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為什麼它是日本動畫第一名,三十年後我終於明白了

為什麼它是日本動畫第一名,三十年後我終於明白了

文 | 閔思嘉

今年剛好是日本排名第一的動畫《龍貓》上映的三十周年,而在這個紀念時刻,也像是某種舊夢重溫,我們總算有機會引進《龍貓》的數碼修復版,這也是該版本在國內的首次上映。也就是說,我們即將在大銀幕上看到最清晰、最廣泛上映且正版的《龍貓》。

借著這個三十周年和上映的機會,我們剛好也來聊聊《龍貓》和宮崎駿。

說《龍貓》是第一,可能有的人不服,但在日本人自己的《電影旬報》評出的世紀百部日本經典影片名單中,《龍貓》排在第十三位,是位列第一的動畫電影。要知道,在它前面的黑澤明作品都只有三部,所以至少在日本人眼中,它就是毫無爭議的動畫電影第一名。

《龍貓》

1988年,對於日本動畫來說是特殊的一年,四月的時候,觀眾們在電影院看到了兩張動畫電影海報,一張是宮崎駿的《龍貓》,一張是高畑勛的《螢火蟲之墓》,上映日期是同一天。

這很容易讓人引發猜想,兩人這樣對打競爭,難道是鬧翻了?

這兩部電影的同期上映,其實是早就計劃好的。當年的《天空之城》票房大獲成功之後,宮崎駿便有了做《龍貓》的打算,可是企劃案交上去,就遭到了德間書店當時負責電影的山下辰巳經理的強烈反對,原因是《龍貓》講的是「妖怪和小孩子」的故事,怕嚇到觀眾。

《龍貓》

《龍貓》是以昭和三十年代(1955——1965年)的日本為舞台,這個年代在日本人心目中,是個妖人志怪橫行的時代,據說當時的投資人一聽到這個背景,想到的都是恐怖的故事,所以都不願意投資,說話一直很直接的高田勛還當著宮崎駿的面說:「《龍貓》很可能被扼殺在搖籃里,永遠做不出來吧。」

為了能夠讓《龍貓》拍出來,鈴木敏夫就想了一個法子,那就是,讓高畑勛同時也拍《螢火蟲之墓》,兩部影片一起上映就能製造話題。

好笑的是,山下辰巳一聽,就發了好大的火,罵道「本以為只有妖怪,沒想到還要搭個墓碑!」

《螢火蟲之墓》

想想我們差一點就要看不到《龍貓》,還是很後怕的。

《龍貓》最早的起源,要追溯到宮崎駿在很久之前的一幅畫,畫的就是龍貓在車站時候的樣子,他曾經向日本電視的特別節目提交了《龍貓》的企劃案,結果被否決了。

再讓他把《龍貓》拿出來一次,他內心是很糾結的。好在鈴木敏夫對這件事很確定,他說,「我就只憑一幅畫的感覺就想做。」後來鈴木敏夫花了很多功夫去推進,今天我們能看到《龍貓》,他的功勞著實不小。

《龍貓》

雖然《龍貓》在當年的票房並不盡如人意,但它卻毫無疑問是宮崎駿最為重要的作品之一,在它被學界認可的地位之外,連吉卜力工作室的標誌,都是線描的龍貓形象;宮崎駿甚至在《龍貓》里投射了自己的個人經歷,片中兩姐妹媽媽住院的情節,其實就源自於宮崎駿童年時候,母親生病給他留下的深刻回憶。

《龍貓》中生病的媽媽

由此可見,這部影片,對於宮崎駿和吉卜力都有著里程碑式的重要性。

宮崎駿的成長年代比較動蕩,原本生活在東京的他,因為二戰時候的疏散,和家人一起遷往別的城市。好在,父親所在的宮崎家族的飛機廠是軍工企業,生產的都是戰爭年代的必需品,所以童年的家庭生活相比起同輩人,已經好了許多。

這樣的成長環境,也在宮崎駿的作品中體現了出來,我們能在他的電影里看到大量與「飛行」和「天空」有關的元素。像是《龍貓》中龍貓帶著兩姐妹飛行的段落,就是如此。

《龍貓》中的飛行

宮崎駿剛剛進到東映公司工作的時候才二十二歲,也是從原畫師開始做起。早在導演《魯邦三世:卡里奧斯特羅城》的時候,他就已經小有名氣了,這部作品也是導致他結識鈴木敏夫的契機,鈴木敏夫正是因為這部電影的採訪,第一次見到了宮崎駿,用他的話來說,是「改變人生的大事件」。

《魯邦三世:卡里奧斯特羅城》

不過,這次見面並不算太美好的回憶,鈴木敏夫被宮崎駿的直接和坦率驚訝到了,因為宮崎駿在整個採訪過程中,都在說自己「不想接受採訪、你們做的雜誌簡直是無聊之極」,認為雜誌方是純粹拿動畫來賣錢,會玷污動畫本身。

把當時鈴木敏夫氣得夠嗆。

直到採訪的第三天,因為一張關於分鏡圖的討論,宮崎駿才打開話匣子,聊了一整天。

這樣孩子氣的、坦率而較真的態度,倒是從另一面說明了,宮崎駿對動畫本身的那種「純粹」,不願意它被任何東西玷污的態度。

《龍貓》

縱觀宮崎駿的作品,我們大致能夠從中歸納出三類主題。

第一類,總是在表達人與自然的關係,這多少與日本迅速的現代化和城市化進程有關,《風之谷》便是對此體現得最為明顯的作品之一。

《風之谷》

第二類主題,則是前文說到過的,與宮崎駿童年密切相關的「飛行主題」,《紅豬》《天空之城》都是如此,它當然代表著對天空和自由的嚮往,但同時又是對人類文明的自省以及反戰的憂慮。

《紅豬》

第三類,在元素上或多或少地與上兩類有些重合,但是在更深的層次上,它們幾乎都與現實社會真實發生過的事件呼應了起來。

《風之谷》帶有強烈的冷戰色彩,《天空之城》里的「拉普達之雷」明顯就是廣島後遺症的影射,《哈爾的移動城堡》有源自伊拉克戰爭的背景,《幽靈公主》中麒麟獸死時的場景與阪神大地震也是緊密相連。

《天空之城》里堪比核武器的「拉普達之雷」

上映於2001年的《千與干尋》中的千尋,剛好是出生在1990年代的孩子,她的成長時期正是日本經濟衰退「失去的十年」,千尋爸媽剛進入小鎮時貪婪的吃相和變成豬的結局,便是對那段時期日本民眾所受影響的誇張化展現。

而《龍貓》,之所以能夠得到那麼高的評價,也是因為它在講述人與自然最直接的關係之時,也融入了更深層次的與日本文化和時代變化相關的主題。

《龍貓》

當龍貓打著傘做出祭拜儀式,小小的嫩芽便長成了參天大樹的時候,自然界的生長輪迴,也就和兩姐妹的成長對照了起來。

而那些開闊無垠的鄉間景緻,小梅和小月在田間掰玉米的野趣,慈祥的婆婆和借傘的男孩子,也是在將鄉村刻畫成一個與城市對立的空間,在這種城市擴大化與農村凋敝化的對比里,《龍貓》是想要通過放大自然中的那些幻夢,傳達回歸田野的鄉愁,

《龍貓》

從這個角度上來說,宮崎駿的確擔得起大師的稱號。

是他把日本文化包裝在各式各樣的奇妙幻想之下,推向世界;也是他,在異趣的幻想世界裡,包裹進了日本近數十年的社會歷史進程。

尚未長大的孩子、童心未泯的成人,在他的動畫里能看到燈火永不熄滅的奇觀。而已經置身於現實世界的我們,也能在這奇觀之上,看到他針對現實的反思和拷問。不同階段的人,都能在他的動畫里,找到對應的自己。

《龍貓》

可以說,數碼修復版《龍貓》的引進,給了我們一個重新了解宮崎駿的機會。

宮崎駿親手打造的一草一木,以及那些馭風飛翔的時刻,都能透過大銀幕最大程度地展現出來,宮崎駿原本要表現的那些關於自然的動感,以及人與自然之間呼吸共存的時刻,都能在修復之後體現得淋漓盡致。

對於這樣一個奇幻世界,的確也只有在影院的黑暗空間里,我們才能完全進入、置身其中;才能不錯過宮崎駿想要告訴我們的,每一個最微小的細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虹膜 的精彩文章:

就算所有人都變了,他也會是捍衛香港電影尊嚴的最後一人
影向標:是一部標準的法式喜劇,好好笑

TAG:虹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