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韓信、李廣都不算什麼,真正的高人功高蓋主卻無人猜忌

韓信、李廣都不算什麼,真正的高人功高蓋主卻無人猜忌

韓信、李廣都不算什麼,真正的高人功高蓋主卻無人猜忌

一、中華千古第一奇人

誰是中華千古第一奇人?盛唐名將郭子儀。

郭子儀四十歲時任朔方節度使,手握十萬精兵。安史之亂爆發後,任副宰相兼兵部尚書。收復長安後,加司徒官銜,封代國公。

公元758年,進位中書令,成為真正的宰相。

公元762年,郭子儀又因功進封汾陽郡王。

公元779年,郭子儀被皇帝尊稱為「尚父」,再加太尉官銜。

公元781年,郭子儀去世,朝廷贈太師官銜,謚號「忠武」。並且後世史書贊曰:「功高蓋主主不疑,權傾朝野臣不忌」。

二、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建功立業的武狀元

郭子儀傳奇而又輝煌的一生,起始於武則天時期的武舉第一名。

武則天當權時期,為了消除反對者,對軍隊進行了大清洗,全部換上了親信。武則天這些親信,成事不足敗事有餘,進而大唐帝國使得對外戰爭一敗再敗,軍隊戰鬥力下降嚴重。

鑒於邊防壓力劇增,武則天在科舉制度的基礎上,設立了武科,用以選拔人才,來充實軍隊,穩定邊防。

三、九原,郭子儀的發家之地

九原郡,郭子儀的發家之地。郭子儀出生於華州鄭縣的一個士大夫家庭,因為家道中落,所以郭子儀沒有參加文科,而是參加了武科。

成為武狀元後,郭子儀以左衛長史的身份前往單于都護府任職。經過多年的磨礪,郭子儀積功成為天德軍使兼九原太守。

之後,因為上司嫉妒,郭子儀被閑置,一直未得重用。閑置的生活養成了郭子儀寵辱不驚、恢弘大度的性格。

四、朔方節度使,郭子儀建功立業的起點

安史之亂是郭子儀命運的轉折點。是金子總會發光的。郭子儀在天德軍使、九原太守的位置上一直待到了安史之亂的爆發。安史之亂爆發後,大唐帝國外重內輕、承平日久的問題完全爆發出來。

因為安祿山身兼河東節度使、控制了河東道北部,對北都太原構成嚴重威脅。

大唐帝國中央慌忙想起了被閑置多年的郭子儀,於是任命他為朔方節度使,全力解除安祿山對太原的威脅。

韓信、李廣都不算什麼,真正的高人功高蓋主卻無人猜忌

五、深入河北、收復大片失地、威震天下

郭子儀深入河北,以一己之力穩定天下大勢。郭子儀沒有辜負中央對他的期望,不費吹灰之力就收復了河東。收復河東失地後,便開始著手收復河北失地。

安祿山在河北經營多年,勢力比較穩固。加上河北有大量草原胡人,這些胡人全力支持安祿山,使得郭子儀收復河北的計劃困難重重。

此時,顏真卿兄弟在河北常山郡起兵反抗安祿山,一時間河北十七個郡縣響應,形勢大好。面對如此大好形勢,郭子儀抓住機會,深入河北,重創安史叛軍,一時間威震天下。

六、忍辱負重、堅韌不拔、再造大唐

在深受猜忌的情況下,郭子儀依然一心為國,因此被稱讚為「再造大唐」。就在郭子儀威震天下、即將剿滅叛軍的時候,唐肅宗聽信讒言,強令郭子儀停止進攻。

郭子儀停止進攻後,安史叛軍立刻抓住機會進行喘息,形勢開始逆轉。偏偏唐肅宗還派出太監前期監軍,用以牽制郭子儀。

此外,任由太監胡亂指揮,造成唐軍重大損失。在這種惡劣的形式下,郭子儀忍辱負重,先是慘淡經營,進而收復了長安、洛陽兩京,接著與李光弼通力合作,最終徹底擊敗安史叛軍,恢復了大唐天下。

七、功高蓋主卻又安然無恙

郭子儀立下大功、被君主猜忌,偏偏最終得以善終。安史之亂平定後,鑒於郭子儀功勞太大,對皇權構成威脅,唐代宗採取明升暗降的方法,剝奪了郭子儀的兵權。

郭子儀對此毫無怨言,並坦然接受。郭子儀平淡的表現打消了唐代宗對他的戒心。

因此,當吐蕃與回紇聯手入侵時,唐代宗再度派郭子儀領兵出征。吐蕃與回紇勢大,唐軍諸將不敢前進。郭子儀卻毫無懼色。

郭子儀單騎入回紇大營,憑藉自己的威望,促使回紇退兵。回紇退兵後,吐蕃大懼,也一同退兵。就這樣,郭子儀不費一兵一卒,徹底解除了外患。

此後,郭子儀受盡恩寵,餘生都在享受榮華富貴,並得以善終。

八、岳飛、諸葛亮都不及郭子儀

岳飛被譽為中華武將第一人。但是,岳飛有「再造大宋」的功勞,卻僅僅被稱為「中興四將」之一,還深受君王猜忌,最終也因為猜忌而死。岳飛死後,也僅僅被謚為「武穆」這個等級不高的稱號,「忠武」是後來追贈的。

郭子儀活著的時候,就被贊為「再造大唐」。活著的時候,就和諸葛亮一樣,被尊稱為「尚父」。活著的時候,就封汾陽郡王、享受完全的榮華富貴。

死後更是直接贈太師銜、謚「忠武」。此外,在唐朝官方、私人的史書中,更全是一片讚美聲。

因此,郭子儀是當之無愧的中華第一奇人。

故事一:郭子儀在平定「安史之亂」和抵禦外族入侵中屢立奇功之後,卻遭到了皇帝身邊的紅人,太監魚朝恩的嫉恨。郭子儀率兵在外征戰,魚朝恩竟暗地裡派人挖毀了郭子儀父親的墓穴,拋骨揚灰。

郭子儀領兵還朝,眾人無不以為會掀起一場血雨腥風,不料當代宗皇帝忐忑不安地提及此事時,郭子儀伏地大哭,說:「臣將兵日久,不能禁阻軍士們殘人之墓,今日他人挖先臣之墓,這是天譴,不是人患。」家仇的烈焰竟被他寬容的淚水熄滅。

故事二:魚朝恩擔心早晚會被郭子儀收拾,便想來個先下手為強,在家中擺下「鴻門宴」,然後請郭子儀赴宴。魚朝恩的險惡用心連郭子儀的下屬都看得一清二楚,他們極力勸阻郭子儀不要去。郭子儀淡淡一笑,不以為然,只便裝輕從,帶上幾個家僮從容赴宴。魚朝恩見了驚訝不已,在得知實情後,陰毒無比的一代奸臣竟被感動得嚎啕大哭,從此以後再不與郭子儀為敵,反而處處維護他。

在那個伴君如伴虎的時代,位高權重的郭子儀竟能化解諸多官場危險而得以善終。唐代宗病死前,遺詔命郭子儀代理朝政並扶太子即位,郭子儀尊從聖命。唐德宗即位後,尊子儀為尚父,加太尉,兼中書令。兩年之後病逝於任上,終年八十二歲。

郭子儀,祖籍山西太原,唐代政治家、軍事家。

韓信、李廣都不算什麼,真正的高人功高蓋主卻無人猜忌

郭曖與昇平公主

郭子儀早年以武舉高第入仕從軍,積功至九原太守,一直未受重用。

安史之亂爆發後,郭子儀任朔方節度使,率軍勤王,收復河北、河東,拜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公元757年,郭子儀與廣平王李俶收復西京長安、東都洛陽,以功加司徒,封代國公。

後因承擔相州兵敗之責,被解除兵權,處於閑官。公元762年,太原、絳州兵變,郭子儀被封為汾陽王,出鎮絳州,不久又被解除兵權。

公元763年,僕固懷恩勾結吐蕃、回紇入侵,長安失陷。郭子儀被再度啟用,任關內副元帥,再次收復長安。公元765年,吐蕃、回紇再度聯兵內侵,郭子儀在涇陽單騎說退回紇,並擊潰吐蕃,穩住關中。

公元780年,郭子儀被尊為「尚父」,進位太尉、中書令。次年,郭子儀去世,追贈太師,謚號忠武。

唐朝大臣郭子儀,是一個對李唐王朝有大功的人,也是一個窮奢極欲的人。

郭子儀每年所得的俸祿有二十四萬貫之多,在中國歷史上,像郭子儀這樣窮奢極欲的大臣其實並不鮮見,但他們大都往往為人所不齒,而如此窮奢極欲的郭子儀,卻非但沒有遭到人們的非議,反倒贏得生前身後名:生前,唐代宗曾下令在凌煙閣為郭子儀畫像,以示尊崇;死後,唐德宗特下詔將他的墳增高十尺,宋、明、清歷朝政府都曾把他和周公旦、諸葛亮等歷史名臣一起作為祭祀的對象,加以褒揚;一些文人墨客還把他作為自己追求人生價值的偶像,頂禮膜拜,比如《聊齋志異》的作者蒲松齡就這樣吟詠道:「他日勛名上麟閣,風規雅似郭汾陽!」

這看起來,多少顯得有點兒怪。然而,說怪也不怪。

郭子儀一生輔佐唐玄宗、肅宗、代宗、德宗四位皇帝。在這「四朝靜亂」的多事之秋,郭子儀以他非凡的軍事天才為唐帝國的穩定做出了傑出貢獻,建立了卓越功勛。從玄宗到德宗,四朝天子之所以都對郭子儀另眼相看,把他抬到那麼高的位置,直至在中書令的那把椅子上統領百官二十四年,郭子儀的功無疑是一個重要的砝碼。

在平定安史之亂時,唐肅宗對郭子儀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大唐雖是我的家國,實是由卿所重建!」說的應該是他的心裡話,也是大實話。史家評價郭子儀,說他的功「自秦漢以來,功勞之大,無與倫比」雖然說的有點過,卻也接近於事實。的確,沒有郭子儀,安史之亂(包括外族的侵擾)帶給人民的苦難——這一點,杜甫的詩有過真切而形象的描述,真不知道要延續到何時,僅此一點,儘管郭子儀是一個窮奢極欲的人,但依然受到人們——包括上至尊貴的天子、下至普通的寒儒那麼樣的尊崇,也就不難理解了。從感情上說,這就是所謂的愛屋及烏,四捨五入算大帳吧?

但問題不僅僅如此,縱觀中國的封建王朝,很多大臣特別是手握兵權的重臣,雖然有功於社稷,卻往往功高震主,郭子儀也曾受到過當朝者的猜忌,大曆二年十二月,魚朝恩暗地裡派人盜發郭子儀父親的墳墓,其目的無非是害怕威權日盛的郭子儀篡權當皇帝,從而搗壞「風水根基」斷絕郭氏家族的「龍脈」,這顯然是當朝者猜疑心理做的怪。

郭子儀心明鏡似的:沒有皇帝的默許,魚朝恩想那麼干,也沒那個膽兒。對代宗這樣說道:「臣長期掌兵,不能制止殘暴,士兵毀壞他人的墳墓,本來就夠多的了,這是臣不忠不孝獲得的上天的懲罰,不是人為的禍患啊。」一句自責的話,打消了皇帝的猜疑,平息了事態、維護了穩定。什麼叫忠心?寧可委屈自己,也要顧全大局,這就是忠心。

郭子儀儘管窮奢極欲,但他很好地把握住了這一點、做到了這一點,而且做的善始善終,非常到位,做的遠比岳飛要充滿智慧。在郭子儀身上所體現出的這種忠君思想和處世原則,是他誠實為官和誠信做人的潛移默化的原動力,可以說達到了那個時代倫理道德的最完美的要求,這似乎也是他受人尊崇的又一個原因所在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水煮百年 的精彩文章:

古代文人的書齋名,優雅到極致!
海瑞真是一根筋的老頑固?為什麼要黑海瑞?

TAG:水煮百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