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包拯一生清廉,為何死後要用21口棺材出殯?他到底在害怕什麼?

包拯一生清廉,為何死後要用21口棺材出殯?他到底在害怕什麼?

如果說到偵探的話,日本有柯南,英國有福爾摩斯,中國則是有包拯,不同於前面兩者的是中國戲劇影視作品中的這位包拯是真實存在的,雖然影視作品對於包拯的形象多少有些誇大和神話的嫌疑,但現實中的這位包拯也是出了名的鐵面無私清風亮節。

包拯於天聖五年考中進士,朝廷授予其官職,但因為顧念家中父母他希望能就近任職,於是朝廷就將他安排到離家鄉合肥比較近的和州,可總歸是不能常在家中照顧年邁的父母,於是包拯乾脆就辭去官職,此後便安心在家。直到雙親去世,為他們守滿孝期後,包拯才再次進京等待朝廷任用。

包拯的仕途就此開啟,而與人們印象中的那個斷案包青天不同的是,歷史上的包拯除了在開封擔任過知府,其主要擔任的官職是轉運使、諫官、監察類的官員,不過在他擔任開封知府期間確實仲裁過一些案子為民解難。除去這一部分的不同,戲劇影視中包拯不畏權貴、剛正不阿的形象是與現實基本吻合的,無論是小官、丞相還是皇親國戚只要是做出魚肉百姓、貪贓枉法、濫用權力這樣的事情,包拯都毫不顧忌的向皇帝直諫彈劾他們,對於自己管理地區也是吏治嚴格,完全杜絕與求情行賄之事粘連,包拯更是樂於傾聽百姓苦難為百姓伸張正義,也因此成為百姓心中的包青天。

包拯一生清廉,盡職盡責,最終於嘉佑七年去世,享年64歲。包拯死後朝廷眾官嘆惋百姓悲戚,但令人們驚奇的是包拯去世前交待,等他死後要用21口棺材出殯,他為何要這麼做,他到底在害怕什麼呢?

原來包拯生前的正直讓他得罪了不少權貴高官,但因為他在世時深受百姓愛戴,太后也因為「狸貓換太子」一案對他格外信任,宋仁宗又是賢君對於敢於直諫的忠臣頗為重視,所以那些被他得罪的人心中雖然有怨恨,但也不敢對包拯如何,如今他生命已逝就只能任人宰割,誰知道那些仇家會怎麼對待自己的屍體,不得已之下只能想出這種辦法來避免災難。在包拯出殯那天,抬棺的人抬了21口棺材同時從七個城門出殯,沒有人知道到底哪個才是包拯的棺材,所以也無人知道到底哪個才是他真正的墓。

包拯死的那一天,盜墓界還立下了一條不成文規矩——「不盜包拯墓」,由此可見百姓對其尊重敬佩程度。經現代考古專家發掘,在最不起眼的一個小墓中找到了包拯的棺槨,並通過一些證據確定了其身份。從包拯的墓葬中可以看出他的一生,21口棺材是他為官剛正的體現,而那一個基本沒有陪葬的小墓則說明了他一生的兩袖清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民間微服私訪 的精彩文章:

清朝比和珅還聰明的貪官,死後留下億萬財產,子孫後代現身家過億
和珅自盡後,他的兩位小妾做了一件事,揭露了和珅不為人知的一面!

TAG:民間微服私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