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菜根譚》七則處世名言,以平凡心,悟處世道!

《菜根譚》七則處世名言,以平凡心,悟處世道!

《菜根譚》是明朝道家隱士,還初道人洪應明收集編著的一部論述修養、人生、處世、出世的語錄世集,成書於萬曆年間。

一、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從烈火中煅來;

【譯文】想有赤金美玉一樣的人格品行,必定得經過烈火煅燒般的磨礪;真金是煉出來的,美玉是琢出來的,崇高的人格品行亦是需要不斷修進提升才能得到的。

《菜根譚》七則處世名言,以平凡心,悟處世道!

二、一念錯,便覺百行皆非,防之當如渡海浮囊,勿容一針之罅漏。

【譯文】一念之差造成的錯誤,會讓人覺得很多事情都不對,所以對待差錯就應當像對待渡海用的浮囊一樣,不容許有針尖大小的漏洞。千里之堤毀於蟻穴。要做到萬無一失,就要從小處做起,一絲不苟。

三、時時檢點,到得從多入少、從有入無處,才是學問的真消息。

【譯文】時時反省,直到從多到少、從有到無,才能達到養性修德的真境界。道德修養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需要時時自我檢查,不斷地自我提升。

《菜根譚》七則處世名言,以平凡心,悟處世道!

四、士人有百折不回之真心,才有萬變不窮之妙用。

【譯文】有了百折不回的精神,才能有隨機應變的應對妙招。有百折不回的意志,表明內心存有對未來的希望以及入世的熱情,如此,才可能調動所有的才智,應對各種逆境。

五、學者不患垢病,而患潔病之難治

【譯文】一個人不愛乾淨而得的病好治,而潔癖難治。思想理念出現錯誤,比具體做錯某一件事情的危害要大得多,也難以糾正得多。

《菜根譚》七則處世名言,以平凡心,悟處世道!

六、意興從外境而得者,有得還有失,總不如自得之休休。

【譯文】全因外界環境而起的意境興緻,總會因為外界環境的改變而消失,還是比不上發自內心的怡然自樂。事情的變化發展,外界條件是非常重要的,但最終還是要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決定事物最終發展結果的,還是內因。

七、苦時之坎易逃,而樂處之阱難脫。

【譯文】苦難時候的坎兒容易躲過,而安樂時候的陷阱卻往往難以躲過。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要想保有長久的安樂,須有防患於未然的明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