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陳永鏘:要做好一個畫家,就先要做好一個人

陳永鏘:要做好一個畫家,就先要做好一個人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陳永鏘

我以為,人稍有點思想便該曉得:人先要養活自己,進而活得像個人樣,即有了尊嚴,才能再而成就自己什麼什麼。所以,生存能力是最為重要的。又所以說:要做好一個畫家,就先要做好一個人。

做人,有無盡的種種做法。依我感悟,以為「本份」最好!所謂本份,就是:老老實實地審視、反省、研究自己,實事求是地努力做自己能做的事、過自己能過的日子,不妄想不妄為,以免讓想入菲菲的虛幻浪費自己真實的生命——有限的人生。所謂「拓荒」,其實也只是在自己確認的領土上開墾被自己冷落遺忘了的荒蕪罷了,而不是侵佔掠奪他人領域和資源。人,實在也只有了解了自己的局限,才有可能積極主動地成就自己的。

《先生洗耳圖》陳永鏘

人們都以母語作為日常生活的思維語言,母語的使用必然不會妨礙人們基本的思考與交流,繪畫語言的運用也是如此。我執筆畫畫數十年,中國畫的「筆墨」語言已成了我繪畫中的「母語」,相對於別種繪畫語言,它便成了我的鄉音。鄉音要改,很難,我不想改、也認為不必改,就像對待自己經歷過的歲月那樣。因為,這更顯得自然和舒坦,何樂不為?

語言,只是交流、表述的工具,使用的目的主要是對自己人生感悟的傳遞和自己生存要求的表達。否則,便「言之無物」或「詞不達意」,說了等於沒說。同樣,這「筆墨」 就不能等於「零」!當然,詩意,要用詩的語言來作相應的表達,「筆墨」能否準確把握運用,就是至關重要的了。

《與爾同銷萬古愁》陳永鏘

語言,也是一種表述「手段」。人之為事,手段的運用,既體現使用者的智慧,同時也顯露出使用者的人格。藝術表現手段的選擇和運用,無論使用者本意如何,又是否有或無意識,一旦「白紙黑字」進入別人視野範圍,就必然或明或暗或深或淺地流露出使用者的人格與情性、心態和學養。儘管如此,作為畫家,我依然覺得無須因之而變得「謹小慎微」,而大可「道法自然」的「自然而然」。我認為:守住人格,就駕駛了手段。因此我樂於「率性為之」。

自然,我畫畫對於「筆墨」,其實是信手拈來,自由揮灑。該工則工,該意則意。中國畫稱之為「寫意畫」,我理解為:畫得寫意、寫意地畫——隨心所欲、隨緣應變、自然而然、心安理得。不戚戚於成敗,方為自信,方得怡人境界。

「風格即人」,所謂藝術個性和風格,我想不是刻意執著追求出來的。坦誠為人、為學、為藝有年,個性和風格便自然不期而至、日漸鮮明。社會人群,不能沒有時尚和潮流,更何況我們所處的「信息時代」。但作為畫家、個體的人,有著自由選擇或不選擇的「人權」,而這種選擇與否,也是一種個性和風格的體現。人生,對現實世界的一切,不能沒有取捨,至於如何取捨,就只能「見智」「見仁」了,別人無法替代自己。

《我行我素》陳永鏘

我不以為,更不勉強自己去做個「真正意義上」的「花鳥畫家」,我只是樂於用我能自由把握的「筆墨」塗畫我對生命的感悟——「生命的詩意」。生之為人,能在今生今世的有限生命旅途中與繁多的「有情眾生」親近,是人生的大快事,我自覺由衷地追求為生命而歌!所以,我樂於外延的「張揚生命」,而不是張揚我自己那個於人類來說是微不足道的個性。

年輕時出於好奇,總不疲地向我的外部世界東奔西走。年過半百,深諳人生無常、人生有極,頓覺要回到自己的精神家園——內心世界——里來,這對我來說同樣是一個鮮活的真實的世界。「奇峰」雖無力搜盡,但也得欣然「打草稿」了。外面的世界,條條路上都擠滿竟逐步的行人。三思再思,我認定:唯有向自己的心深處走,才不會重複別人的路。再說:我憑什麼不關愛自己和精神家園,而去任由它在孤寂中荒蕪?

《最大的鳥不能飛》陳永鏘

做自己的人、走自己的路、唱自己的歌、畫自己的畫——「外師造化,中取心源」之謂也歟?!

2004年兒童節

——陳永鏘藝術隨筆《我的一些觀點》

編輯 | 漁公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漁歌晚唱藝術沙龍 的精彩文章:

茶境之妙,貴在於淡出於水而又入水
工筆花鳥畫基礎教程與常用色彩調配表,很實用!

TAG:漁歌晚唱藝術沙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