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更名三周後,「快狗打車」要如何打造城市貨運出行平台?

更名三周後,「快狗打車」要如何打造城市貨運出行平台?

[釘科技述評]登上熱搜、「10萬+」報道及相關內容、「800萬+話題關注」,新增3倍客戶、多1億了解品牌……這源於一次更名,從「58速運」到「快狗打車」。

不過,更名並在七夕當天引起大範圍關注和話題討論後,除了一份公告,「快狗打車」團隊並沒有對改名及後續的戰略調整做比較詳細的說明。

三周之後,CEO陳小華對外詳細公開了「快狗打車」的全新品牌戰略。

這大抵有些讓名字「飛一會兒」的意味。三周,整整21天,「快狗打車」保持運行狀態,但除了會在社交網路見到一些用戶評價外,公開消息並不多。

行為心理學中,有所謂的「21天效應」,是說一個人的動作或想法等,如果重複21天就會變成一個習慣。

21天,「快狗打車」的名字逐漸被接受,這種接受,不僅僅是因為所謂的21天效應,也是因為「快狗打車」提供的服務得到了用戶認同,陳小華說,有一個近期用過「快狗打車」的女孩子在微博中這樣寫道:「我叫了快狗打車太方便了,不但便宜還幫我搬上樓。」

這是「快狗打車」服務升級和延伸的一個側面。

在陳小華看來,服務的升級和延伸是必須的,因為有很多需求依然沒有得到滿足:比如,寵物通常是不能被帶上現有的大多數公共交通工具的;比如,當有用戶出行中需要攜帶多個大件行李,很少有人協助搬運,小型車輛難以承載,大型車輛卻又通常不針對個人用戶

釘科技認為,服務升級和延伸是從「58速運」到「快狗打車」的更名關鍵:

一方面,從主攻小B端商戶,進入批市為用戶送貨,到向C端客戶延伸,「拉貨 搬家 運東西」,「快狗」打車在構建一個比較完整的城市貨運生態,「速運」已經難以涵蓋更為豐富的業務線。

另一方面,「打車」這個詞,不僅有著相當廣泛的涵蓋範圍,同時在近年來已經成為了「價格透明」「隨叫隨到」甚至「互聯網化」的代名詞,與個人用戶聯繫更為密切。

此外,作為專註於生活服務的分類信息網站的品牌,以及業務間的「非隸屬」關係,「58」也不再完全適合「打車」業務。

「快狗」這時被重提。說「重提」是因為在2017年,另一個貨運團隊與「58速運」進行合併,這個團隊名為GOGOVAN,中文名既是「快狗」。

打造城市貨運出行平台,這是「快狗打車」的目標,陳小華分享了「快狗打車」業務升級後的三點優勢:

其一,更高效。車輛保有量大是高效的保證,可以更大限度地縮減車輛到達時間。陳小華說,「通過快狗打車叫一個車,比自己走到門口叫一個黑車或者叫自己的朋友都要快得多。」

其二,更省錢。陳小華說,貨運有時被認為是昂貴的,而「快狗打車」相對於客運,也並不貴。他表示:「有了我們,把一個城市的物流成本,把搬家700、800、400、200的費用壓縮為幾十元/位,甚至叫一輛車把你的東西運走,所以,這是個更省錢的網路。」

其三,更安全。「所有司機至少會進行認證,比如犯罪記錄等等要去核實;全程交易是閉環,全程網路數據都是在線的。」按照陳小華的說法,「快狗打車」是直接把短途貨運領域從個體戶時代直接帶到了移動互聯網下的計程車時代。

無論是從「打造城市貨運出行平台」的目標,還是從「拉貨 搬家 運東西」的業務範疇來看,「快狗打車」依舊專註「非人」事物的運輸,但陳小華也表示,並不排除拉人業務。

在釘科技看來,這種業務思路是合理的:一方面,「打車」的叫法本身就為「快狗打車」留下了這種發展空間;另一方面,目前「快狗打車」的業務已經從之前的拉貨轉向了拉貨到拉「貨+人」(比如陳小華提到過的行李、寵物等),單純的拉人業務也只是一種自然延伸。

不過,陳小華還說有兩個前提,一方面是合法合規拿到網約車牌照,另一方面還要儘可能制定好安全保障措施,這樣才有可能開展。

業務發展的同時,「快狗打車」也在體現它的社會屬性和社會責任:一方面,陳小華說,打造城市貨運出行平台,就是在打造城市貨物出行的公共交通設施,一定程度上是一種「公共資源」;另一方面,「快狗打車」也致力於綠色出行,其將與菜鳥物流合作,從廣州開始,未來兩個季度在12個城市投放新能源汽車,數量在10000輛左右。

陳小華說,相對於盈利,「快狗打車」已經做好了在比較長的時間內持續投入的準備,通過做大規模,逐漸體現平台的能量和價值。從這裡來看,以「快」為名,要保證用車高效的「快狗打車」,自身將走一條穩健發展的道路。

(釘科技原創,轉載務必註明出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釘科技 的精彩文章:

認可值千金:安裝工被尊稱「服務工程師」
盒馬生鮮發道歉信,「地域歧視」事件為何頻現互聯網公司?

TAG:釘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