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大腦植入技術製造「智力怪獸」,人類的道德底線在哪裡?

大腦植入技術製造「智力怪獸」,人類的道德底線在哪裡?

編者按:凡是用技術干預人體本身的功能,就不免會引起爭議。神經技術就是當前一個熱門的領域。用技術改善大腦功能,對人類社會潛在的影響是深遠的。本文是IEEE Spectrum對計算神經科學博士山伯(Anders Sandberg)的訪談記錄而成,關注的是基因改造或大腦植入設備,改善神經系統功能給人類帶來的潛在後果。本文編譯自Spectrum的原題為「Q&A: The Ethics of Using Brain Implants to Upgrade Yourself」的文章。

大腦植入技術製造「智力怪獸」,人類的道德底線在哪裡?

神經科技指的是對人類關於大腦、意識、想法和大腦中更高階活動的理解產生根本性影響的任何技術。神經技術也包括用以提升和修正大腦功能的技術,以及讓研究人員和醫生將大腦圖像化、可視化的技術。

神經技術是當今工程學最熱門的一個領域。技術能達到的效果也讓人備受鼓舞:癱瘓者和可以用大腦控制機械臂和電腦游標;有些盲人移植的眼球植入物能向大腦視覺功能區發送信號。目前,研究人員關注的是製造更好的可植入設備,在頭皮上布好電極,記錄大腦信號;或向大腦發送電流,以改變大腦運行方式。

很多技術針對的是改善殘疾人和重病患者的身體功能,但在普通人身上使用神經技術、提升大腦功能的研究興趣也與日俱增。Facebook等公司以及馬斯克都在開發民用的「大腦交流」設備,也有不少創業公司在探索,如何將這些設備用於休閑娛樂。

大腦植入技術製造「智力怪獸」,人類的道德底線在哪裡?

Neuralink,是一個美國神經科技公司,由馬斯克和八名其他聯合創辦者創辦,負責研發腦內植入的腦機介面技術。公司的總部在舊金山。2016年成立,並在2017年3月成立。 2016年6月,馬斯克曾經探討過一個科幻小說概念「神經織網」,即人腦與機器交互。

但是,人類開始用技術「搗鼓」自己的大腦,在道德方面,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我們的底線在哪裡?

山伯(Anders Sandberg)「嚴格意義上說,不算是哲學家」,但是他的職業需要他時常思考技術烏托邦、反烏托邦,人工智慧的未來,以及基因改造或植入設備改善身體功能給人類帶來的潛在後果。他是計算神經科學博士,對於這些問題的解答,他是個很好的人選。

山伯是牛津大學人類未來研究院的高級研究人員。Spectrum通過電話採訪了山伯,我們討論了當前最先進的神經科技、他們是否會得到廣泛應用,能否改變社會等問題,包括以下方面:

*人類是否會接受選擇性腦手術

*認知、情感和道德水平提升

*神經技術創造「愛情藥水」

*道德方面的「提升」能否用於司法系統

*神經功能改善的最大受益者

*在進化「遊戲」中佔領先機

*馬斯克和facebook在大腦技術方面的「大計」

人類是否會接受選擇性腦手術

Spectrum:如果我們精確地把信號傳入/傳出大腦,目前還需要用侵入性的技術,把電極植入到腦組織里。開放性腦手術會不會阻礙技術的普及呢?

山伯:確實,要做腦手術可能讓部分人望而卻步,覺得膽怯。恐懼是一個因素,而實用性也是一個因素:如果我想要升級自己的手機,就到手機店去;如果我先升級自己的神經系統,就得到醫院去,可能要移除一部分腦組織。如果手術過程簡單、無痛,腦手術就不會顯得那麼可怕,心理負擔會減小,未來的人可能這樣想,「我就順便去一下醫院,給自己升個級。」;可能我們用納米器械做手術,或者升級過程極度簡化,吃個藥丸就完事了。不過現在我們的技術遠沒有那麼先進。

但現在主要的問題是:「技術的關鍵應用是什麼?」。目前,神經技術主要用於功能缺失的彌補,適用的受眾範圍非常窄,主要是癱瘓者和盲人。對於大眾來說,我們也想要用上這樣的技術,但是沒法得到。如果植入物只是用來補充信息,那它的功能得遠遠超越智能手機、電腦和虛擬現實。比方說,植入物可以用來控制體重定點,你可以直接告訴它,「我想把體重減到20千克」。如果真的能做到,肯定有人願意開腦,把電極放進去。

Spectrum:有些研究者和公司關注的是腦機介面(BCI),「讀取」大腦信號之後,用以控制體外世界的物體;或者開發能把信息「寫入」大腦的腦機介面。你覺得這兩種設想如果用來改善大腦功能,哪種更可能成功?

大腦植入技術製造「智力怪獸」,人類的道德底線在哪裡?

腦機介面,是在人或動物腦與外部設備間創建的直接連接通路。在單向腦機介面的情況下,計算機或者接受腦傳來的命令,或者發送信號到腦,但不能同時發送和接收信號。而雙向腦機介面允許腦和外部設備間的雙向信息交換。在該定義中,「腦」一詞意指有機生命形式的腦或神經系統,而並非僅僅是抽象的「心智」。

山伯:讀取信息比寫入信息難度小很多。而且在某些領域的實際應用中,傾向於兩者中的一個,不需要兩者同時做到。比方說,對於癱瘓者,讀取信息非常有用;而對於人工視覺,幾乎只需要寫入信息。但是,最重要的應用應該是用以改善交流的,不管是人與人還是人機之間的交流。而交流總是雙向的。如果我們的技術讀取沒問題,但沒法寫入信息,那技術的發展就到了瓶頸。

Spectrum:用硬體和軟體改善大腦功能,與用藥物改善大腦功能,兩者是否有根本的不同?對於技術改善大腦功能,只是一個新鮮的領域嗎?還是說,我們應該對其保持警惕?

山伯:我覺得,主要是這個領域還比較新。每次有新技術出現,人們就不眠感到害怕,覺得它們會帶來很多新問題。其實,現在我們習以為常的技術,也一度是新技術,只不過是大家用久了,習慣了。在哲學上,沒有理由把神經技術當作異類,和其他技術區分開。技術在根本上是沒有區別的。把電極植入大腦並不會改變大腦的運行模式。不管你是上鋼琴課,吃藥還是用大腦植入物,沒有哪樣能讓你突然就學會彈鋼琴,只是可能會讓彈鋼琴變簡單一點。

認知、情感和道德水平提升

Spectrum:你曾研究過,大腦功能提升與人們在認知、情感和道德系統之間的關係,技術是否可能改變這些體系。你覺得這3個方面,哪方面的改變可能成真?你會有疑慮,覺得擔心嗎?

山伯:有一項很有意思的研究:實驗中,研究人員問學生,是否願意用改善大腦功能的技術來提高大腦在不同方面的功能。學生都很樂意用技術改善自己的認知功能,比如注意力、清醒度和記憶力。但是他們對於用技術提高共情能力和善良程度卻非常反感。只有9%的學生願意用技術讓自己更善良。

研究的作者針對這樣的結果,提出了一個理論。他們還問了學生,這些特徵之跟他們的「自我」有多大的關聯。像記憶力和語言能力這樣的特徵,學生覺得跟「自我」關係不大。但是情感是來自心底的。如果這個理論可信的話,那這項研究就很棒,需要有更多人做重複實驗來驗證。這項研究揭示了人類對自我的看法。所以我覺得,認知功能提升應該是最容易被接受的,很多研究人員對著方面也相當感興趣。

Spectrum:技術改善大腦功能,將對社會有什麼樣的影響?

山伯:哪種大腦功能改善對社會有好處?我可以舉出數據上的實例,來說明人們智力普遍提高對社會整體的好處。但是很難找出」如果人們更幸福,社會會怎樣」或者「如果人與人之間可以建立信任,社會會怎樣」的數據。

喝含鉛的水,對於學生智力和在學校表現的影響,數據可以體現。你可以把大腦植入物視為一種「反作用鉛」,把某個智商值等同於GDP的1%。還有研究人員關注的是智力水平和壽命及生活質量的聯繫。智力高和成績好、從事好工作之間是相關的,但也不總是如此。聰明的人不一定幸福。但是,總體來看,智力水平低的人更容易成為罪案受害者。

而且,智力水平高的人相互合作起來更簡單。所以,如果社會整體智力水平提高,世界可能會變得更美好。就算沒有經過智力提升的人,也能感受到其好處,因為周圍的人都善於合作,也容易相處。也許有些人不想提升自己,但是看著其他人得到提升,對他們也是有好處的。

神經技術創造「愛情藥水」

Spectrum:最近有一項研究,用草原田鼠做實驗。草原田鼠是哺乳動物中罕見的「一夫一妻制」。研究人員通過刺激田鼠腦補特定的區域,能讓兩隻田鼠「認定」對方,就算他們沒法交配,他們還是形成了這樣的聯繫。你覺得我們在人身上也可以做到嗎?

山伯:在大腦中,跟愛相關的次級系統有好幾個。第一個跟性和交配相關。如果強化這個系統,只是能讓人更享受性罷了。第二個次級系統與情感聯結相關,選擇伴侶,墜入愛河。田鼠實驗刺激了第二個次級系統。這種次級跟讓它們喝愛情藥水一樣,可以讓兩隻田鼠相愛。很有趣。想像一下,喝下藥水後愛上某人,但完全是藥水的效果。這在道德上會引發爭議,因為我們一般會認為,愛是有意義的,而且相愛的兩人應該是合適的。

不過我覺得,就算有人要「偷偷」往你腦子裡植入電極,你還是能注意到的吧!不過,這麼一來,或許我們不應該把愛情藥水這門技術做的太迷你,太不顯眼,不然要是不小心喝了...

Spectrum:這樣一來,所有童話都能成真了。

山伯:某種程度上,確實是的。神經技術確實像魔術。但是很多童話都告誡我們,許願的時候可小心點兒,萬一成真了呢!活在童話里,不一定是好事。

道德方面的「提升」能否用於司法系統

Spectrum:我們有沒有可能把神經科技用於提高道德感,用在司法系統中呢?或者拿來改造犯人呢?

山伯:我有想過大腦功能和懲罰措施方面的問題。現在的懲罰方法主要依靠的是操作制約:如果某人做錯了事,就通過懲罰來糾正。但是哲學家會說,如果做錯了事就懲罰,這麼做沒有尊重會思考的生物。如果你想「改造」某人,讓他們意識到自己犯了錯,才更為重要。

操控反射是一種由刺激引起的行為改變的過程與方法,又稱為工具制約或工具學習。操控反射與經典條件反射有所不同,操控反射的作用對象,是個體原來就已經自願進行的行為;而經典條件反射則是使個體產生非自願反應的作用。增強(reinforcement)和懲罰(punishment)兩種刺激是操作制約的核心思想,另外消弱(extinction)指的是沒有產生作用的刺激。增強、懲罰或是消弱不但能夠使用在實驗室中,也能夠用來形容包括人類以外其他動物的自然環境。

*增強- 指使反應行為出現頻率增加。

*懲罰- 指目的是抑制行為出現頻率的刺激。

*消弱- 指生物個體對某刺激沒有產生厭惡也沒有喜愛,但會使行為出現頻率減少。

人們犯罪,歸根結底還是因為沒有機會、沒有技能,無法在社會中生存。他們需要認識到的是,不需要暴力也可以解決問題。所以,我覺得,認知功能改善是可以用於改造罪犯的。

但是,更有趣的點在於,用認知功能改善幫助他們認識到,自己是行為是錯的。很多反社會者在犯罪後沒有悔過之意。有沒有辦法讓他們了解到自己的行為本質呢?如果他們突然認識到,自己的行為非常惡劣,讓他們帶著罪惡感生活下去,這不也是一種懲罰嗎?

神經功能改善的最大受益者

Spectrum:如果神經科技改善大腦功能,技術已經成熟,但是只有富人能得到,你覺得這會擴大貧富差距嗎?你有沒有這方面的考慮呢?

山伯:這方面我不太擔心,如果技術的形式是設備或者藥丸,一般成本都是指數式下降的,不用擔心大眾擔負不起。我擔心的比較多的是,如果技術是以服務為基礎,你必須到某個機構去做腦按摩,或許必須請假幾個星期去接受培訓,那價格就很難降下來,因為價格就跟其他人的工資掛鉤了。

我覺得問題在於,大腦功能改善能給你帶來多大好處。你需要考慮相對優勢和絕對優勢。比方說,個子高對男性是有利的,高個子男性的生活各方面一般比較好。但是如果大家個子都很高,那優勢就不明顯了。有些人反對用技術改善大腦功能,就是基於這樣的理由:看起來大家都變好了,其實沒有人受益。

Spectrum:所以你覺得,就算提高認知功能的設備能在市場上推廣,也不是所有人都應該買?

山伯:認知功能改善對於位於正態分布曲線前半段的人而言,是很有好處的。這群人的發展和生活質量受到智力的影響較大,他們會因為自己不斷作出錯誤決定而搞砸自己的人生,陷入惡性循環。

生活比較好的人,一般是比較聰明的,但是他們也不是天才。讓他們更聰明,能幫助他們解決更多問題,但是除非你很關心解決大難題、深層次的問題,不然也不會帶來什麼優勢。

天才往往專註於解決某個小領域的問題,嘔心瀝血。他們的勞動成果可以惠及整個社會。天才數量多一點,也對社會有好處。或者,如果能讓天才更聰明,他們或許能提出更有創意的解決方法,解決大的社會問題。

在進化「遊戲」中佔領先機

Spectrum:你曾寫過文章,其中提到說,有些人擔心人工改善大腦功能,是違背自然的。但是你覺得,某些改善還是可行、並且很有用處的,對吧?

山伯:我提到人類改善的時候,會有聽者懷疑,「如果這麼做真有優勢的話,為什麼我們沒有自然進化成那樣呢?」 確實,進化讓人類這個物種有了生存優勢,用技術來「改善」我們天生的功能,確實是值得商榷的。但是自然只是給了我們作為現代人的優勢,自然「在乎」的是人類的繁衍,子孫成群,但是人類生活可能沒有孩子會更好呢?我們的價值觀與進化可能是不同的。

有些進化帶來的難題,也是可能解決的。人類的大腦需要的能量,佔到代謝總能量的20%。從能量角度講,使用大腦的成本是很高的。如果大腦體積更大,那就必須吃更多食物來維持能量供給。但進化沒有讓人類獲得更大的大腦,不然能不能順利出生都是個問題。但是,現在我們可以剖腹產,我們的食物供應也很充足,情況已經改變。所以說,如果有辦法讓大腦更大,那對我們來說也是更有優勢的。

有一點值得我們思考:我們不一定知道某事某物為什麼是現在的樣子,但是我們會覺得,改變現狀是危險的。比如說睡眠,人生三分之一的時間,無意識地度過,暴露在被捕食者攻擊的危險之下,這樣的選擇很奇怪,代價和風險很大,但是所有動物,大部分昆蟲都有睡眠的機制。如果你強迫某個動物長時間醒著,他們的健康會很快惡化,幾周後就會死。如果通過技術改善神經功能,想把睡眠機制去掉,確實會讓很多人懷疑,覺得現有的睡眠機制,沒有改善的餘地了。

Spectrum:我們能把用技術改善大腦功能,視作人類適應壞境的一種新辦法嗎?

山伯:某種程度上說,是的。我們現有的環境,對於祖先來說,跟中了頭獎一樣幸運。現在外面下著大雨,但是我卻能身處乾燥清爽、亮堂的辦公室。但是如果我的編輯跑來跟我催稿子,我的血壓肯定一下子暴漲。「戰或逃」的反應是用來適應熊攻擊的,不是用來面對工作沒做完的借口。我們的身體和思維還沒有適應我們給自己創造的現代生活環境。

隨著時間流逝,進化會讓我們的交通越來越安全。如果我們的文化一百萬年不改變,人類的開車技術肯定會提升。但是我們真要等上一百萬年嗎?我的大腦進化的時候,目的不是讓我盯著電腦,看符號看上一天。如果我能吃個藥丸,就提高專註力,讓自己全身貫注的話,這對我在現代環境下的生存,就會帶來優勢,幫助我適應。

馬斯克和Facebook在大腦技術方面的「大計」

Spectrum:馬斯克創立了一家神經科技公司,Neuralink,開發的是一種神經帶植入物。馬斯克說,人工智慧現在的發展速度很快,我們需要提升人類大腦功能,才能跟上人工智慧的發展。你覺得大腦移植物能幫我們抵抗超級人工智慧帶來的威脅嗎?

山伯:我記得馬斯克剛開始發表這種宣言的時候,辦公室里的人都哭笑不得,覺得很傻。光是腦子裡植入裝置,就想走在人工智慧前面,這樣的說法不太可信。人工智慧運行程序的速度很快,而且人工智慧的數量也很多。人類大腦要去比,很難比得上。但是,改善一下大腦功能,讓自己更聰明,更有能力解決問題,應該是很有好處的,所以我們可以試一試。但是這麼做,沒法讓我們走在機器前面。

還有這樣的說法:如果我們和機器合體,那我們就已經贏了。哲學家有「思維擴展」的說法,也就是說,我們的已經不止是活在自己的大腦里了,我們也活在手機和日曆里,他們已經融入了我們的認知結構。這樣看來,我們已經跟機器合體了。如果AI真的接管世界,決定讓所有東西變成回形針,我也算站在勝利者的一邊,但我肯定不想慶祝這樣的勝利。

Spectrum:Facobook也宣布自己要開發腦機介面,但是他們的系統是非侵入性的,可以讀出大腦所想,然後轉化成文字顯示出來。你覺得這樣說技術有前景嗎?

山伯:這取決於大腦信號解讀的機制。如果你需要做下,帶上「思維帽」,可能效果還可以。其他機制可能會導致不好的結果,因為有可能大腦某個部分的想法,無心之言,被傳遞出去了,但這不能代表整個人的想法和意圖。而且,如果真的又了這樣的技術,可想而知,執法部門肯定想好好利用。而從實驗室到市場普及,還是很漫長的道路。不過,首先他們還是得先做出成果,我們可以拭目以待。

科普百分百·助力科普中國,讓科學知識在網上和生活中流行起來。溫馨提示:以上為科普百分百網上閱讀所瀏覽內容,轉載分享只為知識傳播和學習宣傳,本文內容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如有意見建議,請私信留言,我們會及時處理。歡迎關注,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普百分百 的精彩文章:

看完了《我不是葯神》,我試圖在家裡合成一點格列寧
研究:大腦特定區域遭抑制時 人對高熱量食物渴望會增加

TAG:科普百分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