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代民間說的「老瓜賊」指什麼?康乾時期是如何治理「老瓜賊」問題的?

清代民間說的「老瓜賊」指什麼?康乾時期是如何治理「老瓜賊」問題的?

「老瓜賊」又稱老瓜、瓜賊,是清代出現的一類專門謀財害命的人,他們經常偽裝成普通行旅、乞丐甚至僧道技流等身份流竄各地,據記載他們常常以團伙的形式作案,出沒於夜晚,手段極為殘忍,成為有清一代危擾社會秩序的毒瘤。老瓜賊的活動集中在河南、山東、山西、陝西、直隸一帶,時間主要是從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到乾隆九年(1744年),因此治理老瓜賊也成為清朝皇帝十分頭疼的事情。

康熙皇帝

老瓜賊對清朝社會秩序的破壞,可從以下記載窺見一二,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八月,老瓜賊活動初現,此時的直隸巡撫趙弘燮上奏具陳老瓜賊的危害,並請求朝廷下令緝拿該犯:「匪類中有老瓜賊名色,謀財殺人,甚於強盜,請交守汛兵丁、地方官員嚴行緝拿。」不過這時老瓜賊的活動還不頻繁,因此並未引起朝廷足夠重視。到了乾隆時期,老瓜賊的活動日益頻繁,手段也愈益殘忍,老瓜賊的作案手段一般是對獨身或人數較少的過路旅客下手,先是偽裝成普通旅客混入旅客之中,然後選擇人煙稀少的時機夏收,死者常常不見屍首,因此老瓜賊的作案手段和社會危害遠超普通盜賊。

田文鏡

老瓜賊出現之初,康熙皇帝便將之定性為「強盜窩主」,飭令各地嚴拿,隨著老瓜賊活動的日益頻繁,康熙帝對此也是深惡痛絕,曾對此說道:「老瓜賊甚是兇惡,一個也不饒。」但終康熙朝,老瓜賊的問題仍未得到遏制。雍正皇帝即位之初,便諭令各地推行保甲制度,試圖採取嚴密的措施讓老瓜賊無處可逃。康熙四年(1726年),雍正帝又再次重申保甲制度,並於七月頒行保甲令,飭令各地方官切實執行,並對文武官員的職責進行了分工,設定緝拿老瓜賊的期限。因此在雍正時期,老瓜賊受到了嚴重打擊,其中尤以河南的田文鏡打擊最盛。為了保證過路旅客的人身財產安全,田文鏡在當地制定了杜源絕流之法,發動全省的普通百姓共同防治老瓜賊,使其無處棲身。為了徹底剷除老瓜賊,他通過「弭盜」方法剷除此類行為。田文鏡的治理措施卓有成效,雍正七年(1729年)皇帝特地命他寫作治理老瓜賊的經驗。

愛新覺羅·弘曆

乾隆朝繼承了雍正時期治理老瓜賊的辦法,一方面,清廷下令嚴懲老瓜賊,另一方面諭令直隸、河南、山東等老瓜賊最為猖狂的幾地地方官設法捉拿老瓜賊,後來又將打擊老瓜賊的範圍擴展到了山西、陝西二省。除了強化保甲制讓老瓜賊無處藏身外,還頒布了嚴刑重典,對落網的老瓜賊嚴懲。對此雍正朝,乾隆時期治理老瓜賊的手段更為強硬,因此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此後有關老瓜賊的記載越來越少,直至中斷。

參考文獻:

常建華:《清代治理「老瓜賊」問題初探》,《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年第3期。

常建華:《清朝治理「老瓜賊」問題續探》,《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5期。

岳愛華、王莉瑛:《清朝初期老瓜賊問題探賾》,《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37卷第4期。

黃治國:《康乾時期的老瓜賊及朝廷的整治措施》,《信陽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1年31卷第2期。

華 興 春 秋

小編 :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胡一舟 郁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季我努學社 的精彩文章:

中藥行業有著「北同南雷」的說法,「北同」指的是北京的同仁堂,「南雷」指的是什麼?
清代皇帝的廟號問什麼這樣取?

TAG:季我努學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