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公海DNA便宜了誰 如何共享海洋生物遺傳資源

公海DNA便宜了誰 如何共享海洋生物遺傳資源

水母是DNA已被申請專利的上百種海洋生物之一。圖片來源:PASQUALE VASSALLO/GETTY IMAGES

記者 卜葉

生物遺傳資源被認為是繼石油之後又一戰略資源。佔世界海洋面積2/3的公海,吸引了越來越多的研究人員和尋找有價值基因的公司。

一家跨國化工巨頭巴斯夫公司擁有13000個海洋生物DNA序列的近一半專利。目前,這一數字正在推動聯合國展開一項極具爭議的談判:如何公平地管理在公海上收集的基因的開發。這次談判的首要目標是制定一項保護公海生物多樣性的新協議。

深海生物DNA價值突顯

海洋生物DNA的第一個專利於1988年獲得。從那時起,300多家公司、大學和其他機構聲稱擁有862種海洋物種的序列。

深海區域終年黑暗,壓力大,水溫低,氧含量低,食物極度貧乏。為了適應深海極端環境,深海生物往往會將其DNA序列中抗壓、耐飢餓、耐低溫、特殊求偶信號等基因表達出來,以應對特殊環境。毫無疑問,業界對DNA序列的追捧源於海洋生物的潛在價值,尤其是這些深海環境中的生物。

「深海生物的這些基因在一般的陸地、淺海生物中不存在或者不表達或者不完全表達。這些DNA信息是地球生命基因庫的重要組成部分,將為生物製藥、基因治療等提供重要借鑒。」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李新正說。

不僅如此,這些DNA可能有助於創造更好的化學品、化妝品和農作物,具有極高的商業價值。例如,深海熱液噴口中發現的蠕蟲基因現在已被用於化妝品。之前提到的巴斯夫公司還為其他蠕蟲DNA申請了專利,該公司認為這些DNA有助於提高作物產量。

但是,直到上世紀80年代,人類尚未意識到深海蘊藏著豐富的生物資源。於是,1982年制定的《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以下簡稱《海洋法公約》)只對礦物資源作出了規定,因為那時人們還認識不到深海生物的巨大價值。這也為爭奪公海生物資源埋下了伏筆。

DNA專利還將存在一段時期

《海洋法公約》規定,公海自由包括捕魚自由、科學研究自由。在「公海自由」的原則下,所有國家都應保證獲得公海生物的基因信息。李新正表示,單純將檢測出的公海生物DNA序列申請專利,以阻止其他組織和個人研究利用的做法並不合理,研究方有義務將獲得的基因序列放進公共資料庫中,供全人類研究利用。目前,他們的團隊已經將測出的基因序列放到公共資料庫中。

而此次巴斯夫公司表示,其5700個序列中的大部分都是在公共資料庫中找到的。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員林強認為,目前國際上一些專利公司或機構往往是從專利本身的創新層面和技術層面判斷專利的價值,很難兼顧人類公共資源的利益和權益,這對整個人類社會和文明的進步是毫無裨益的。

以此專利限制其他國家或科研團隊進行海洋生物勘探,這一做法的潛在不公平性躍然紙上。為解決這一問題,一項有影響力的提議認為,應該允許各國尋找公海基因,但要求它們公布所發現的序列。研究方可以選擇暫時將序列保密,以便能夠申請專利,前提是它們向一個國際基金捐款,該基金將支持較貧窮國家的海洋研究。

李新正表示,長遠看,研究方支付資金給基金或許不是最好的解決方案。「實現公海生物資源公平共享,需要制定合理的公約、法律,以便大家嚴格遵照執行。」他說。

那麼,制定公海生物資源開發利用的國際條約,是應該追求「機會均等」,還是強調「結果公平」?對此,華東政法大學國際法學院副教授張磊認為,要求「結果公平」是異常困難的。比較務實的方法是,在起步階段將國際條約的主要目標設定為「機會均等」,同時儘力為「結果公平」創造條件。他同時表示,在這個問題上,發展中國家不應過於理想化。

公海保護區或將影響科研的進行

公海是很多生物的最後保護地,目前已有一些國家率先建立了若干個公海保護區,以避免特定生物物種瀕危或滅絕。李新正認為,我國也有必要設立公海保護區,例如針對諸如珊瑚礁這類生物多樣性豐富而脆弱的區域。

據悉,聯合國下一步將就上述爭議問題展開談判,並著重討論建立保護區的具體事宜。例如,一旦建立起保護區,則該區域內的捕撈和開發活動將受到限制或者被禁止。而這必然會對科學研究帶來一定影響。

林強表示,拋開保護區禁漁等政策方面的規定,單純的科學研究往往只採集少量樣本,不會對海洋生物多樣性造成影響。

此外,業界也表達了擔憂,如果不斷有像巴斯夫這樣的公司聲稱從公海獲得有價值的遺傳信息,那麼其他沒有從公海「獲益」的國家就沒有動力去保護這些水域。張磊表示,公海保護區並不是將特定海域的生物資源交給一個國家「所有」,而是交給若干國家共同「維護」,同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公地悲劇問題,但這些國家必然有認真養護生物多樣性的意願。

林強則認為,在公海設立保護區存在暗示海域專屬權益的可能,在人類對公海影響的程度尚無法科學預判的前提下,使公海與人類完全脫節同樣存在風險。未來,在公海設置保護區對海洋部分區域生物多樣性的影響不得而知。

中國生物技術網誠邀生物領域科學家在我們的平台上,發表和介紹國內外原創的科研成果。

本公眾號由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信息中心承辦

微信公眾號:中國生物技術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生物技術網 的精彩文章:

如果「假裝」一回愛因斯坦……
美國開發出一種胰島素口服膠囊:1型糖尿病患者有望告別注射

TAG:中國生物技術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