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武當太極拳修鍊者常犯十種錯誤!當今,許多練太極者均染此病,不可不知!

武當太極拳修鍊者常犯十種錯誤!當今,許多練太極者均染此病,不可不知!

修鍊真正的「武當內家拳」,由於要求得整體力,自然要比求得四肢局部力的「外家拳」困難得多,因此,修鍊者常犯十種錯誤。

一、進步高提,緩慢不穩

這是在走步時常犯的毛病。正確的步法應該是「退步高、進步低」,這樣才靈活迅速而且穩定。退步時蓄力,表現為「起」,而進步時為發放,表現為「落」,一「落」當然是「低」,豈有高提之理?由高到低產生強大的勢能,威不可擋,迅捷無比。

造成「進步高提」的原因是仍然沒有擺脫日常走路的習慣,邁步前行。真正的中華武術一定要克服這種日常的走路習慣,而形成整體運行的新的運動模式。「進步高提」必然導致「緩慢不穩」,二者互為因果。而步子的緩慢不穩是格鬥搏擊之大忌。快打慢顯而易見,不穩「無根」實在是冒險。

二、低頭貓腰,神勁不正

「低頭貓腰,拳技不高」,此乃武林前輩的經驗之談,實為中肯之論。「低頭貓腰」破壞了「內家拳」的「體直」原則,使脊柱形成「後天」彎曲狀態,而沒有恢復到脊柱垂直的「先天」狀態。正確的中華武術應該是堂堂正正背緊腰直,絕無「低頭貓腰」之猥瑣病態。「黑狗鑽襠」或「低頭貓腰」企圖抱腿或攻擊下盤在實戰中只能被打得頭破血流。

三、手臂僵直,勁力不濟

手臂僵直,必然導致手臂的局部之力打人,力量當然有限。手臂應鬆緊適宜,富有彈性,且應與軀幹連成整體。一旦僵直,怎能產生強大的爆發力呢?手臂僵直,必然導致勁力不濟、不暢、不達,身體之勁也被肩關節斷開、切開。常人打人時,常將拳握得鐵緊,這正是手臂僵直之狀態。以此狀態擊打是形不成多大力量的。

四、浮氣於胸,勁氣不沉

氣一浮於胸,必有胸悶憋氣之感,呼吸不順暢,勁力發飄無力。故古人有「氣沉丹田」並非真的將呼吸之氣沉進小腹丹田處(呼吸只能是肺的呼吸交換),而是想像氣息下降至小腹丹田處,增大肺活量。真正中華武術都應該是「汗流氣不喘」,呼吸如虎豹般的順暢。造成「浮氣於胸,勁氣不沉」之病態,往往是因為聳肩、含胸駝背。有些人為表示肩部靈活,故意聳肩、沉肩。

五、六合無丹,發勁不整

「六合」通常排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手與足合,膝與肘合,胯與肩合。其實,應該為一合而無不合,並非僅僅六合,四肢軀幹應該融於一個整體。整體中又要以丹田為核心,否則只是四肢局部發力,必然導致「六合無丹,發勁不整」。

六、手足不合,勁力不足

「手到足不到,打人不得妙;手到足也到,打人如玩笑」,正是形象地說出手腳相合整齊的重要性。手足乃「四梢」,「四梢」應「齊」。一些人練拳時,已出手了,腳步還原地不動或步伐遲緩跟不上,感覺是手腳不能諧調配合,腳跟不上手。造成原因:無樁功或樁功太差。

七、拳無身勁,丹田無功

「法門以身法為先」。拳無身體之勁,只是手臂的屈伸,最終只是手臂局部之勁,這是一般習武者的通病。以身帶手,打出身勁,才是正確。丹田要有丹田功,丹田功不是丹田運氣之功,丹田是無氣可運的。丹田功的實質是運轉丹田,造成螺旋力。古傳形意拳有「搬丹田」、「運丹田」、「砸丹田」、「射丹田」之功。丹田若沒有此等運轉功夫,又怎能形成「一動全身轉」之整體武術功夫呢?

八、勁無抖絕,龜尾不明

發力的瞬間應有突然的「抖」勁、「絕」勁。「抖」要抖提開,「絕」要絕得猛,不可有絲毫的拖泥帶水。前輩以「抖大桿」(抖白蠟桿)來訓練「抖絕」勁,強烈刺激神經、肌肉。

練「內家拳」者要特別明白龜尾的重要作用。有不少人發拳時,順肩扭腰,龜尾卻原封不動,造成病態。當今,許多練太極者均染此病,不可不知。

九、身手不隨,重心失中

許多人手去身法去,身與手分離分散,造成病態。因人們後天日常生活習慣用手了,手是靈活的,卻破壞了人先天身手一體的整體平衡。不克服後天局部用手的習慣,就永遠練不成真正的武術。正確的應是:身手相隨,渾然一體。

另外,在運轉時,重心往往失「中」,尤其在走步時更是如此。重心不可偏離。

十、三體不合,勁力無根

三體不合,指的是人的頭勁、手臂與軀幹,胸背、腰腹與下肢腿足遊離分散,不能統一於一體。將人體的上、中、下三體統合於一體進行訓練,這正是真正的中華武術有別於一切外國拳術之處。中國人與歐美人在身材、素質、力量上不一樣,如果也伸臂、踢腿去模仿歐美人的打法,我們將別指望打敗歐美人。武術應該有獨特的打法(即整體打法)。

有根,指的是發力時,勁要從身體這個根節上來發,然後到中節肘,最後至梢節手。具體到局部手臂來說,也是由根節肩到中節肘到梢節手。總之,勁力一定要有根,切不可從梢節盡情一往,隨手一擊。否則,勁力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常人「打拳」就是「打拳」,就是握緊拳頭直接去打人,這是典型的「失根」打法,既缺乏防護,又力量有限。

一、練拳之前忌:

勿飢,勿飽,勿構思,勿忿怒。飢則無力;飽則傷骨;構思者腦易昏;忿怒者氣暴而亂。

二、練拳之中忌:

勿談笑,勿唾液,勿出虛恭。談笑則神氣散而不凝;唾液則喉干而火升;虛恭則氣漏而力散。

二、練拳之後忌:

勿飲食,勿排泄,勿坐卧。飲食而易滯;排泄而氣潰;坐卧則氣仰而不舒。

各界拳友和太極養生堂粉絲們期待已久的每年一次的武當之行又要開始了!

這次我們選擇了武當山最美的金秋時節……

本期活動(10月17日下午17點--10月26日早8點)人數我們限定在12人以內,5人成團。

不能參加的朋友可以期待明年……

2018金秋「問道武當」太極拳研修遊學活動安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九五太極養生 的精彩文章:

懂得如何去松肩,是練好太極拳的基本環節之一。欲要精深功夫,必先熟練起式
太極拳的「手上不要有東西」,太極拳最基本的真傳?

TAG:九五太極養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