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這個古老的游牧民族,突然神秘消失,族名卻成為中國代名詞

這個古老的游牧民族,突然神秘消失,族名卻成為中國代名詞

作者: 騰飛說史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尤其以東部季風氣候區的農耕民族與西北乾旱半乾旱區的游牧民族之間的互動最為頻繁,長城是雙方之間互動的一個地理界限,當然也有一些游牧民族,起源於我國東部季風區的東北地區,比如女真人、滿族等等,這些民族並不存粹是游牧民族,而是兼有漁獵與農耕。

這個古老的游牧民族,突然神秘消失,族名卻成為中國代名詞

(中國地形圖)

我國北方地區的游牧民族與漁獵民族有很多都曾經入主過中原,建立了中國古代歷史上的正統王朝,例如,鮮卑人建立了北魏,契丹人建立了遼朝,女真人建立了金朝,蒙古人建立了元朝,滿人建立了清朝(後金),在這些曾經入主過中原地區的游牧民族與漁獵民族當中,對漢人最友好的其實是契丹人。

契丹人原來是鮮卑宇文部的一支,與鮮卑人有著密切的淵源關係,魏晉南北朝之際,他們在西拉木倫河與老哈河一帶游牧,「契丹」一詞最早在《魏書·契丹傳》一文中可見,唐玄宗年間,安祿山擔任平盧、范陽、河東三鎮節度使期間,就經常以討伐契丹人為名,向朝廷邀功,此時的契丹人由八個部落組成,首領被稱為「夷離堇」,夷離堇由各部落「世選」而產生,早期夷離堇基本都在大賀氏家族中產生,中期則在遙輦氏家族中產生,後來由出身於迭剌部的耶律阿保機擔任夷里堇。

這個古老的游牧民族,突然神秘消失,族名卻成為中國代名詞

(契丹人)

公元907年,耶律阿保機又被推選為契丹各部落的部落聯盟首領,部落聯盟首領的地位相當於可汗,由於契丹人長期在我國北方一帶游牧,所以有許多的漢人生活在契丹人所統治的區域,這個時候的契丹人已經接觸到了漢文化,在漢人士大夫韓廷徽等人的幫助下,耶律阿保機仿效中原王朝的制度,於公元916年登基稱帝,立國號為「契丹」,建年號為神冊,正式建立了契丹王朝,後來,耶律阿保機還命人仿效漢字的筆畫與書寫規則,創製了契丹文,耶律阿保機在位期間,契丹王朝的版圖進一步擴大,西北方向,征服了突厥、党項等部落,向東則征服了渤海國,改渤海為東丹,由其長子耶律倍擔任東丹王,天顯元年(926年)七月,耶律阿保機去世,他後來被遼朝統治者尊為遼太祖。

這個古老的游牧民族,突然神秘消失,族名卻成為中國代名詞

(耶律部繪製的《騎射圖》)

耶律阿保機在北方擴張勢力範圍之時,正值歷史上的五代十國時期,中原地區陷入一片混亂狀態,無暇北顧,所以,其子耶律德光即位以後,即尋求向中原農耕地帶擴張的機會,後唐明宗李嗣源在位期間,後唐政權一度出現強盛的景象,但是在他死後,後唐統治集團內部很快就因權位之爭而發生混戰,明宗死後,其子李從厚被擁立為帝,李從厚登基以後,採取削藩策略,遂引起潞王李從珂的叛亂,後來,李從厚被李從珂的軍士擒拿並殺害,李從珂即位為後唐的皇帝,是為後唐末帝,後唐末帝即位以後,與鎮守太原的河東節度使石敬瑭長期不和,後唐末帝欲除掉石敬瑭,發兵圍攻太原,石敬瑭遂利用契丹人的軍事力量打敗了後唐軍隊,公元937年,石敬瑭與契丹人合兵攻破洛陽城,後唐滅亡,在契丹人的幫助下,石敬瑭建立了後晉,為了感謝耶律德光的救援,石敬瑭把燕雲十六州割讓給了契丹人。

燕雲十六州在今天的河北省、山西省北部一帶,還包括今天的北京市以及天津市的部分地區,總面積約為12萬平方公里,跨越了燕山山脈,位於長城內外,地勢居高臨下,是中原農耕區與北方游牧區的交界處,自秦漢以來,這裡一直是中原王朝防禦北方游牧民族南下的戰略要地,耶律德光得到燕雲十六州以後,還於後晉開運二年(944年),趁後晉發生旱災之際,領兵南下,並佔領了開封,俘虜了後晉皇帝,947年,耶律德光改國號為「大遼」,遼朝正式建立,在耶律德光時期,契丹人在軍事上已經完成了對中原地區的佔領,但是,遼朝統治者由於缺乏對漢地農耕區的行政管理經驗,激起中原老百姓的激烈反抗,而無法在開封立足,在佔領開封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撤退了。

這個古老的游牧民族,突然神秘消失,族名卻成為中國代名詞

(宋太宗畫像)

在後漢、後周時期,遼朝皇帝雖有重返中原的意圖,但並未成功,北宋建立以後,宋太宗趙匡義有奪回燕雲十六州之志,兩次伐遼,但均以失敗告終,在雍熙北伐失敗以後,宋朝開始在河北北部一帶修築工事,防禦契丹騎兵南下,把原先的一些天然水道連成一片,修築了一條長達900多里的水渠,然而,這樣的防禦工事與秦漢時期的長城相比,已無多少地勢方面的優勢,遼朝的騎兵時有進擾之舉,景德元年(1004年)九月,宋遼雙方爆發了一場大戰,遼朝20萬大軍大舉南下攻宋,直逼黃河以北的重鎮澶州(今河南省濮陽市附近),宋真宗被迫御駕親征,宋真宗到達澶州前線之後,宋軍士氣大振,遼軍由於作戰失利,再加上擔心有後顧之憂,雙方遂展開了議和活動,並於這一年的十二月,簽訂了「澶淵之盟」。

這個古老的游牧民族,突然神秘消失,族名卻成為中國代名詞

(宋真宗畫像)

「澶淵之盟」簽訂以後,宋朝無力奪取燕雲十六州,遼朝也無力南下攻宋,雙方在100多年的時間裡都處於和平狀態,相安無事,社會經濟出現了繁榮的景象,「生育繁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不識干戈」。

契丹人在遼太祖耶律阿保機時代,實際上已經部分接受了漢文化,典章制度皆仿效中國歷史上的正統王朝,在遼太宗耶律德光時期,還獲得燕雲十六州,燕雲十六州基本處於農耕文明區,從此之後,契丹人進一步漢化,在遼世宗耶律阮時期,遼朝即已形成了南北面官制,南樞密院掌管漢地的民政、賦稅等事務,而北樞密院則管理軍政和契丹等北方游牧部落的事務,契丹人在北宋年間,對漢文化已經相當了解了,遼代皇帝對《論語》、《貞觀政要》等漢文典籍了如指掌,遼道宗(1055年至1101年在位)還說:「吾修文物,彬彬不異中華。」遼朝統治者以「中華」自居,認為他們建立的遼朝是中國的正統王朝。

正因為契丹人在北宋時期就已經高度漢化了,所以,在宋遼之間的戰爭中,遼朝騎兵殺戮平民的行為比較少,至少在史籍中並無多少記載,再加上「澶淵之盟」達成以後,宋遼和平相處長達100多年的時間,所以,宋元之際的中原漢人對契丹人並無多少反感情緒,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契丹人可以說是對漢人老百姓最友好的一個游牧民族。

契丹人在漢化以後,不僅減少了自身對中原農耕區的破壞,而且還進一步影響了蒙古人,蒙古軍隊在征服金朝、南宋的過程中,屠城行為被制止得益於契丹人耶律楚材的從中斡旋,耶律楚材是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的長子耶律倍的八世孫,在窩闊台大汗時期,擔任蒙古帝國的中書令,在耶律楚材入仕蒙古之前,蒙古軍隊「凡攻城邑,敵以矢石相加者,即為拒命,既克,必殺之。」有屠城的傳統,蒙古軍隊攻破金朝汴京城(今河南省開封市)以後,大將速不台以「金人抗拒持久,師多死傷」為由建議窩闊台大汗下令屠城,但是,遭到耶律楚材的強烈反對,耶律楚材認為汴京若被屠城,將會出現「得地無民」的悲劇,極力阻止蒙古人屠城,窩闊台後來聽取了耶律楚材的建議,只對金朝的皇室完顏氏一族進行問罪,其餘的人一律赦免,當時居住在汴京城內的老百姓有147萬人,耶律楚材的建議挽救了一百多萬人的生命。

金朝滅亡以後,秦、鞏二十餘州(今甘肅天水、隴西一帶)的軍民擔心蒙古軍隊會屠城,遂誓死抵抗,蒙古軍隊久攻不下,耶律楚材從中斡旋,勸說窩闊台大汗改變屠城的傳統,於是,窩闊台大汗下詔「許以不殺」,在秦、鞏二十餘州軍民的生命皆得以保全的前提下,秦、鞏軍民選擇了歸附蒙古,後來,元朝在征服南宋的過程中,皆仿照汴京、秦、鞏之例,不再屠城。

這個古老的游牧民族,突然神秘消失,族名卻成為中國代名詞

(蒙古騎兵)

蒙古軍隊在征服中原農耕區以後,還有人主張把農耕區改為牧場,耶律楚材進行了反駁,以軍需糧秣要依賴農耕為理由,勸說蒙古統治者在漢地行漢法。

耶律楚材入仕蒙古期間,至少保全了中原漢地數百萬人乃至上千萬人的生命,如果沒有耶律楚材,後果不堪設想。

到了元朝以後,契丹人大部分已經融入到漢族當中去了,元明之際,已無契丹族的說法了,今天的達斡爾人很有可能是契丹人的後裔。

契丹人作為一個民族已經消失在了歷史的視野中,但是呢,「契丹」一詞在東歐、西亞等國卻成為了「中國」的代名詞,東歐、西亞等國,至今仍然稱「中國」為「契丹」、稱「中國人」為「契丹人」,比如俄語中的「中國」一詞直譯就是「契丹」,「中國人」一詞直譯就是「契丹人」,為什麼在東歐、西亞的一些國家,仍然稱「中國」為「契丹」呢?

因為,契丹人建立的遼朝長期與北宋對峙,所以北方的游牧民族一般稱契丹人所統治的地區為契丹,蒙古帝國興起以後,蒙古人把這個稱謂帶到了東歐、西亞等地,「契丹」一詞隨著蒙古軍隊的西征而聲名遠播,久而久之,契丹就成為了整個中國的稱謂,蒙古四大汗國之一的金帳汗國曾經長期統治東歐地區,俄羅斯人、烏克蘭人深受蒙古文化的影響,所以,俄語中的「中國」一詞直譯就是「契丹」,在英語當中,有時候也用「Cathay」一詞來稱呼中國,「Cathay」一詞就來源於「契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水煮百年 的精彩文章:

侍候太后幾十年,李蓮英表姐臨死前透露:慈禧之死另有原因
易中天:北京人和上海人,為何互相瞧不起?

TAG:水煮百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