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個秀才與一個土匪合夥打算把當朝總理給辦了,還成了

一個秀才與一個土匪合夥打算把當朝總理給辦了,還成了

上一篇,咱們說到直系聯合起來,要求「清君側」,把段祺瑞身邊的馬仔徐樹錚轟下台,不料段祺瑞反應強烈,不僅沒有丟卒保車拿掉徐樹錚,反而為了徐樹錚下達討伐令,要對直系使用武力。

段祺瑞是北洋元老且控制中央政府,皖系的地盤和軍隊在國內又是首屈一指,至少從紙面實力看,直系根本不是對手。那麼,面對段祺瑞的強烈反應,直系會繼續強硬還是軟下去呢?

直系的中心是保定,因為曹錕在這裡。直系將領們群情激憤,可當家的一把手曹錕以及麾下最能打的大將吳佩孚卻不發一言。面對眾志成城的直系中下級軍官,曹錕沉默許久以後說:既然如此,那麼就讓北洋內部來一場戰爭吧。吳佩孚也點了點頭說:是該教訓教訓老段和小徐了。

於是,曹錕和吳佩孚率領全體人員,來到天津舉行誓師大會,並任命吳佩孚為前敵總指揮。為了拉攏更多的支持者,曹錕和吳佩孚都不敢把矛頭直接指向「北洋虎」段祺瑞(畢竟段總理的威望太高),所以打出的旗號還是中國歷史上最古老的造反名頭——「清君側」,擁護段督辦+驅除徐樹錚,矛頭直指小徐。曹錕設大本營於天津,設司令部在高碑店,同時也發出了討賊檄文。

高碑店是直系和皖系爭奪的核心地帶

7月10日,皖系和直系還沒開打,突然發生了一件對皖系十分不利的大事,讓段祺瑞火冒三丈。原來,張作霖在軍糧城發來電報,勸段祺瑞不要再袒護徐樹錚,否則後果不堪設想,奉軍將加入「清君側」的行動。這就意味著,張作霖打算把屁股坐到直系那邊,對皖系顯然是個壞消息。

同一天,曹錕致電北京公使團,請他們注意日本暗中幫助段祺瑞的舉動。於是,英、美、法三國公使逼迫日本公使表態,日本公使不得不發表宣言表示中立,絕不擁段。

日本的表態,讓同樣受到日本照顧的張作霖終於解開繩子,可以放手行動了。當時,奉軍入關總兵力已達7萬多人,是一股不可小視的力量。張作霖得到日本中立的消息後,立刻致電曹錕:「我輩骨肉之交,當此危急存亡關頭,不得不竭力相助。」自此,奉軍徹底撕下中立的面紗,堅定站在曹錕一邊,反段反小徐。

入關參戰的奉軍炮兵

本來,段祺瑞對討伐直系曹錕和吳佩孚信心十足,認為開戰後用不了幾天,自己的部隊就能打進保定城。他還自信的認為,奉軍就算不幫助他,也起碼會保持中立,因為張作霖雖然與小徐有些摩擦,但在對南方主戰還是主和上,張作霖堅決主戰的,站在他老段這邊。再說了,奉系的張作霖和直系的曹錕、吳佩孚以及江蘇督軍李純等人,都有較大矛盾。因此,老段判斷,最壞的結果也不過是奉軍不幫自己,保持中立。只要奉軍不攙和,那麼訓練有素的皖軍就可以搞定直系軍隊。

可是老段萬萬沒想到,張作霖口頭上公開支持曹錕以後,還很快體現在行動上——奉軍主力第27師和第28師開進關內,並在京奉路,津浦路以及馬廠,軍糧城一帶布防。這下子,老段開始慌了。

奉軍關內總部軍糧城

能讓老牌政客段祺瑞發慌,說明形勢的確嚴重,看看雙方參戰力量對比就只知道了:

皖系:邊防軍第1、3師,中央陸軍第9、13、15師,以及一個混成旅。其中,邊防軍兩個師各有1.1萬人,中央陸軍第9師只有6000人,第13、15師各有8000人,宋子楊混成旅也是8000人,總計投入5.2萬人。

直系:吳佩孚第3師,4個混成旅,一個新編旅,加上曹錕的直隸督軍衛隊。其中,第3師1.1萬人,4個混成旅每個旅都是8000人,彭壽梓的新編旅6000人,督軍衛隊3000人,總兵力恰好也是5.2萬。

很顯然,皖系和直系投入作戰的兵力剛好相當。在這種情況下,張作霖站在哪一邊,就意味著哪一邊會贏。對段祺瑞來說,很不幸,張作霖跑敵人那邊去了。

1920年7月14日下午,段祺瑞召開特別軍事會議,下達總攻擊令,並宣讀了討直檄文。曹錕看到檄文後,也針鋒相對通電全國,說明戰爭的責任在皖系,自己是不得不被動應戰。

當天晚上,皖、直兩軍大打出手,醞釀已久的直皖戰爭終於正式爆發。這場戰爭,皖系軍隊有民國最聰明的人徐樹錚,直系軍隊有當時最能打的常勝將軍吳佩孚,張作霖則準備觀察觀察,坐收漁翁之利。

直、皖之爭誰會是贏家?我們下篇再接著說。

吳佩孚的書法

參考資料:

1.張明金 《民國時期的戰爭》

2.徐海:《段祺瑞傳 》

3.陶菊隱:《吳佩孚將軍傳》

4.張祥斌:《曹錕傳》

「許述工作室」核心成員查佳峰主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腦洞大開寫歷史 的精彩文章:

這兩人在20多歲結為異性兄弟,後來先後做了總統
民國有個軍種連現在的美軍都沒有,而且發揮了重要作用

TAG:腦洞大開寫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