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乾隆皇帝為何「獨寵」王翚,從這4點帶你一探究竟

乾隆皇帝為何「獨寵」王翚,從這4點帶你一探究竟

王翚作為十七世紀中國山水畫壇最具影響力的藝術家之一,受到了清代皇室的關注與喜愛……康熙朝,他受諭令主持繪製反映康熙皇帝下江南的《南巡圖》卷。圖成後,他受到皇太子胤礽接見,同時獲贈豐厚的獎品和「山水清暉」的讚賞……

此扇是王翚在京繪製康熙《南巡圖》卷期間獻給康熙皇帝的「臣」字款畫作

乾隆朝,王翚雖然已經過世十九年,但其留存下的畫作,同樣受到清皇室的高度重視,被傾力收藏。乾隆皇帝曾自豪地感慨:「內府所收王翚畫,佳者頗多。」其中僅被內府《石渠寶笈》著錄的就約百件套……

品題 | 讚不絕口

乾隆皇帝對王翚的喜愛,通過其對王翚畫作的大量題跋或題詩,可見一斑。乾隆皇帝自言他從十九歲起,就對繪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時常向擅繪的叔叔允禧、允祿,以及西洋畫家郎世寧等人請教畫學,與他們探討畫理、切磋畫藝。同時,他長年賞玩宮中所藏名品佳作。在他執政時期,內廷收藏的歷代法書名畫曾達數萬件之多,存世的晉、唐、宋、元書畫,幾乎被他搜羅無遺,這為他觀摩臨習歷代名家繪畫創造了得天獨厚的便利條件。

因此,乾隆皇帝不僅喜歡繪畫,而且具有一定的鑒賞能力,其題王翚畫作的御制詩,除描述畫面的內容、抒發自己的觀畫感受外,也往往對畫作進行一些藝術點評。其中有些比較客觀,如評王翚《仿趙孟頫春山飛瀑》軸(台北故宮博物院藏)的筆法是「細皴粗染入神知」。

乾隆皇帝有時為了在入藏的王翚畫作上添補其御制詩,不惜將畫作進行重新裝裱,見乾隆朝《清宮內務府造辦處檔案總匯》(以下簡稱《總匯》,本章節內所有引文皆出自此書)記:乾隆三十五年閏五月,首領董五經「交御筆冷箋紙字十二張、王翚《摹古》(十二幅)冊頁一冊,傳旨著交如意館將御筆字十二張,換裱在王翚冊頁對題紙上,欽此」。

清 王翚 晚梧秋影圖軸

類似的情況還有很多,如乾隆二十八年十一月首領董五經傳旨「王翚《晚梧秋影圖》掛軸亦換御筆字詩堂」。目前,從王翚《晚梧秋影圖》軸上可以清晰地見到其詩堂經過了重新裝裱,換上了乾隆皇帝在下旨換裱前十六年寫的一首關於秋光、秋月景緻的御制詩:「葉葉露纖纖,秋光一夕兼。蕭疏偏入牖,颯沓正捎檐。幽賞殊未已,清機宛可拈。當前相印證,舉首見銀蟾。」

包裝 | 愛屋及烏

乾隆皇帝對王翚畫作的珍惜與愛護,通過其給王翚作品配囊匣、包袱等包裝加以保護,亦可見一斑。《總匯》記乾隆三十二年七月諭令給「王翚《石磴林泉》掛軸一軸(台北故宮博物院藏)」配囊,三十四年三月給「王翚《松壑飛泉》一軸」和「王翚《寒山萬水圖》一軸」配囊,三十六年十一月給「王翚《湖亭遠眺》掛軸一軸」配囊等等。

此外,《總匯》中還記有許多給王翚畫卷配袱子、別子及換包首的記載,如乾隆二十九年十一月傳旨給「王翚《王維山陰霽雪圖》手卷」換包首,三十八年四月給「王翚《夏山煙雨圖》手卷一卷」配木匣及袱子和別子等等。

清 王翚 臨燕文貴武夷疊嶂圖卷(局部)

在《總匯》中還存有乾隆皇帝對王翚同一件作品進行反覆裝裱的記錄,從其對細節精益求精的重視,也可見他對王翚畫作認真對待的態度,如四十八年十一月諭令給「王翚《臨燕文貴武夷疊嶂》一卷」配袱子和別子,事隔一年,又下旨給該圖換包首。他還對他所酷愛的王翚《雪江圖》卷反覆進行裝裱。該圖在初入宮時,可能由於保存不善有些殘破,於是乾隆皇帝在四十七年十一月下諭令要求保留原包首,揭去臟污的舊裱背,重新托裱覆背。然而事隔二年有餘,即四十九年十二月,乾隆皇帝又諭令給該圖重新更換包首,至此該圖卷全部煥然一新,他才算滿意。

臨習 | 取法乎上

通過《總匯》中對王翚畫作臨摹的記錄,也可見乾隆皇帝對王翚之作喜愛至極。其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乾隆皇帝對王翚仿王蒙《修竹遠山圖》的臨摹。乾隆皇帝曾藏有王蒙《修竹遠山圖》軸,他在六十八歲時,讓太監首領董五經把其「御筆字詩堂一張」(《總匯》)和王蒙的《修竹遠山圖》交給如意館,合裱成一軸。事後,他對王蒙的《修竹遠山圖》加以臨摹,但並沒有臨摹王蒙的原作,而是臨摹宮中所藏王翚的《仿黃鶴山樵修竹遠山圖》軸(台北故宮博物院藏)。臨摹過後,他很是得意,在同年四月下旨讓如意館給「御筆仿王翚《黃鶴山樵修竹遠山圖》一軸」(《總匯》)配囊加以保護。

清 曹夔音 仿王翚山水冊 (十四開選二)

在《總匯》中,還記有許多乾隆皇帝諭令宮廷如意館畫家摹仿王翚畫作之事,如乾隆五十年二月「懋勤殿交王翚《雪江圖》手卷一卷,傳旨交如意館袁瑛仿畫」(《總匯》)。此外,故宮博物院還藏有曹夔音所繪《仿王翚山水圖》一冊,冊末開署:「臣曹夔音奉勅恭臨王翚仿古筆意。」曹夔音生卒年不詳,乾隆時期供奉內廷,此冊自言「奉敕」,當亦是受乾隆皇帝之命而作。在乾隆朝,如意館、啟祥宮任職的重要山水畫家,如張宗蒼、周鯤、張雨森、袁瑛、沈映暉、李秉德、胡桂、曹夔音等人,他們都是深受王翚或王原祁畫風影響的畫家,乾隆皇帝對他們的重用,也可以透射出他對王翚的重視。

庋藏 | 隨地取賞

據《石渠寶笈》記載,王翚的畫作分貯在紫禁城內乾清宮(藏十五件套)及其東西兩側重要宮殿。其東側主要是御書房和寧壽宮。御書房,即景陽宮後殿,是乾隆皇帝讀書和藏書的重要場所,也是收貯王翚畫作最多的地方,共藏十八件套。寧壽宮,被乾隆皇帝視為歸政後的起居處,在紫禁城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乾隆皇帝在此共藏有六件套王翚畫作,與之並存的還有隋展子虔《游春圖》卷(宋摹本)以及宋李公麟《臨韋偃牧放圖》卷、崔白《寒雀圖》卷等。

清 王翚 重江疊嶂圖局部

乾清宮西側主要是乾隆皇帝活動頻繁的養心殿和重華宮。養心殿是乾隆皇帝處理日常政務及接見大臣之所,此處共藏十三件套王翚的畫作,其中被他大為讚揚的《重江疊嶂圖》卷、《雪江圖》卷,便收貯於此。重華宮位於內廷西六宮以北,乾隆皇帝稱帝前,曾在此潛心讀書數年。稱帝後,此處成為乾隆皇帝與臣子間最重要的文事活動場所,該地藏王翚的畫作十四件套,多卷本的《欽定古今圖書集成》也收貯於該處,以便隨時觀賞查閱。

除了紫禁城,乾隆皇帝在其重要行宮圓明園的秀清村、保合太和、御蘭芬、獅子林等地也都藏有王翚畫作。從王翚藏品遍布各地的收貯方式可見,乾隆皇帝對王翚畫作的收藏,不只是為了佔有,更是為了能夠隨時隨地取畫鑒賞。

原文作者:李湜

原文來源:《紫禁城》2018年8月刊《不可名家論伯仲 當知造物藉傳宣——乾隆皇帝對王翚的偏愛》

(因篇幅問題,原文有刪減)

《藝術品鑒》官方授權,歡迎分享!如需轉載,請私信聯繫!

歡 迎 關 注

文藏藝術

文藏書畫

或微博關注@紫禁城雜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藏 的精彩文章:

銅鍍金轉皮球花鐘
「趣談歷史」最變態的皇帝,他排第二沒人稱第一

TAG:文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