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蒲輔周口述:論萬變不離其宗

蒲輔周口述:論萬變不離其宗

有一先天性心臟病小兒,頭髮萎黃而稀疏,經醫用補氣補血法治療數月而致不便不食,求治於我,我用甘麥大棗湯治之數劑後便通食進,有謂怪哉者,問難與我。我說:甘以補脾,助其運化也,脾之生機在於運化,大劑易滯,勿以其平淡而忽視之。

此孩經常感冒,我以玉屏風散之白朮為主葯,防風為引使,杵散泡服,有良效。其間又有醫者棄甘麥大棗用蜂蜜類潤之,而便仍不通,輔以甘麥大棗又愈,故謂余,病千變萬化,不知從何著手。余曰:形似千變萬化不可捉摸,實則萬變不離其宗,能捉能摸也。我的體會,治外感不忘表裡寒熱,治雜病毋忘陰陽虛實,握住其綱,就是著手之處。病形變化萬干,概可以此為綱。

通過我數十年臨床體會,急性病、外感六淫之病,重點是抓表裡寒熱。太陽主表,衛分主表,《傷寒論》指出:傷寒脈浮,發熱無汗,其表不解,不可與白虎湯;渴欲飲水,無表證者,白虎加人蔘湯主之葉天士論溫病在衛汗之,到氣才可清氣。這就是說傷寒、溫病皆首先要分清表裡。傷寒在表宜辛溫;溫病初起宜辛涼…但熱病後期亦要注意虛實。

我會診一患者,得肝炎半年後,體溫38~39℃,已半月余汗出如洗,內衣常濕,能擰出汗水。前醫用白虎湯、大柴胡湯未見效。患者不煩不渴,身倦語微,舌質艷紅,脈大按之無力。我分析為氣液兩傷,用玉屏風散、甘麥大棗湯加減治療而愈。

慢性雜病,重點是抓虛實寒熱,虛實很重要,不要認虛為實。虛證當實證治,叫「虛虛」;若實證當虛證治,叫「實實」。七情內傷多虛,但虛虛實實,錯綜複雜,不能概作虛論。郁之為病,朱丹溪創六郁之治,越鞠丸可作臨床規範。調肝和脾,逍遙散為好。新病為實,久病為虛,新病亦有虛,久病亦有實,臨床必須具體分析,治病求本。

孫悟空七十二變,知其常,又掌握了變,所以隨心所欲,變化自如。學醫也是如此,只有苦練基本功,懂得了辨證論治的真諦,即由「必然王國」走向「自由王國」,那就不難了。

版權聲明:

· 本文摘自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18年第1版《蒲輔周醫學經驗集》276-277,薛伯壽、薛燕星編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骨傷的楊張張揚 的精彩文章:

四葯、五品、四將、三火:張志遠采自民間的「秘方」
當中醫遇上西

TAG:骨傷的楊張張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