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向的人與外向的人有什麼不同
不要簡單地認為,一個害羞的人就一定是個內向的人。因為不論是外向的人還是內向的人,都會害羞。內向的人不一定都是安安靜靜的,不一定都是很敏感的,也並非對身邊的人充滿怨恨。
內向者究竟有什麼特徵,他們和其他人又有什麼不同?最近,在由威爾·皮爾森(Will Pearson)和曼格什·哈蒂庫德(Mangesh Hattikudur)共同主持的播客《兼職天才》(podcast Part-Time Genius)中,他們指出有接近三分之一至一半的人都是內向者。這一概念是著名精神病學家卡爾·榮格(Carl Jung)在1921年提出的,當然,還有"外向"一詞。雖然在西方社會,內向的人並不像外向的人那麼受歡迎,但是兩種性格類型都有利有弊。這兩種性格只不過是體驗和處理世界的不同方式罷了。 此外,皮爾森說:「沒有人真正完全內向或者外向,我們都是兩種性格類型的混合體... 只是兩者之間會有一方佔上風,這就決定了我們究竟是『外向』還是『內向』。"
內向者的大腦工作方式與外向者不同。內向者的大腦對多巴胺更敏感,多巴胺是一種神經遞質。當我們衝動行事或者做一些有風險之事時,這種神經遞質會讓我們感覺良好。這意味著內向的人並不需要太多的多巴胺就能活力滿滿,太多了反而會過度刺激; 因此,內向的人喜歡獨處或者和只和一小群人呆在一塊兒。
此外,內向者的大腦通過長乙醯膽鹼通路接受刺激,這條通路很長,會經過大腦的不同部分。 這樣,內向者就會更容易注意到細節和錯誤,易過度思考,需要反應和處理信息的時間也就長一些。
相比之下,外向的人對多巴胺有更高的耐受力,所以他們需要更多的刺激以獲得活力。因此,他們享受被一大群人包圍著,喜歡熱鬧的環境。他們的大腦也能很快接收到刺激,這就使他們能夠對各種環境做出迅速的反應。
這些生物學上的差異意味著,內向者或許更適合做一個好的傾聽者。少一點閑聊,多一點獨處。他們也很少在公共場合發脾氣,因為他們在說話前往往會先思考。他們也能更好地讀懂別人的心思,更好地解決問題;他們沒有外向者那麼衝動。正是因為外向者衝動一些,所以他們更有可能去醫院或者就蹲了監獄。但內向也有其缺點:內向的人比外向的人更容易感到孤獨和自卑。
哈蒂庫德說還有一種處在中間的人,並且這樣的「雙重人格」的人大約佔40%。
其實不管你是哪種性格的人,這都無關緊要;重要的是,你知道自己是哪種性格的人,再利用其優勢。最重要的一點,是你必須坦誠地面對最真實的自己。
本文譯自 howstuffworks,由譯者 Imagine 基於創作共用協議(BY-NC)發布。
※用於驅趕鳥類的「牧羊犬無人機」
※三星S9+《堡壘之夜》遊戲畫面被NS版掌機模式完爆!
TAG:煎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