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戰爭設計:叩開勝戰之門

戰爭設計:叩開勝戰之門

原標題:戰爭設計:叩開勝戰之門


  一流軍隊設計戰爭,二流軍隊應對戰爭,三流軍隊尾隨戰爭。戰爭設計是改變未來戰爭「遊戲規則」的重要手段,是連接戰略需求與作戰能力的橋樑,是探求未來戰爭是什麼樣、未來戰爭怎麼打、打贏戰爭需要什麼能力的重要途徑。當今世界,新軍事革命正從「矢之革命」向「知之革命」和「智之革命」接續邁進,顛覆性技術層出不窮,戰爭形態和作戰方式加速演變,戰爭的複雜性不斷增大,戰爭設計的地位空前提高,只有主動預測戰爭、設計謀劃作戰,才能實現從「跟跑」「並跑」向「領跑」跨越,始終立於不敗之地。


人類探索戰爭設計的步伐從未停歇

早在2500年前我國春秋時期,「兵聖」孫子就指出:「勝兵先勝而後求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主張提前設計和運籌戰爭,達到「先勝」或「全勝」的目的。戰國時期著名的韓信破齊之戰、「圍魏救趙」,三國時期的《隆中對》,都是古代戰爭設計的經典之作。


公元前203年,韓信率軍「北伐」,先後滅代、破趙、降燕,兵鋒直指齊地。當時,鑒於漢軍孤軍深入,齊軍又佔有兵力和地利等優勢,韓信決定利用灘水設計戰爭,創造利於己而不利於敵的戰場條件,使敵人的強勢不能充分發揮作用,而使自己的弱中之強——勝兵遠征,發揮出最大的作用。會戰前夜,韓信命令士兵用裝滿沙石的袋子,堵截灘水上游。決戰時,他親率一部兵力,強渡灘水,去攻擊齊楚聯軍。而後,又佯裝不支,撤退過沙河。齊楚聯軍以為韓信膽怯,立即渡河追擊。就在此時,韓信命令部隊決開堵堤,河水急涌而下,齊楚聯軍主力無法再渡,軍隊被分割成為兩部分。此時,漢軍對戰已渡河的部分齊楚聯軍,不僅在數量上而且在精神上都形成了絕對優勢。於是,韓信率軍迅速攻擊,大敗齊楚聯軍,創出了軍事史上令人讚歎的以少勝多的戰績。可見,戰爭設計古已有之,只是歷史上的戰爭設計是鬆散的、隨機的,是基於指揮員頭腦的簡單行為。


進入機械化戰爭時代,人們探尋戰爭設計的腳步仍未停歇。抗日戰爭時期,毛澤東綜合比較了當時中日雙方的各方面的戰爭因素,準確預見了戰爭的進程和結局,寫下了名譽中外的《論持久戰》,既為抗戰軍民指明了方向,又埋葬了日本軍國主義者的侵略幻想,堪稱戰爭設計的經天緯地之壯舉。解放戰爭時期,粟裕面對4倍於己的敵人,著眼戰爭全局,綜合分析敵我優勢和內線外線作戰的利弊,主動設計戰局,構想出七戰七捷的蘇中戰役,成為解放戰爭初期的勝戰典範;在我軍進行戰略進攻階段,粟裕根據全國戰局和中原戰場的實際情況,提出了關於我軍在中原地區協同打大仗,以求發展戰略進攻的構想,設計出我中原三路大軍採取忽集忽分的戰法,取得了豫東戰役的勝利,實現了中原戰局的轉折。


未來戰爭首先是設計的博弈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進步,戰爭的科技含量越來越高,特別是顛覆性技術在軍事領域的廣泛應用,催生了相應的顛覆性作戰理論和新的戰爭制勝方法手段。在新理論、新技術、新裝備加速湧現、更迭交替的新時代,未來戰爭將在「物理域」「信息域」和「認知域」全面展開,搶佔戰爭制勝先機的時間坐標大大前移。奪取和保持制戰爭設計權,將成為未來戰爭先敵一步、高敵一招、勝敵一籌的關鍵。


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就要搞好戰爭設計。在設計戰爭上,誰能夠提出先進作戰概念,先於敵展開概念開發、先於敵形成作戰構想、先於敵將構想轉化為作戰體系建設、先於敵形成作戰能力,奪取制戰爭設計權,誰就能勝於未戰,掌握戰爭主動權。這一點在近年來的局部戰爭實踐中,體現得尤為明顯。


海灣戰爭中,薩達姆將伊拉克軍隊主力部署於科威特和沙特接壤的邊界,並築起了一堵高達約5米的沙牆,還沿邊界地區挖掘戰壕,將燃油灌入溝壑里,甚至把坦克和大炮掩藏在地壕中,欲藉此來阻擋美國主導的多國部隊進攻,儼然就像二戰時期的馬其諾防線。美軍則避伊鋒芒,藉助計算機模擬技術,設計了「左勾拳」行動。


美軍及多國部隊的地面作戰集群,從沙烏地阿拉伯的進攻陣地出發,以右集群突擊佔領科威特的伊軍,以左集群繞過伊軍在科沙邊界的防禦,從哈費爾巴廷進攻。而薩達姆則認為美軍不可能從哈費爾巴廷附近廣袤、荒無人煙的希加拉沙漠發起進攻。


然而,戰爭的藝術就是化不可能為可能。進攻打響後,美軍率領的多國部隊「鋼鐵洪流」繞過「伊拉克防線」,隨後對伊軍划出了一道漂亮的「左勾拳」——先向北湧向伊拉克腹地,後向東發起進攻,出其不意地出現在駐科威特伊軍的後方並發起猛攻,給伊軍造成沉重打擊。

科索沃戰爭,美軍又設計了非接觸作戰,利用空中絕對優勢,通過空中精確打擊,壓制南聯盟軍隊,實現己方戰爭的零傷亡。隨後的伊拉克戰爭、阿富汗戰爭、利比亞戰爭等局部戰爭中,無論是戰爭的進程,還是戰爭的結局幾乎都在美軍設計的控制之內。人類歷史無數次證明,戰爭的勝負首先不是在戰場之上,而在戰場之外,在戰爭之前。


而且,信息技術、模擬技術、虛擬技術、智能技術等科學技術的發展,為戰爭設計奠定了技術基礎。比如,利用模擬技術可對陸、海、空、天、電、網等作戰元素、武器裝備性能以及作戰行動進行量化分析,進而精確模擬戰場環境、呈現相關戰場態勢。目前,軍用模擬系統已經成為研究未來戰爭、設計武器裝備、支撐戰法評估的有效手段。又比如,虛擬現實技術能將軍用模擬系統生成的虛擬物體、場景和信息疊加到真實場景中。美國陸軍當前就依託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技術開發出未來整體訓練環境,實現無縫、混合的沉浸式作戰訓練。


未來的信息化戰爭是陸、海、空、天、電、網等多維空間同時展開的一體化戰爭,不僅戰役結構複雜、武器裝備多樣,對參戰人員和戰術運用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藉助軍事模擬技術、虛擬技術等技術設計戰爭,構建未來戰爭的「虛擬戰場」,實現對戰爭規模、戰爭進程、戰爭投入、作戰人員與武器裝備數量、打擊目標與打擊強度等要素的科學統籌,才能在戰爭開始之前穩操勝券。


新時代賦予戰爭設計新內涵


信息時代以及即將到來的智能化時代,作戰力量構成將向人機結合、腦機融合延伸,戰場空間向極深、極微、極遠拓展,制勝機理向超高速、超高能、超精度、超生理演變,作戰體系向全域互聯、自適應自協同重構,決定作戰勝負的因素更加複雜,從而對戰爭設計的需求更高了,戰爭設計的地位也變得更重要了,戰爭設計理念和方式則有了新變化。新時代的戰爭設計將著眼戰略威脅和戰爭形態演變,以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結合的系統集成方法為手段,通過設計開發作戰概念、形成作戰構想,進而轉化為制勝能力,最終達成「先勝」的戰略目的。

首先,戰略需求是戰爭設計的起點。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適應世界新軍事革命發展趨勢和國家安全需求,提高建設質量和效益。國家安全戰略和國家軍事戰略是指導戰爭設計活動的邏輯起點,是進行威脅判斷、分析安全環境、開發作戰概念、明確能力需求的基本依據。戰爭設計的每項活動,都要認真分析戰略需求,確保提出的每個作戰概念都要符合戰略指向。例如美軍20世紀七八十年代形成的「空地一體戰」概念,就是從軍事戰略層面,針對當時面臨的軍事挑戰展開設計,最終成功運用于海灣戰爭。又如「空海一體戰」概念的提出,就是為了服務於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而進行的前瞻性戰爭設計,不僅明確了未來美軍在西太地區的作戰指導與基本戰法,並且為美軍未來一段時期的建設發展和能力開發指明了方向。


戰爭設計的基點是戰爭制勝機理。戰爭制勝機理是戰爭設計的支撐,是戰爭設計的基點和總指南。任何戰爭設計活動都是圍繞揭示戰爭制勝機理、運用戰爭制勝機理、開發戰爭制勝機理的主線展開和謀劃的。只有準確把握戰爭制勝機理,才能設計出科學的作戰概念,形成有效管用的作戰構想,塑造能打勝仗的部隊能力。近年來,隨著顛覆性技術的軍事應用及其顛覆性作戰效應的顯現,觸發了戰爭設計的鮮活實踐,光戰爭、「三無」戰爭、目標中心戰等作戰概念的提出,大大加快了作戰理論創新的步伐,牽引著軍事革命向前發展。


戰爭設計的實質是研究未來作戰的一種方法。未來戰爭的本質沒有變,但戰爭的特性在加速演變。隨著技術革命和產業革命的飛速發展,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深度學習、3D列印、微系統等技術廣泛應用于軍事,戰爭面貌煥然一新,作戰方式出現革命性變化。沿用以往的慣性思維和方法去認識和解讀戰爭、進行作戰訓練,必將落後於時代,被動挨打。只有將科學的研究方法與高超的指揮藝術相結合,主動設計戰爭、設計戰役布勢、設計力量體系、設計戰法行動,才能走在前列,引領潮流,勝於未戰。近年來,美俄軍依據各自軍事戰略需求和戰爭制勝機理的發展變化,通過作戰設計開發出了一系列新作戰概念,如美軍提出的「第三次抵消戰略」「雲作戰」「多域戰」等新理念,俄羅斯則提出了「混合戰爭」「空天一體戰」等新理論,成為引領美俄軍轉型的推進器。雖然「他山之石」不一定成為助推我騰飛超越的合適之「履」,卻足以為我科學發展提供適合之「鑒」。


戰勝敵人僅有兩次,戰爭設計是其中一次。只有找准戰爭發展的「脈搏」,開啟設計作戰概念、設計武器裝備、設計戰法的戰爭設計工程,才能搶佔新一輪軍事競爭制高點,奪取戰爭主動權。(劉瑋琦 徐永楠)

作者:劉瑋琦 徐永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華社 的精彩文章:

俄研發米格-41戰鬥截擊機
(軍事)空軍首支殲-20部隊開展多型新機編隊協同戰術訓練

TAG:新華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