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他是三國史上最悲催的名將,羞憤而死,身上的秘密卻讓人惋惜

他是三國史上最悲催的名將,羞憤而死,身上的秘密卻讓人惋惜

原標題:他是三國史上最悲催的名將,羞憤而死,身上的秘密卻讓人惋惜


世人皆熟知三國劉備集團的五虎上將,這自然得益於《三國演義》的大肆渲染,可在正史中,論赫赫戰功和軍事謀略,曹魏集團則更加將星閃耀,于禁就是其中之一。他在平黃巾、破呂布、除袁紹等統一北方的戰爭中大放異彩。


曹操誇他「武力既弘,計略周備,質忠性一,守執節義」,遂拜為左將軍,為曹操五子良將之首。

然而,就是這麼一個「質忠性一,守執節義」之人卻晚節不保,屈膝投降了關羽。對於他的這次率三萬餘人的歷史首次最大規模投降,歷代諸家看法各異,紛爭不休。


我們看看于禁生平的一些事迹,來了解一下他的性格和品行。


于禁不僅驍勇善戰,更以治軍嚴明著稱。在曹超攻打張綉時,張綉詐降,偷襲曹營,現場一片混亂,其他將領的士兵一鬨而散,唯有于禁的幾百士兵有序的邊戰邊退。撤退路上遇到正在打家劫舍的青州兵,于禁一邊禦敵一邊追討違法亂紀的青州兵。人都說越是肅綱正紀的軍官越懂得體恤自己的士兵,所謂恩威並施才能服人。


他在與袁紹的官渡之戰中處境危險,險象環生,那時候許多曹營的軍士都偷偷打算擇時機投靠袁紹。而他一直堅守在最前線積極應戰。為曹操征戰30餘年,大小戰役不下百場,一直過著刀口舔血的日子,這樣一個人很難想像會是貪生怕死之輩。更何況他的一家老小都在曹營,一直深受曹操器重,主僕情誼也頗深。


我們再來看看于禁對於反叛投降之人的態度。昌豨與于禁為好友,昌豨在投降曹操後再次反叛,被他抓獲後他揮淚斬下了昔日好友昌豨的人頭。可見他軍紀嚴明,對於叛主投敵之人是相當不屑的。


公元219年,關羽攻打樊城,曹操命年事已高的于禁率軍對壘,不料人算不如天算,當時,「秋,大霖雨,漢水溢,平地水數丈,禁等七軍皆沒。禁與諸將登高望水,無所迴避,羽乘大船就攻禁等」。三國志中記載的並非是關公神勇,而是于禁身為北方將領對南方的天氣氣候不熟悉,老天爺發洪水幫了蜀漢大忙。



在大自然的巨大力量下根本戰無可戰,于禁不戰而降。反倒是他的副手,剛剛從馬超那裡投降入曹的新成員 ——龐德寧死不屈,還將關羽大罵一頓,關羽怒而將其砍頭。曹操聞之,既失望,又感慨,不禁搖頭說自認三十年來對於禁十分了解,沒想到這回面臨險境,于禁反不如龐德!曹操雖嘴上這樣說,但他了解于禁,對於禁是抱有期待的,所以他沒有殺害於禁家中的妻兒老小。正如當初關羽降曹,卻身在曹營心在漢。曹操俘虜了沮授,然沮授也千方百計逃回舊主袁紹身邊。焉知于禁不是身在漢營心在曹。何況于禁並非是戰守之所失而是為洪水所沒,他也許有難言的苦衷。

水淹七軍,于禁雖被關羽饒命, 押解監禁在荊州大牢,簡直生不如死,非因身體受虐待,而源於精神煎熬。隨後,關羽敗亡於孫權、呂蒙,東吳從荊州解救了于禁。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何況于禁乃名將,於是孫權優待他。但他在東吳卻遭到謀臣虞番多次的當眾侮辱。



不久後他被遣送回曹魏陣營。但當時曹操已死,曹丕繼位並篡漢。于禁此時「鬚髮皓白,形容憔悴,見帝,泣涕頓首」。曹丕並沒有善待他,而是畫了關羽戰勝,龐德英勇就義,而于禁屈膝降服之狀的畫掛在曹操的陵園中,並讓于禁前去拜謁。「禁見,慚恚發病死」于禁見畫之後沒兩天便羞憤而死。


于禁死後,曹丕追封他為「厲候」世襲。要知道,這個「厲」字乃一極其惡劣的謚號,西周就有一位被後世唾罵的周厲王。曹丕這樣做等於讓于禁的子孫世世代代都背負著惡名。晉朝的王歆都看不過去認為曹丕「所為亦過矣,非帝王之行,亦非君子之行」。


一個真正的漢奸做了叛主求榮的事情之後會因為別人的譏諷便羞愧至死嗎?以于禁的生平事迹來看除了「水淹七軍」這一投降之舉,他的人生中幾乎沒有污點。于禁領著三萬人毫無抵抗便投降的壯觀之舉,確實疑點重重。


然于禁率手下三萬士兵的投降造成的後果是什麼呢?一下子給關羽的軍隊增加了三萬多人的口糧消耗。關羽軍中本就一直糧食緊張,這直接導致了關羽的糧食供需嚴重不足,所以後面才有關羽「擅取湘關米」。呂蒙用計將士兵化作販賣糧草的客商這才有了「白衣渡江」,奇襲了荊州,關羽大意失了荊州,彈盡糧絕敗走麥城。相當于于禁的這次投降間接替曹主公破了孫劉的同盟,讓鷸蚌相爭起來。



不得不讓人懷疑于禁的投降乃是早於曹操密謀好的詐降計策。他們早知道關羽帳中糧草短缺,又深知關羽為人倨傲自大,就算是詐降關羽也不會為難。戰時又適逢洪水來臨,于禁便帶著三萬餘人不戰而降。龐德與于禁有所不同,龐德是新投靠曹營的副將對於禁和曹操的計謀並無所知,妻兒老小都在曹操手裡,如若不慷慨就義,全家人的性命都不保。並且龐德與于禁駐紮的地方不同,所以才有龐德冒死抵抗,于禁不戰而降。

誰料到,于禁幾經輾轉回到曹魏的時候曹操已死,無人理解他的苟且貪生實乃忍辱負重。曹丕雖得知他詐降的計策,但為了鞏固自己的政治地位又豈會為他去翻案辯白。曹丕反而利用羞辱叛降之人于禁,以警示全朝臣子更加效忠於君王。



于禁含恨而終,他一世的名譽和氣節成了統治者鞏固權利的犧牲品。


反觀同樣是降過曹的關羽。關羽還曾替曹操斬顏良誅文丑,當他回到舊主劉備的身邊,仍然得劉備到重用。後世的統治者為了政治需要,歷朝歷代對關羽褒獎加封,讓他成為了「忠義仁勇信」的化身,對於他的溢美之詞可謂登峰造極!


讓人不禁嗟嘆,造化弄人!



對於于禁的叛降,後世有很多的人認為是于禁惜兵如命,不忍心跟著自己出生入死的三萬多兄弟就此喪命,情願犧牲自己的名譽背著千古的罵名也要帶著他們投降,以保全他們的性命。


也有人說于禁年邁,熱血豪情早已不復當年,不過晚年失節而已,並無隱情,是大家想多了。列位看官對於于禁的投降你有什麼看法,歡迎發表評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倔強的史官 的精彩文章:

TAG:倔強的史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