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道光時的紙牌遊戲 為何設定一張美女牌 只要抽到就必勝?

道光時的紙牌遊戲 為何設定一張美女牌 只要抽到就必勝?

紙牌是一種休閑娛樂遊戲,因為娛樂門檻低,玩法多樣,深受人們喜愛。紙牌遊戲的起源尚不可靠,一般認為,現代的54張撲克牌是起源於歐洲。而在我們中國,也有一種古老的紙牌遊戲,被稱為葉子戲。

葉子戲的起源,一般認為是源於唐朝的葉子格。經過人們不斷的豐富和完善玩法,到清朝時已經比較流行。在清朝前中期,葉子戲還主要流行於淮揚地區的鹽商富賈圈子,到清末之時,便成為宮廷和民間都非常流行的一種娛樂活動了。

清人筆記《國聞備乘》記載,晚清的慈禧太后,就非常喜歡玩葉子戲,在空閑之時,便經常召集格格命婦入宮陪玩。

葉子戲中紙牌的數量,在一段時期內一般是固定的,不過在道光年間,淮揚一帶的玩家們突然往裡面新增了兩張牌。其中一張牌上畫上一棵桃樹,只要抽到這張牌,就直接算輸;另一張牌則畫上一個美女,名為「陶小姐」,而只要抽到美女牌的,就直接算贏。

從這兩張牌的功能來看,加入它們是一種很不健康的玩法,讓紙牌遊戲的勝負只看運氣而不看技巧。既然如此,為什麼還要加入這兩張牌呢?

說起來,這還跟道光年間的一位大臣有關,他的名字叫做陶澍。

我們之前說過,陶澍是晚清名臣左宗棠的親家,胡林翼的岳父,他本人也是道光朝除林則徐之外,少有的名臣之一。而陶澍在任時最大的功績,是改革鹽政。

自嘉道以來,清朝吏治逐漸腐敗,上下官員貪污勒索,靡然成風。在鹽政方面,地方陋規百出,官商勾結,有以私鹽冒充官鹽銷售,有運鹽時敲詐勒索,有衙門浮費,淮揚地區的鹽政和鹽商們過著紙醉金迷的奢侈生活,而國庫卻日漸空虛。

《清史稿》陶澍本傳記載:

「時淮鹽敗壞,商困課絀,岌岌不可終日。澍疏陳積弊,請大刪浮費,以為補救。……澍受事,繳還鹽政養廉五千兩,裁減衙門陋規十六萬兩有奇,凡淮南之窩價,淮北之壩杠,兩淮之岸費,分別減除,歲計數百萬兩。」

在過去,這些陋規浮費,大多都是進了地方官員和鹽商們的口袋,如今陶澍興利除弊,一掃鹽政數十年積弊,自然嚴重損害了淮揚鹽官和鹽商們的利益。

那些平日里只會遊手好閒的富家子弟們,只會打牌賭博,本身沒有一技之長,如今鹽法一改,他們失去了收入來源,又不願從事生產,於是對陶澍大為憤恨。

《水窗春囈》記載:「陶文毅改兩淮鹽法裁根窩,一時富商大賈頓時變為貧人,而倚鹽務為衣食者亦皆失業無歸,謗議大作。」

這些淮揚鹽商們痛恨陶澍,但又沒辦法報復,於是便在他們常玩的葉子戲上想辦法來抹黑陶澍。

比如前面所說的兩張新增牌中,桃樹為陶澍的諧音,抽到此牌必輸,則玩家必然大罵陶澍。而得之必勝的「陶小姐」一牌,也是為了戲謔和貶低陶澍及其家人。

陶澍得知後大為光火,卻禁之不絕,想請辭兩江總督之職也未獲允許,便只好聽之任之,忍受人們利用葉子戲對自己和家人的辱罵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搞哥讀史 的精彩文章:

一塊白水煮熟的肥豬肉 為何令挑剔的乾隆情有獨鍾?
洪秀全最信任誰?李秀成第六 洪仁玕第三 第一是小妹之子

TAG:搞哥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