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愛立信首獲5G大單,但正面臨華為和三星的前後夾擊

愛立信首獲5G大單,但正面臨華為和三星的前後夾擊

近日愛立信宣布獲得了T-Mobile US給予的一筆價值高達35億美元的5G通信設備訂單,這是它第一份具有「實質意義」的5G大單,然而這一筆大單並無法打消各方對它的擔憂,因為華為在全球通信設備市場的老大地位日益穩固,而新進入者三星已在通信設備市場邁出了腳步並在當下愛立信最大的市場之一--美國市場獲取了5G通信設備訂單。

困難重重的愛立信

愛立信作為全球最大通信設備商已有很多年的歷史,不過到了去年據IHS的數據華為正式在通信設備行業超過愛立信成為全球最大的通信設備商。

在此之前,愛立信已出現疲態,增長緩慢。愛立信前任CEO衛翰思於2010年上任,到衛翰思離職時的2016年其營收僅增長了20%;同期其主要競爭對手華為的營收卻以倍數上升,同期增長了116%;在手機市場失利的諾基亞轉入通信設備市場,2015年諾基亞完成對阿爾卡特-朗訊的收購,在收入規模方面與愛立信相近。

面對競爭對手的快速發展,愛立信自己卻增長緩慢,最終導致了衛翰思的離職,隨後其為挑選新CEO又花費了數月的時間,2017年1月新任CEO鮑毅康上任,採取措施整頓業務,不過愛立信並沒能立即好轉。2017年四季度的業績顯示,營收同比下滑12%、虧損額達到23.96億美元,並且虧損額較2016年同期進一步擴大。

為改變這種局面,愛立信持續裁員降低成本,僅僅是2017年四季度其就裁員1萬人,而2017年全年裁員1.7萬人,希望通過裁員來降低成本,扭虧為盈。

愛立信在通信設備市場競爭不利,被認為是在運營效率、研發實力方面遠低於華為。愛立信的服務團隊員工數量高達6.6萬人、佔整體員工數量的比例近六成,而研發人員只有2.37萬人、佔整體員工數量的比例只有20%,相比之下華為的研發人員高達4.5萬、佔整體員工數量達到45%。

對於當下正快速推進的5G來說,研發人員過低導致其在5G研發方面不如華為,華為提交的專利研發數量遠遠超過愛立信,此前有數據顯示在5G專利方面,華為、高通、三星位居第一陣營,華為還與高通爭奪起了5G核心專利,華為力挺的Polar碼把高通PK掉成為了5G控制信道eMBB場景編碼的最終方案,凸顯出華為在5G技術研發上成就。

華為和三星前後夾擊

華為在全球通信設備市場已取得競爭優勢,其在通信設備行業的營收對愛立信的營收正在不斷擴大,而隨著它在5G技術上所取得的進展,有理由相信在5G時代將進一步擴大對愛立信的領先優勢。

相比起愛立信,華為還擁有產業鏈優勢,華為海思是全球前六大手機晶元企業之一、全球第三大手機企業,可以為運營商提供一條龍的解決方案。愛立信當年也有手機晶元和手機業務,不過在市場競爭中這些業務逐漸萎縮直至消失,凸顯出愛立信似乎正垂垂老矣,難以在市場的激烈競爭中應對華為的競爭。

華為雖然在全球市場顯示出強大的競爭力,不過由於種種原因無法進入美國市場,這本來讓愛立信獲得了喘息的機會,美國市場成為愛立信的主要收入來源市場之一,2017年美國市場為愛立信貢獻了四分之一的營收,然而如今三星的加入正挑戰愛立信在美國市場的地位。

三星早在4G時代就有意進入通信設備市場,這也是為了應對一直在手機市場挑戰它的華為,希望通過進入通信設備市場造成華為後院起火的局面,但因種種原因最終沒能在4G通信設備市場打開局面。如今在5G即將開始規模商用前夕,三星終於在通信設備市場打開局面,今年初美國最大運營商Verizon開建5G網路將大部分訂單交給了三星,隨後美國第二大運營商AT&T也宣布將採用三星的5G通信設備。

三星在美國5G通信設備市場打開局面,無疑威脅的首先就是愛立信,據稱三星為了贏得5G通信設備訂單給出了極為優惠的價格,這將導致愛立信損失5G通信設備市場訂單之餘其5G通信設備的價格也將被迫下降,對其營收造成更大的打擊。

愛立信在經過一年多時間的調整之後,在今年二季度其通信設備業務取得了2%的增長,如今又首獲5G通信設備大單,本來對它都是利好消息,但是面對華為和三星的夾擊其增長能否延續下去顯然存在較大的疑問。

------------------------------

微信公眾號:柏穎漫談 baiyingmantan 歡迎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柏穎 的精彩文章:

華米業績高增長,對小米的依賴度進一步降低
手機在中國市場潰敗,不過三星在中國的銷售額卻創了新高

TAG:柏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