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養脾胃的好時機,脾胃不好的人想健脾益胃該怎麼吃?
導讀
俗話說, 脾胃病要「三分治、七分養」,飲食得當最有利於脾胃病的調養,藥物治療也能起到輔助效果。「葯補不如食補」,在脾胃病方面尤為重要。(編輯/三木)
時值白露,飲食養生應當以健脾潤燥為主。
健脾益胃茶
【適合人群】
適合脾胃虛弱所致脾胃運行不健、食慾不佳、胃脘部常感脹悶不適者,慢性淺表性胃炎患者尤宜。
【不宜人群】
因傷食而中焦積滯者不宜。
四季皆宜飲用
功效:此茶可益脾健胃、促進消化,脾虛運化不良、常感胃部脹悶不適的人可經常飲用。
材料:炒党參15克,炒白朮12克,炒麥芽20克,炒陳皮9克。
做法:將所有材料放入茶袋,置於茶壺中,用沸水沖泡,悶20~30分鐘後可倒出飲用。
用法:代茶頻飲,一日內飲完,每日1劑。
益脾餅
【適合人群】
適合脾胃虛寒、中陽不振所致的食欲不振、食少泄瀉、食積內停、完谷不化者。
【不宜人群】
陰虛陽亢、內熱煩渴者不宜多吃。
四季皆可食用,秋、冬季食用尤佳
功效:此方出自《醫學衷中參西錄》,是健脾止瀉、溫中健胃的食療佳品,常用於脾胃虛寒所致的食少、腹瀉、食滯不化等症。
材料:白朮20克,乾薑6克,雞內金10克,大棗50克,麵粉150克。
做法:
用法:作早餐食用,或作兩餐間的點心食用均可,注意要細嚼慢咽。
雞內金粥
【適合人群】
適合脾胃傷食所致的胃痛、脘腹脹滿、噯腐吞酸、吐食或吐未消化之食、大便不爽者。
【不宜人群】
脾氣虛弱、無積滯者不宜。
四季皆宜飲用
功效:此方出自《壽世新編》,有健脾益胃、消食磨積的功效,最宜脾胃傷食者食用。
材料:雞內金6克,粳米100克。
做法:將雞內金用小火炒至黃褐色,研成細粉。粳米淘洗乾淨,放入鍋中,加適量水,煮至粥成,兌入雞內金粉,略煮即可。
用法:每日早、晚溫熱食用。
參芪鵪鶉湯
【適合人群】
適合脾虛氣弱所致的食少、神疲乏力、形體瘦弱、面白少血、營養不良、貧血頭暈、脾虛水腫、泄利者。年老體弱、小兒疳積者均宜食用。
【不宜人群】
氣滯、火盛、中滿、無虛者不宜多吃。
最適合秋、冬季食用
功效:鵪鶉肉藥用價值很高,被視為「動物人蔘」,有消腫利水、補中益氣的功效,搭配補氣的党參、黃芪,可健脾益氣、補虛養血,是脾虛體弱者的補益佳品。
材料:党參、黃芪各15克,鵪鶉1隻。高湯、鹽、胡椒粉各適量。
做法:
用法:隨餐食用,吃肉喝湯。
茯苓膏
【適合人群】
適合脾虛濕盛所致的食少乏力、身重如裹、大便溏薄者服用。老年性水腫、肥胖症及癌症患者均宜服用。
【不宜人群】
尿多尿頻、虛寒精滑者忌服。
四季皆可服用
功效:常服此膏,可起到健脾和胃、利水滲濕的作用,脾虛濕盛者可常服、久服,對緩解各種不適非常有益。
材料:茯苓500克,蜂蜜適量。
做法:1.將茯苓研為細粉。2.將蜂蜜放入鍋中,加適量水,邊熬邊攪,加入茯苓粉,至充分混合,趁熱倒入瓶中,晾涼後加蓋密封儲存。
用法:每次取出1勺茯苓膏,用白開水化開服用。
登場書籍
中醫所指的脾胃並非脾臟和胃兩個單獨的器官,而是包括了消化系統、血液系統、免疫系統、泌尿系統、神經系統所屬部分器官在內的一套系統,是人體重要的生理系統之一。脾胃可以吸收和運化飲食中的各種營養物質,化生為精、氣、血、津液等,以維持人體正常的生理活動,使人肌肉豐滿、四肢健壯。所以說,脾胃是人身氣血生化之源,又被稱為「後天之本 」。暴飲暴食或節食過度、不按時吃飯,飢一頓飽一頓,會導致脾胃氣機失調、積滯不化、吐瀉、噯腐吞酸等問題,胃病很快就會找上門。所以,健脾養胃要從每頓飯開始。
養生正道
版權聲明


TAG:養生正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