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
原標題:重生
如果說黑海造船廠破產留給世人的是一聲嘆息,那麼蘇霍伊設計局上演的是一連串向死而生的奇蹟。近期,俄羅斯國防部宣布將採購12架蘇-57戰鬥機,這意味著蘇霍伊設計局取得了階段性突破。
一個訂單關係一家企業的存亡,這樣的經歷對蘇霍伊設計局來說刻骨銘心。作為一家組建於上世紀30年代末的老牌軍工廠,這家設計局曾面臨不少險境。
「如今俄羅斯的天空已經是蘇霍伊的天下。」這在軍迷們眼中並不誇張。但在上世紀80年代以前,外界卻是另一種說法。和蘇霍伊同台競技的老對頭米高揚設計局則會毫不客氣地說:「那是米高揚的時代。」從第一代噴氣機米格-15在朝鮮戰場發威開始,米格系列戰機就一直備受推崇。
這片天空從來都是強者的天下,蘇霍伊也有「翻盤」的機遇。
上世紀90年代初,俄羅斯航空業發展低迷,一年生產不了幾架飛機。對俄航空企業而言,尋找國外訂單獲取資金,成為重要的突破口。
這次,米高揚沒有守住它的天空。蘇霍伊研製的蘇-27成功擊敗米高揚的米格-29,用實力贏得了國外客戶青睞,拿下足以救活工廠的訂單。有了資金支持,蘇霍伊才能研製更為先進的蘇-30和蘇-35戰機。而競爭對手米高揚,卻因落選而一蹶不振。
米高揚不明白,這個曾經因墜機被迫「歇業」的蘇霍伊,是如何絕處逢生的?
或許外人看來,這不過是一個訂單的運氣。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老牌軍工企業瀕臨破產走出困境,定有不容忽視的原因。
蘇霍伊的設計師們十分清楚,只有不斷創新才能尋求突破,最終讓一架架蘇式戰機翱翔在本該屬於米格的天空。
回想當初,米高揚或許會為錯過這根救命稻草扼腕。但事實上,對軍工企業而言,「救命」並不能寄希望於一根「稻草」,而應注重企業背後創新理念的升級。「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哪怕是面臨困境、處於低谷,只要敢於突破、不斷創新,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才能在百舸爭流的市場競爭中謀得發展的先機。


※羌族的羊皮褂子,長征途中最溫暖的紅軍服
※戰略:歷史與未來的目光
TAG:解放軍報融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