男。
大多數時候,他是不苟言笑、忠於職守的貼身保鏢。
直到他冷冷地脫下襯衣——整個屏幕都突然散發著荷爾蒙!!
同樣一張冰山臉,他憤怒的時候,眼神可以極其鋒利,像一隻真正的猛獸。
這位蘇格蘭演員,在劇里終於說起了自己的家鄉話。一口蘇格蘭(大碴子味)英語,讓他的表演更加放鬆自如,也最為直觀地展現了他和女政客之間的階級差異。
手腕強硬、野心勃勃的內政大臣則由凱莉·霍威扮演。
常看英劇的人一定非常熟悉這張面孔,她的五官溫婉又古典,所以早年常常在時代劇里扮演維多利亞時代的淑女,《錦繡佳人》《南茜的情史》都是代表作。
這張四十歲的臉上如今不可避免地失去了嬌嫩的光澤、而爬上細紋,但她依然是美麗的。從容、自信、儀態大方,這是自然老去的美。
要將內政大臣這個角色演得咄咄逼人和令人信服,凱莉·霍威其實做了許多功課。除了一絲不苟的短髮、褲裝和高跟鞋之外,她為自己設計了一個關鍵道具:總是手拎一個標誌性的小紅箱子。
這讓她顯得更加幹練和神秘。
同時,凱莉·霍威觀看了大量的政治演講和名人訪談,但她不只是為了模仿他們的說法方式,同樣也有自己的思考。
她總結出了一條規律,而我覺得這話實在說得很深刻。她認為,大多數政客都不會與人平等對話,而只是在重複陳述自己的觀點。
這麼聰明的女演員,難怪可以演出女政客的心機和強勢吧。
這樣兩個角色,很自然要發生寫感情關係,強勢女性搭上貼身保鏢,聽起來是蠻老套的,九十年代的愛情喜劇都在這麼演了。是的,想必你此刻也想到了凱文·科斯特納和惠特尼·休斯頓主演的《保鏢》。
雖然《保鏢》在國內享有相當高的口碑,但你可能不太相信,它的爛番茄新鮮度只有35%。讓北美影評人口誅筆伐的理由確實也只有一個:就是太俗了。
而英劇《保鏢》恰恰相反,這可不是什麼愛情電影!
甚至,連兩人所謂的情感關係,都不是表面看起來那麼簡單。它用開頭的二十分鐘,就擊破了一切你對陳詞濫調的誤解。
正如許多媒體所說的,這可能今年的電視劇里最精彩、最令人血脈賁張的開場二十分鐘。
男主角巴德警長,在休假帶孩子回倫敦的火車上,通過觀察到列車員的坐立難安,而立刻判斷出車上可能存在恐怖分子,還準確說出了對方的特徵。
但在發現這名人肉炸彈居然是一位驚慌失措的女性時,他對其產生了非常強的同理心,而決定救她一命。
在這個過程中,他不僅展現出了極其敏銳的觀察力,還有非常高超的談判技巧。
明顯可以感覺到,巴德警長全程使用的都是非常專業的術語。例如下面這段與列車員的對話,光看翻譯可能失去了原文的準確性,但他的描述是相當簡潔、明確、訓練有素的。
更為反常的是,這一段劇情的高潮,實際上並不是他如何勸說對方放棄引爆,而是他如何救了恐怖分子一命。
事實上,在她已經明確放棄引爆之後,抵達現場的武裝警察依然決定以安全起見,表面言和,實際要派狙擊手殺死她。
主持大局的女警,一面看似大公無私地對巴德警長說「我們需要目標走出衛生間」,一面暗地裡和狙擊手盤算「目標要走出衛生間才能一槍斃命」。
這就非常厲害了吧,在這一刻,恐怖分子和警察雙方,作為施暴者和受害人的立場轉變了。
但巴德警長更聰明,他完全看穿了警察的套路,一邊繼續安撫恐怖分子,一邊保護她,讓她站在狙擊手的射擊盲點。
這段劇情同樣是非常緊張的——
在如此極度的高壓下,恐怖分子會不會一時衝動反水,按下引爆按鈕?虎視眈眈的武裝警察會不會決定放棄巴德警長,將他和恐怖分子一同絞殺?
他們真的可以一起活下來嗎?
這才是真正的三方對峙啊!
對警察、恐怖分子的行為和動機都有非常真實的呈現,每一方的立場都清晰明了,而他們做出的選擇,也會牽一髮而動全身,影響整個局面。觀眾自然而然也會有更強烈的代入感。
精緻、快節奏、高度緊張,也並不是這段長達二十分鐘的片頭的唯一優點。
真正厲害的地方在於,它拍出了真正的恐怖主義,它拍出了被恐怖主義籠罩的歐洲,那種暗流涌動的微妙和複雜。
恐怖不僅來自於外部,來自於源源不斷的人肉炸彈和恐怖襲擊,同樣也來自於內部:如此緊迫的時局下,為求穩定,也在採取越來越極端的手段。
於是,人人都可以是犧牲品。今天是這名戴著頭巾的穆斯林婦女,明天或許就是籍籍無名的本國警員。
敢於搏命來化解危機的巴德警長,在短短的二十分鐘里,也已經展現出了相當複雜的性格。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很豐滿的角色。
他讓人安全感爆棚:作為一位好警員、好父親,他能力超群、非常成熟、有責任心,即使是恐怖分子的生命也會努力去拯救。
但另一方面,他卻未必是表面那個樣子,甚至藏了很多秘密。
他骨子裡是也有反叛精神的。當他決定保護恐怖分子的時候,他是心知肚明他的同事們會用如何方式殺死她,才能果斷地反其道而行之。
在這個層面上,他其實已經背叛了自己作為警察的身份。
從目前四集來看,《保鏢》維持了開頭二十分鐘的高水平,並且劇情發展迅速、後勁相當足。整體製作精良,演員表現非常好,節奏也夠快。
故事緊湊,雙線並行。從政治事件的角度來看,每一集都有明確高潮,也展現出了不同程度的恐怖襲擊(爆炸-槍擊-刺殺)。
而男女主角的關係,也是隨著事件的發生,在每一集得到相應的推進和轉變。
看到有評價認為兩人的這段愛情戲很狗血,首先,這哪裡是愛情?以及,第四集會給你真愛的。
總之,在經歷了這四集之後,我已經迫不及待想要看接下來的兩集了。
一向以短小精悍見長的英劇,是出過不少優秀的政治驚悚劇的。
但《貼身保鏢》的成功就在於,它選取了一個非常獨特的視角,從保鏢的角度來切入:這個職業本身就充滿了陰謀和驚險。
又通過設定「保鏢是一名反戰的退伍老兵」,巧妙地抓住了當下歐洲人民最關心的兩個議題:恐怖主義和社會安全。
當然,女政客這個設計,同樣也足夠刁鑽,更加有現實意義。
不少人認為這樣一位角色是在影射現任英國首相特雷莎·梅,畢竟後者同樣極為強勢、野心勃勃、熱衷於打擊恐怖主義活動;而且在成為首相之前做過六年內政大臣。
最近也有記者趁梅姨出訪非洲期間,問了她對《保鏢》的觀感。
而梅姨非常給面子地冷冷表示,自己看了二十分鐘就關了。她的原話是這樣的:「我看電視是為了放鬆——一部以女內政大臣為主角的劇,我想是達不到這個效果的。」
聽起來確實是不爽到了。
為了驗證《保鏢》是否足夠寫實,Good Morning Britain節目特意請到了一位真實的政要保鏢,曾經貼身保護了撒切爾夫人20年的Barry Strevens先生來進行現身說法。
而他表示,劇中的大多數細節都是非常準確的。
這部劇花了大量的時間來鋪陳保鏢的日常工作,各種細節,代號、專業術語、上下級溝通方式、對政要的日常問候,都基本符合事實。
這也使得巴德警長像個機器人一樣,嚴謹、專業、不厭其煩地說著重複的話。基本上,你從他的臉上看不到任何錶情。
我們時常會看到漂亮的主觀長鏡頭,來展現巴德警長的一天:他的大部分工作,就是站在內政大臣的辦公室里,遊離於所有忙碌的政府公務員之外,冷冷地觀察他們。
看似枯燥,但其實微妙地展現了他的內心活動:他確實是在觀察所有事情。
他既是旁觀者,又是參與者;他被當做工具,但依然有自己的思考和靈魂。
而對他內心的描寫,還並不止於此。
作為退伍老兵,他還承受著非常嚴重的PTSD癥狀。
因此,每當夜晚獨處、甚至於是承受巨大壓力時,我們常常會看到鏡頭一轉,用俯拍加上大特寫,來描繪他內心的躁動不安、乃至於不受控制。
是的,雖然他沉默、剋制、可靠,但這樣一個人的內心,卻彷彿深埋著一顆定時炸彈,總有一天會突然爆炸。
這既展現了他脆弱的、人性的一面,也是目前整部劇最大的懸念。
和那位女恐怖分子一樣,巴德警長也不過是上層人士們手中的棋子,多方聽命,夾在兩頭無法選擇。可是,棋子也未必不會有脫手的一天。他能救得了別人,可他救得了自己嗎?
說到底,他的命運,其實早在片頭的二十分鐘也說盡了。


※這種劇看一集就停不下來了。
※這麼狗血的家庭劇,你們敢看么?
TAG:桃桃淘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