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揭秘:中秋月餅的歷史變遷,蘇軾有句詩描寫得很傳神

揭秘:中秋月餅的歷史變遷,蘇軾有句詩描寫得很傳神

眼瞅著中秋佳節馬上就要到了,吃月餅肯定是少不了的一道習俗。這月餅,在古代其實有很多種叫法,比如胡餅、宮餅、小餅、月團、團圓餅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流傳下來,便形成了中秋吃月餅的習俗。

那麼這習俗最早可以追溯到什麼時候呢?答案是殷、周時期。

揭秘:中秋月餅的歷史變遷,蘇軾有句詩描寫得很傳神

據有關史料記載,早在殷、周時期,江浙一帶就有一種紀念太師聞仲的「太師餅」。相傳殷商時代武王伐紂時,聞太師帶兵出征,他深知兵貴神速的道理,為減少中途埋鍋造飯的時間,便命部下做了一種名叫「糖燒餅」的乾糧,這糖燒餅便是最早的「月餅」雛形。

到了漢代張騫出使西域時,引起了芝麻和胡桃,為月餅的製作增添了輔料,所以此時便出現了以胡桃仁為餡的圓形餅,叫做「胡餅」。

揭秘:中秋月餅的歷史變遷,蘇軾有句詩描寫得很傳神

到了唐高祖年間,大將軍李靖征討匈奴得勝,在八月十五那天凱旋歸來。高祖很高興,便在宮中設宴款待了他們,各地使節紛紛前來道賀,其中吐蕃使節就獻上了「胡餅」祝捷,李淵接過「胡餅」,笑指明月說:「應將胡餅邀蟾蜍」,接著便將「胡餅」分給了群臣。不久後,民間就開始有專門從事「胡餅」生產的師傅和糕餅鋪子了。

晃晃悠悠,歷史的車輪又來到了北宋年間,當時皇家中秋節喜歡吃一種名叫「官餅」的糕點,民間則俗稱「小餅」、「月團」。對此,蘇軾有詩云:「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

一直到南宋時期,「月餅」這個詞語才第一次出現在史料中。文人周密在記敘南宋都城臨安見聞的《武林舊事》中,第一次提到了「月餅」之名稱。不過當時的月餅是菱花形的,啥時候想吃都可以,並非只局限於中秋節這天。

揭秘:中秋月餅的歷史變遷,蘇軾有句詩描寫得很傳神

雖然「月餅」這個名稱的來歷,已無從考證。但是,蘇軾留下「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的詩句,或許這是月餅這個名稱的來源以及月餅做法的根據。

到了明朝,中秋吃月餅的風俗在民間開始廣為流傳。當時心靈手巧的餅師,把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作為食品藝術圖案印在月餅上,使月餅成為更受人民青睞的中秋佳節的必備食品。

明代文人田汝成《西湖遊覽記》中說:「八月十五日謂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送,取團圓之意。」由此可見,月餅寓意團圓,也應該是明朝開始的。

清朝就更不必說了,隨著月餅製作工藝的不斷提高,品種也是不斷增加,生產和銷售月餅的店鋪也是四處開花。

揭秘:中秋月餅的歷史變遷,蘇軾有句詩描寫得很傳神

月餅,雖說只是一種糕點,但隨著千百年的傳承,早已成為一種最具中國的傳統文化,也是最具生命力的糕點。吃月餅,實際吃的是一種文化,一種氛圍,一種情感。

順便說句題外話,您喜歡什麼餡兒的月餅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歷小軍 的精彩文章:

揭秘:包青天身上的又一起千古冤案
他是水師提督施琅的兒子,自己不拼爹也不許兒子拼爹,大清官

TAG:古歷小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